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仁和堂老军医 2023-08-06 发布于广东

本篇文章中,图片中的诗歌,皆是本人所写。我希望各位看官们,先抛弃你们的成见。细细体味一下,图片中的诗歌。它们的境界、哲理、美感、字艺、诗意、整体、诗风,是否有一点新的变化。以这些条件去衡量诗歌,它们是不是上等之作。最好不要先入为主,以押韵去,否定了这一切的内在结构性的问题。

写古体诗不押韵,想必很多人不同意。此观点,想必也触怒了很多人。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听我一言。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我以前没有写诗时,知道它需要讲究平仄、押韵、格律。但在五年前,我刚开始写诗时。只是单纯为了疏解思想、心灵,目的并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

我之所以写了《观图作诗:我写诗,不平仄、不押韵,谁说写诗一定要格律?》,这一篇文章。便是我在此篇文章《这首诗,料准宗馥莉征婚后续;多少男人,想娶她为妻》中,写了两首诗《宗馥莉女士》。几乎所有的评论,皆说它不是诗。这一点,便有些触怒我了。

看了你们的见解,我自已有一点生气了,故此才写了《观图作诗:我写诗,不平仄、不押韵,谁说写诗一定要格律?》。不料此文章,只是我生了一点气,才写得。但更是料想不到,大家对此文章,更是多有怒气、嘲笑之意。

同理的,我也在嘲笑你们思想太老旧、认知观念太陈腐、不懂与时俱进、死守老规矩、不懂变通。你们错误性认为古诗体,它就是押韵,而不懂它的内外结构。以一个押韵定死了,古诗体创作不可变更的唯一标准。

我就觉得你们很搞笑,怎么把押韵当做了古诗体的根本?真是本末不分,岂不让人可笑?古诗体的根本,它是什么?就是它的内外结构,绝不是它的修饰方法。不管是押韵、平仄、格律,它们属于古诗体的内外结构?不是的,它们只是修饰方法。所以当你们把押韵视作了,定义古体诗的唯一的标准时。我就觉得了,你们挺奇怪的。

中国古诗体创作现状如何?几乎处于发展停滞阶段。自唐宋以来,古诗体创作又有多少发展?这还不让人去反思,一些存在的根本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押韵问题。为什么我们必须去,坚持这样子的修饰方式?自缚手脚、思想、思维、表达的自由,这在新时代中的我们年青一代人。必须以此要求,创作古体诗了?我个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可以在结构性大体正确之下,便可以忽略平仄、押韵、格律的要求。追求古诗体结构之下,比较充分、轻松地表达方式、空间。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时代有所不同,人民生活更是多样化了。由此只要创作古体诗,它符合基本结构,就可以了。押韵之事,它只是添砖加瓦,但依然不是结构的问题。

我们写古体诗,首先需要遵守、坚守的。不是押韵,而是它的结构。结构才是古体诗,唯一不变的法则。至于修饰方式,可以与时代同步,适当调整、变化。请不要把所谓的押韵法则,当作了古诗体的内外结构。

犹如一个人一样,他的内外结构是人,而不是外在装饰地衣物。不要认为衣服穿得漂亮,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它就是人类的内外结构。此等见识,不是本末主次,分不清了?所以内外结构,它是古诗体的根本。修释方法、技术,只是古诗体的装饰物、雕刻工具。故此只要符合了古诗体的内外结构,它就是诗。不是符合了押韵,它才叫做诗。

那么具体什么是古诗体的内外结构?我们首先来谈,它的外结构问题,便是五律诗、七律诗、题目、字数对等、符号对等、对齐的问题。这是古体诗的外结构、外表形式,此是必须坚守的。

古体诗的外结构,它如同人类的头部、脚部、手部、腰部、胸部、颈部一样。这些是人类的外在结构,也是古体诗的外在结构。题目,它犹如人类的脑袋。字数多寡,它像似人类外在凸现出来的血管、肉身。行数多寡,它犹如人类的颈部、胸部、腰部、坐部一样。符号,它像似人类的手部、脚部。所以古诗体的外在结构、形式,它由题目、行数、字数、符号、对整,一起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一首诗,它是五个字的诗体,还是七个字的诗体,此是外结构主要特点。诗句字数,需要齐整、不多不少。当然这也不是唯一法则,但整体是如此。李白的《将进酒》,字数就不齐整。符号的齐整,也是古体诗外在的结构性之一。

了解古诗体,其外在结构、形式,必须明白。尤其是创作者,一定需要坚守古体诗的外在结构完整性。我个人喜欢古体诗,就在于它是一个简短的文学表达方式。由此在古诗体结构之下,我想随心性、自由表达一点,不想加入太多条件上的自我束缚。不管是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创作方式。解放心性、人性,它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基于此点认知,我才想随心性一点。

