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鞅赶走范家和中行家,又在齐国痛快的撒了一回野!

 品读二十四史 2023-08-06 发布于浙江

长篇连载《秦汉三国五百年》

赶走了郑国军队,上门威胁周天子,又阶段性的取得对中行家的胜利,这让赵鞅的底气更足了。

当初,赵鞅被范家和中行家围困在晋阳的时候,范家不受重视的庶子范皋夷有心谋取范家首领的位置,跟赵鞅站在了同一个阵营,赵鞅虽然心里讨厌范皋夷,可权衡利弊,还是接纳了他。现在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赵鞅也就不再委屈自己,找个借口就杀掉了范皋夷。

眼看着范家和中行家在晋国的形势越来越不好,齐景公有点着急了。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91年的七月份,派田乞和弦施等人发兵包围了晋国的五鹿,策略跟前几年一样,也是为了缓解范家和中行家在邯郸和朝歌的压力。

可没想到,赵鞅根本就没管五鹿,他在这一年的九月份,发兵包围了邯郸,对邯郸发起了猛攻,两个月后,邯郸城抵挡不住了,中行寅向北投奔了少数民族鲜虞部落,赵稷则逃到了临地。一个月后,齐国弦施派人支援临地的赵稷,又被赵鞅的一阵猛攻,临地被攻破以后,赵鞅下令拆毁临地的城墙。

齐景公一看,赵鞅这是有点摁不住啊,越打越有种,于是就加大了攻击力度,派重臣国夏带领更多的军队进攻晋国,很快就攻陷了晋国的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等地,又发兵到鲜虞,把中行寅送到了晋国一个叫柏人的地方,让这位晋国的叛臣继续留在晋国恶心赵鞅。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90年,范吉射应该也来到了柏人,两人在这里会合,就指望在齐国的帮助下,能在晋国多撑一段时间。

从中行寅和范吉射联手攻打赵鞅,到现在已经有七年了,这二位的处境是一年不如一年,可他们为什么还要赖在晋国,甚至已经逃到鲜虞也要再回来哪?原因应该是这样的。

作为晋国六卿中的两位,中行家和范家在晋国经营上百年之久了,可谓是根根蒂固拥护者众多,只要这两位家族领袖一天在晋国,就会有晋国人支持他们的。可万一人离开了晋国,那性质就变了,人不在晋国,影响力也就不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行家和范家只会存在人民的记忆中,拥护他们的人失去了盼头,就会转头投靠别家,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人走茶凉了。

赵鞅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已经动手了,那就要来个彻底的。齐国之所以敢在晋国这么嚣张,就是因为有中行家和范家牵制着自己,没关系,不着急,只要彻底赶走两家,齐军自然会灰溜溜撤走的。

于是,就在这一年的春天,赵鞅集中了晋国的兵力包围柏人,对柏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终于,中行寅和范吉射没有守住柏人,他们收拾好行囊,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们家族生活了上百年的土地,逃到齐国去了。

终于把中行家和范家赶走了,从这一天开始,晋国传承多年的六卿执政,彻底结束了,在后面的一段岁月里,智家、赵家、魏家和韩家,会成为晋国的控制者,而赵鞅则是他们的领袖。

作为领袖的赵鞅,那就要有个领袖的样子,在驱赶中行家和范家的过程中,齐国把晋国欺负的不轻,晋国经过七年的内乱,暂时去向齐国报复,还是有点不现实,可跟在齐国后面的几个小势力,还是要敲打敲打的。

就在同一年的夏天,赵鞅发兵攻打卫国,包围了卫国的中牟,算是小小的给了惩戒。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89年,晋国发兵攻打少数民族部落鲜虞,这是为了报复鲜虞之前帮助范家和中行家。

公元前488年,因为卫国挨打不服气,晋国再次发兵攻打。当然了,卫国肯定不是晋国的对手,只能立正挨打,所以这并不能让晋国彻底解气,能好好教训一下齐国,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其实啊,在公元前490年的时候,齐景公就去世了。我们在前面讲吴国的时候讲过,齐景公生前指定最小的儿子公子荼继位,就是晏孺子。可在大夫田乞的周旋之下,齐景公另一个在鲁国避难的儿子公子阳生回国继位了,这就是齐悼公。

齐悼公本事不大,齐国又被陈乞掌控,那会吴王夫差实力正强,屡屡北上欺负鲁国和齐国,齐悼公就在这种环境之下,稀里糊涂的被臣子们杀害了。到了这个时候,齐国的国力已经受损不小了,再加上刚刚失去国君,民心不稳。

于是,在这一年的夏天,赵鞅发动发动大军攻打齐国。这一次,晋军在齐国是横冲直撞,那种嚣张程度,就跟几年前齐军在晋国差不多,最后晋军占领了齐国的犁地和辕地,又拆毁了高唐城的外墙,一直打到靠近齐国都城的赖地,彻底的把这口怒气撒掉,这才大摇大摆的班师回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