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问题断想

 老庄友华 2023-08-06 发布于海南

中医问题断想

——无论铁黑铁粉,过于极端都离谱

/老庄友华2021-8-26

01

最近几天,在微信里饭局中,竟然接连几次遇到相同的情形:大家都在真诚地盛赞中医。对于有些热议,俺忍不住也泼了几瓢凉水。

我母亲的家族,其实是典型的中医传家。我的外公、舅舅及其长子,都是口碑还不错的中医。按说俺没道理对中医抱有成见,但常识如是说:如果任由情绪主导,且不说价值判断,就连事实认定都很难靠谱。

中医牵连到国粹,牵动着广大群众的复杂情感。中医铁粉与铁黑互怼,动辄恶语相向、面红耳赤……这种事原本不宜说三道四。但中医的应用和发展,不止是宏大叙事,还关系到各种个人权益,也不能稀里糊涂、人云亦云。

我相信中医能治很多病,而且有些名医良药,真可能具有奇功特效。毕竟,中医经过了几千年传承,可谓集无数医者呕心沥血之大成,系华夏先人留下的丰富宝藏。

我认为同时也必须正视:中医并不是科学,而是基于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经验疗法,远不具备科学的要素。中医只能定位为传统医术,相比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并不在相同的文明层面。

02

很多年前,看到“黑箱理论”的介绍,俺不禁联想爆发:靠!这不就是中医吗?然而,人体并不是绝对打不开、看不透的黑色箱子。可惜了扁鹊、华佗这么多神医,或不想或不能,硬是无人去深入细致地探出个究竟。

中医和西医,近代以来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中医的基础理论,始终走不出阴阳五行说,无法跨进科学的大门。中医的经络穴位说,虽然至今拥趸众多,却从没得到科学的证实。

古代对人体器官的认知,更是相当魔幻:心之官则思;肾藏精,肾主骨,肾开窍于耳……这许多认知,大抵只能划入玄学、巫术的范畴。建立在阴阳五行说之上的中医,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哲学或技术等,但肯定不能称为科学。

科学是可被证伪的、不断发展的。中医的长期停滞,也是它不属于科学范畴的一种自证。

当然,科学的未解之谜,实在太多太多。对未知的领域,我愿意持一种开放、尊重的心态。要想以当下有限的科学知识,为无限的未知世界划定想象、质疑的禁区,大概要算一种莽撞与狂妄。如果有人问:人体是不是真实存在经络穴位?那些河图洛书、阴阳八卦、黄帝内经之属,会不会来自高人修炼的开悟、抑或上帝等未知高等智慧的神授?俺大概只能答: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不否认并不等于真践行,治病救人也不同于坐而论道,涉及“关天”的大事,容不得半点轻信与盲从,只能首选经过科学验证、疗效可靠的现代医学。

我也相信,大量的人体未解之谜,不可能任其模糊存疑下去不能指望冥想玄学之类给出答案,还是要靠科学发展才有望逐渐破解。

03

从来瓜众多骄傲:唯有中医对人体及疾病,才有整体观念、才能标本兼治。看看西医,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简直弱爆了!

也有牛人好较真:中医治本只是主观臆测,很难客观验证;西医消灭了天花、乙肝等大量疾病,难道还不算治本?

中医的整体观,本是传统思维的固有特色,有其利必有其弊。但借此来抬高自我、踩踏别人,恐怕要算狂妄无知。事实上,西方正是在细分门类的基础上进行观测、实验及研究,这才产生了辉煌的现代科学。

东方式全局观,存在的弊端并不少。由此带来的中医特色,就是说不出病理,说不清药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大而化之的含混思维,与科学精神恰是截然相反。

模糊化的特色,还制约了医疗行业的发展。由于缺乏量化、标准化的细分标准,传统中医药无法大规模地复制推广,一直要靠师徒之间口耳相传来延续香火,顶多只能形成手工型小作坊,根本不可能培育出医院、药企、医学院这类近现代意义上的组织机构。

当然,中式全局观肯定也有长处、不乏智慧。人类的发展永远在路上,还将不断遇到新问题。未来的世界,有可能真需要从东方寻求智慧——西方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类声音。祝中医及其整体观,有朝一日终能对接、甚至改造西方医学。

04

鲁迅对于中医,曾有相当刻薄的贬损:“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尽管周先生在日本学过现代医学,可是这样的极端否定,并不符合生活常识,很难令人信服——当然,我本来就不认同中医铁黑。

但也不能说,鲁迅对中医的看法,全然没有事实依据。他从小就没少见识过,老中医们为他爹开出的各种奇葩方子,都要配何等莫名其妙的药材,比如原配的蟋蟀、敲破的鼓皮……

选用玄奥之物入药,好像也该算一种中医特色。相传业界龙头老大同仁堂,大清时就推出过一款神药——五百两银子一粒的“龙遗丸”。此药之所以相当名贵还格外抢手,乃因所选之药材,含有皇上排泄之物也。

