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就大人和小孩的,只是小事

 香砂六君子gsh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本篇顺着上篇《废掉大人和小孩的,都是小事》继续未完成的部分。

现在太多人把成就(或说成功)当成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大事,完全忽略了必要的而且通常是漫长的过程。简单来说,他们只看到了最终辉煌的结果,但没有眼界、耐心和执行力去兑现中间该做的所有细节。

以我自己做的事情为例,就说累计阅读量500-1000本(没具体统计,只是大约数),很多人一听到就很震惊,我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看书啊,不用工作,不用社交,不用处理生活杂事啊。

其实不然,看了这么多书,花费我的时间真的非常少。我按50010年算,每年50本,平均分到50周,每周才1本。1本书平均20-30万字(200-300页),每天就3-4万字。按平均速度500/分,就是60-80分钟。

这么算下来,许多人每天刷短视频或者聊天的时间也已经至少是这个的两倍以上了。所以,区别就是在小事的选择不同而已。我选择将这些时间用来看书,而不是是刷短视频或者别的事情。

当然,我的阅读速度能达到1000/分以上,所以平均一天只要看30-40分钟就能做到。而我一般是利用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公司或者工作不忙的间隙看书的,有时晚上也会看一些。不过不是天天看,也有娱乐休闲的时间。真的火力全开,我估计一年能看至少100本书。

其实坚持看书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只需要做几件小事就行了:

一、买一本书

二、平均每天抽30分钟看书(可以分成310分钟或65分钟)

三、从头到尾看完(不管喜欢、难看与否)

四、看完后买下一本书

当然,你也可以借书,一次买好几本书,但切记不能同时看好几本书,或者一本书没看完就下一本。这样就能培养“善始善终”的成功基本品质,是最根本的执行力。无论什么事情,不管做得如何,做完都是最低的标准。

很多人看书就是任性,看着看着就不看了,或者几本换着看,又或者一直买书一直积累越来越多的“库存”。这就会不断积累无形的压力,导致不能真正享受看书的乐趣,最终就变成为了看书而看书了。

有的人就是太看重结果,因为老听人家讲什么“读书改变命运”,找了一堆据说“非常有用的书”看。这些书一般都不差,实话实话,但不可能光看书就一定有什么成绩的嘛。人的改变,还是需要实际行动才行的,看了书要思考,思考了再消化吸收,最后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讲道理是这样,但有些人就觉得自己已经看了好多书(其实也不多,就几十本吧),怎么还没有改变命运或成功,心里就很急啊。本来他们看书的目的就很功利,再一急就真的没从书里获取多少有益的东西了。就像你去看演出,心里有事,这演出就是不香的。所以看书的心态出了问题,自然无法坚持下去。

我看书的心态不一样,我认为这是一件可选择的事情,学习未必要通过看书。比如我去找人聊天,看高人录制的(短)视频,思考社会现象,观察大自然,练功,都可以。我不少心得体会,都是在天台练功时听到鸟叫、看到鸟儿飞时领悟出来的,那段时间也不怎么看书的。所以我看书就很轻松,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一连几个月不看也没关系。

结果,就在不经意中坚持下来了,越看越多,看得越多就越想看。也就是说,我把看书变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负担或任务。

就是这么一个很小的心态差别,从一开始的不一样,在若干年之后,就有巨大的区别显现出来。我认为自己能坚持走到今天,而且走得越来越好,靠的就是这种心态。当然,我还没什么亮眼的成就,不过我从不怀疑自己以后的成就。

我就是一直相信,只要我能把今天的小事做好了,每一天的小事做好了,总有一天我一定有做大事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可以观察到并深入思考许多人会忽视的东西。

图片

很多人的想法或习惯不一样,他们认为小事不值得做,都是浪费时间,因此错失了很多的思考、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就因此,成长进步速度是非常慢的,一定是经大事才能改变。甚至他们会错过很多关键细节,看问题都很笼统,导致事情经常不顺利或发现不了天赐良机。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意思并不是让我们不在乎细节,而是要把那些不起主要或关键作用的细节抛诸脑后。比如去上学,打扮漂不漂亮、衣服好不好看就是不重要的小节,而精神状态、学习热情、身体健康等才是要事。

如我写文章常有错别字,偶尔也有人挑刺,其实多检查几遍就找到了,但这种事情没必要做,因为不影响阅读。重要的是,我节约了许多时间精力,而且已经将想要传达的东西传达出去了,这就达成了主要目标。我没必要考虑自己的脸面或别人的苛刻,让自己辛苦许多。

大人许多在小事上都做得不好,有不少坏习惯,导致生活过得非常不顺利。但他们也经常误会自己的不顺或挫折是由做不到大事导致的,比如没有一定的身家财富、身份地位等等,所以并不思考如何做好每天的小事。

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作生活不顺心却用物质犒劳、奖励自己的大人。其实就是一种掩盖问题、对冲压力的短期手段,就像止痛药,没有解决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变成不可解决的问题。

现在这种现象不仅在家庭中很普遍,学校教师也有开始利用物质手段蛊惑学生的了。只要学生成绩好,教师就奖励零食或别的;或者成绩不好,就采取扣分、惩罚等。短期内肯定有用,但会将小孩变成物质、外在驱动的人,丧失精神和内在驱动才是要命的大事。

真正有用的做法,从来都是找到问题的根源,通常就是在被忽视或遗忘的细节中找。而没有做好小事的人,不可能会对细节有准确和深刻的认识。所以现状有这么多麻烦,都是出在小事当中。

不少大人都抱怨小孩粗心,就是很简单的计算错误,人还是很聪明的。真是如此吗?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千分之一的错误当然可以谅解,但十分之一的错误就不合适了,更何况是三分之一的错误呢。如果一个小孩连最简单的计算都能搞错,那在更复杂的问题上就必然会犯更大、更多的错误。

所以,小事不做好,大事肯定做不好。要做好大事,得先做好小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