写古体诗必须押韵,已经不是什么韵律之美了。而是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不那么解放心性之事。关于这一点上,古诗体就矮了新诗一节。它没有新诗相对的自由性,自然对心性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古体诗创作者,心性必然受到了极限性。不能随心而起,进行自由用字的诗歌创作。

有时细想细磨出来一个字,它可以激活了整句诗、整首诗。但是不押韵,只能放弃不用,改用了别的字。这时奇效,也就没有多少了。这不是对古诗体创作,很不利好之事?同时不是极其束缚了,创作者的思维、思路、心性?我个人认为,必定是的。

古诗体的外在结构,它就是底层根基。古诗体表外结构,不是如此乎?许多人谈古诗体,就爱谈平仄、押韵、格律,却不爱谈它们的外在结构。就如同人特别喜欢谈美女一样,更只喜欢谈她的长相,却不去爱谈人类的外在结构。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所以我写古体诗,更喜欢它的外在结构、特点。我请大家不要把这个最底层、最基础、最根本之处,给忘掉了。

古诗体的外在结构,它如同房子的地基、墙体、瓦片(或是楼顶)。由此外在的墙体怎么修饰,或是不修饰。不应该继承古体诗的押韵问题,更不可以视作唯一标准、条件。外在结构的装饰,可以是贴瓷砖,也可以是喷途料。为什么不是多种选择,非得押韵?

我个人更倾向于古诗体,它属于一种表达方式。我十分喜爱它的简短表达方式,但不太喜欢它非要押韵之事。押韵极限了用字上的自由,有一些束缚了思想自由表达的灵活性。既然押韵有那么不适之处,我们为什么需要坚守此规矩?

不能以押韵,当作是评判古体诗的核心条件。它的文学表达方式、模式、形式、结构,才是评定古体诗的核心标准。不要以为字数、行数、符号,不是古体诗的基本结构。我们有太多的人,沉迷在平仄、押韵、格律之上。却常常忽略了古诗的外在结构,才是我们所认定的古诗的文学表达方式。

我们不去探讨文学表达方式,但却特别喜欢沉醉于修饰方法、雕刻工具。在这一点上,我更觉得应该先尊重文学表达方式,不是先应该尊重所谓的押韵。有太多的人,对于古诗不是字数、行数构成的,这个最基本的条件、要求、特点、模式、形式。给予十分必要性的尊重,反而是持有一种不屑地心态、理念、执念。我个人反而更尊重,古诗体的这些特点、结构。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字数上的极限,它是古体诗最具挑战性的要求。也正是每一句诗的字数要求,才更使得写诗存在了无穷地趣味。故此我们应该尊重古诗的字数、行数,这是十分核心的条件。

每一个字,它就是一个砖头。每一句诗,它就是一面墙体。每一行的诗句,它们构成了整首诗。

当然写诗不是乱凑字数,而是精心打磨每一个字。古诗的特点,就在于高度凝练思想。越是短少字数的文学表达方式,就越需要高度凝练思想表达方式的超强能力。所以写诗,它既是一个精心打磨凑字的过程,更是一种思想高度浓缩、提练、磨合的过程。这是每一个古诗体,创作者必须给自已的要求。

不管是押韵,它是多么的柔美、有节奏感、有秩序感。它们依然是修饰方法、技术的问题,绝不是结构的问题。故此古诗体的创作首要问题,不是押韵、平仄、格律的修饰方法,而是外在结构。

思考古体诗的创作,首先一定是基于它的基础、结构问题。不能基于它的修饰手法,形成的效果、柔美性、节奏感、秩序感。本末、主次的位置,绝不能颠倒过来了。

当然押韵,它有固定位置。但它依然是修饰手法,增加了美感。可是写诗,更应该追求整体诗意、境界之美。如果两者必选其一,我更情愿选择后者。

诗歌创作时,由于押韵之故。有一些字体,它们就不能用。可是不用这些字体,有时便会损坏了诗意、境界、实效、奇妙、整体的美观。得了押韵之美,却失去诗歌整体之美。有得有失的时候,我不想选择了押韵,却丢了整体诗意、境界。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古体诗本身就极短,决定了用字必须与诗意,高度连接在一起。每一个字,便是一个建房字的砖头,缺少不得。每一个字,就是一个零部件。尤其是那些核心零部件,绝对不能缺失了。

那么什么是一句诗,或是一首诗的核心零部件?既能够激活了,整个句子、整首诗的诗意、境界的那一个字,就是诗的核心零部件。我创作古体诗,所追求的就是打磨字艺。所以磨练、细选每一个字,它是首要目标,而不是押韵。一个字的打磨,就为了诗意、境界,没有别的选择。由此我个人认为古体诗创作,打磨字艺实力,它是一个基本功。