《本草纲目》曾被誉为东方百科全书,药品验方也就更加广泛而神奇,包括并不限于:裹脚布、钟馗像、磨刀水、猪槽中的水、尿坑里的水、坟墓上的土、粪坑底的泥、寡妇床头的尘土……书中还有记载:人死后魂上天魄入地,吊死者脚下的泥土中,类似木炭之物便是死人之魄,取来磨水喝能够镇心、安神魄、定惊怖癫狂。

中医及其典籍,无疑包含了大量巫术、迷信等离谱离奇的糟粕。大概也只有极端中医粉,理性失落而情绪飙升,才会不加分辨地陷于盲从迷信、顶礼膜拜。

05

中医铁黑与铁粉,一样的很不靠谱。铁黑们极度贬斥的中医,事实上并没有失去活力:中医院遍布全国的大小城市,西医院普遍设有中医诊疗部门;中成药在国内外均有庞大的产业与市场;中医的大专院校众多,医护人员众多,信赖中医的人群更是蔚为大观……

此外,屠呦呦团队发明的青蒿素,让中国首次在科学领域荣获诺贝尔奖。这虽说借助了现代科技力量但也缺不了古籍《抱朴子的启示。应该相信,中医确实蕴藏着大量的珍宝。

早期的西医,也是货真价实的传统医术,二百年前仍在流行荒唐的“放血疗法”。因为无法应对一场黑死病,欧洲的人口曾经损失近半。

西方的不同,其实只是没有裹足不前,而是在科学精神的驱动下,从近代发明疫苗、抗生素起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当代更是伴随着科技大爆发,在医学理论、诊治手段、药品器械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的高速发展。人类正是籍此,从根本上改善了健康水准、生命长度,并且持续改变着生活的方式及理念。

现代的西医,业已成为世界性行业标杆。这应当无关什么强权,而是科技进步的自然选择、自发秩序。人类今天如果失去现代医学的护佑,将会发生文明的大倒退,一场新冠疫情之类,就足以造成地球末日般的恐怖景象……

06

中医的根本问题,就是只知啃古,几无发展创新。

时至今日,中医奉为宝典圣经的,仍是《黄帝内经》这些千年古籍。传统中医对现代医学的常识,包括细胞、细菌和病毒等等,纯净如一张白纸,从无点墨之污。如果没有西方科学的闯入,诚不知沿着老路再走三百年,中医能不能搞明白基本的医学常识?

我不清楚,在现代医学腾飞的背景下,中医守着亘古不易的望闻问切,对于诊断疾病还有何种意义?也想不出,除了尚有争议的青蒿素,现代中医有没有发展出一点新的诊疗手段、是不是做出过一点有价值的医学贡献?

其实,至少在一百年前,就有智者看出,中医从理论到诊疗都有硬伤,也曾奋力疾呼过“废医验药”。据说,这种中医革新之举,原本始于日本,结果也是在东瀛结出了累累硕果。

中医的现实状况,仍旧面临着诸多无奈:过去几十年有什么进步?真正的传统中医中药,保存下来的究竟有多少?源于中医的内生性发展,真实的成果到底有哪些?

中医的未来发展,好像逃不出一个悖论:发展中医需要引进西医,引进西医势必弱化中医——长此以往,中医经过脱胎换骨、浴火重生之后,还能算是中医么?而且,过去数十年推行的中西医结合,是不是早已走入了一个不可逆的中医西化过程?

那么,中医发展真是一道无解的难题?俺姑且自问自答、妄言几句。先声明别太当真,要是笑掉大牙惊掉下巴,只能自负其责。

老庄答题:(1)明确定位:专注于辅助治疗、调养身体等内容,不必设定高目标,不和西医争主导,能够发挥所长就好。(2)突出特色:致力于传统中药的继承、挖掘和发展,在中成药、养生保健等方面,能够有点成果足矣。(3)推崇科学精神,淡化中医与西医的概念,认清传统与现代的价值,才是中国医学的发展之道。

07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医以及哲学、诗歌、戏曲、书画等各个领域。这众多的分支门类,既存在共同的基因、相似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文明成色。

我也仔细想过,中国与西方各不相同的文化。其实有些属于差异,有些属于差距。典型的例证比如:

——中餐对比西餐,就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除了分餐制习惯或该存疑,从食材及烹饪方式,到筷子与刀叉、碗与碟、方形或条形餐桌,都不会存在文明与野蛮的分别。

——中医对比西医,当属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差距。很遗憾,在阴阳五行与现代科学这两种不同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东西,只能分属不同的文明维度。

中医问题之所以敏感,主要是牵动着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之类。中医铁黑与铁粉的共同特征,就在于情绪主导,认知偏执极端,因此很难客观公正地作出事实认定、价值判断。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分辨清楚:传统文化都有哪些精华糟粕,要分别予以抛弃、继承或弘扬;传统文化又有哪些先天不足,要向世界文明学习引进……毋庸置疑,对于中医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简单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同样都是愚昧、荒唐且有害无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