分享

遇到夏舍,停下来(马莉)

 老沈阅览 2023-08-06 发布于广东

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是吴莹的《在村庄》。

我爷爷的故乡,在苏北平原一个小村庄,他走之前,念念不忘地说:“等我好一点了,我就回家住去……”爷爷一直管他出生的地方叫家。

很小的时候,农忙时节,我跟着爷爷回他的家,感觉整个村子好像都是我家亲戚,走到哪里都享受到如《在村庄》小耳朵一般的待遇——吃喝不用愁。邻居的大娘、婶子和嫂子,开口必先用“俺妮”“乖儿”招呼我,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并且难以忘怀,和《在村庄》的“宝宝”如出一辙,倍感亲切。

吴莹的文风细腻、平实,不追求华丽,喜欢从平淡的叙述中表达真情实感。她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散文,无论是刻画人物性格,还是描写社会环境,都非常善于从人的内心出发,挖掘人性中隐藏的部分,让人感到温暖。

夏舍是苏北平原上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庄,是吴莹的婆家,一家三口回乡下过年,在夏舍居住。习惯了城市的喧嚣,猛然慢下来的吴莹一开始不习惯小村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不习惯邻居间串门,这些都让她头疼不已。

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她沉浸式体验了在夏舍的乡村恬适、慢悠悠的日子,突然之间就治愈了焦躁不安、失眠和坏心情。

读到追鸡赶鸭的小耳朵,我忍俊不禁。“拴在房子边的狗见我们来了,大叫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小耳朵不能输,刚才还懒洋洋歪在车里的他,立马精神抖擞对狗'汪汪汪汪汪’,气势上确实还可以。”看到这,忍不住注视书中小耳朵的照片,我傻笑了半天。

从不知停歇的婆婆姚大妈,开口必叫吴莹“宝宝”。姚大妈收到她买的全自动洗衣机时说:“叫她别买别买,非要买!”她站在一旁似乎气急败坏,但眉梢里又掩不住得意之情。我看到这里鼻子酸酸的,谁家老母亲,不是既怕孩子给自己花钱,又怕孩子不给自己花钱。那种孩子给自己花钱后,低调炫耀和得意的好心情,瞬间便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

吴莹的笔端带着蓬勃的情意,立体展现了苏北平原名不见经传的夏舍小村里流动着的人情世故、乡村文化。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