自由自在地根据整首诗,或是根据每一句诗的诗意、意境,精心选用好每一个字。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对诗意、境界、内容,十分核心的负责之处。打磨诗意之美,升华诗的整体境界、美观。首先不是讲究所谓的押韵,而是尽心去打磨整首的字艺之美。

我觉得字艺的美观,可以胜过只一味追求押韵。需要用到哪一个字,可以使得整首诗、诗句。有了画龙点睛地效果,那么我便选用那一个字。不能只一味地满足押韵,放弃自由用字的权力。更不能为了押韵,放弃了诗意整体之美。

写诗的时候,有时就一个字儿的事。能够决定一句诗的灵魂、层级、内含、奇效,就在于一个字的巧妙运用。这个时候,不能为了押韵,放弃了这些效果。所以押韵与字艺打磨,必选一者,我更喜欢选择后者。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不是我们故意去,避开、放弃押韵。而是不必为了押韵,损丢了太多自由创作的空间。特别是押韵怎么一个固死般的要求,岂不损失了太多的思想、境界、诗意的奇效性。

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一点每一个人是明白的。所以当我们若是学习了押韵之事,那么它的背面必然损失了太多的东西。越是固而不变的东西,它也常常具有损坏更多的事物。此处就在于我们没有任何权力、空间、条件去,改变这一个事物。如同众人所言,没有押韵,便不是诗。当我们将押韵,视作了古体诗唯一不变的法则时,其实挺令人恐惧的。任何人想做一点改变式创新,你们便以古人、古法、历史、传统去,消灭这种创新、改变、多样性。此种历史性的惯性、思想认知的惯性,不是很可怕?

在新的时代中,我们想用一种新的思想、方式去,尝试古诗体更多面的创新写法,有什么不可以之处?那一个不可以之处,它便是押韵。由此我不想特意去,遵从押韵之事。

世有所不同,势也有所不同。根据时代的需要、特点,做出一些必要改变,就不可以了?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

试问一下,古人写诗为什么讲究押韵之美?那是诗歌,它诞生于宫廷、王府、相府、将府。在这些达官贵人之前,自然需要讲究押韵之美。故此古诗体诞生,它是产生于特定的人群,既:贵族。那时的古诗,主要倾向为贵族服务。所以古体诗的押韵之美,便是贵族化之美的雅气。

可是现在还存在所谓的贵族?几乎是没有了。以前是农耕时代,本来读书人就很少。秦汉之前,就更少了。所以古诗创作,不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是贵族。现在已经不同了,诗歌创作首先服务人民群众。这就是世之不同、势之不同,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所需求的。一定不是押韵之美,而是贴近生活、现实的思想之美、内容之美、体验之美。

寻回本源上,古体诗所服务的群体、主体、市场、对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了。由此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对古诗体创作进行必要改变?我始终认为对更多人民群众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内容之实、思想之锐、字艺之柔美、整体之美、易懂易透之气理,而绝不是押韵之美。这与他们现实的生活,肯定不是贴切的。故此我个人坚守古体诗的结构、框架之下,想追求自由表达、随心性的诗歌创作。

坐在书房里的人,一定会爱去欣赏韵律之美。可是忙碌地生活的人,忙于生计的人。一定不会爱去,欣赏押韵之美。更喜爱欣赏诗歌的内容之美、字艺之美,这是肯定的。生活的不同方式,决定了他们欣赏古体诗,存在不同的角度、体验、感受。所以我创作古体诗,首要目标是让更多忙碌于生活的人,更易看易懂易透彻。达此目标,我对古体诗创作,就满意了。没有其它的要求,比这还更重要了。

很多人觉得我如此,不是违背了古训、祖规了?写古体诗,既然不押韵。李白若是活着,一定被气个半死不活。但我觉得李白还活着,他一定会嘲笑你们这些死守古训、祖规的人。一定嘲笑你们这些不懂得,根据时代所发生天差地别的现实条件上。对古体诗创作的要求,放开押韵固定之事。所以我对古体诗的创作,追求内容之实、诗意之美、整体之美,不去追求押韵之美。

全面论述我写古诗体,坚持不追求平仄、押韵、格律的理论问题

一般老百姓赏诗,不会赏它的韵律之美。现实的忙碌生活,谁会有多少心思、心绪去,欣赏诗歌韵律之美?这对他们不太实在,也不贴近他们的生活。内容之实、整体之美、诗意之境界、字艺之柔美、易懂而深远,才是现在贴近群众的表达方式。这些条件决定了,我们在新时代创作古体诗,必须灵活多变、自由表达。只要我们坚守了,古诗体的基本结构、框架,就可以了。为什么不可以不押韵?这与时代特点,不是很符合。

具体什么是古体诗?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押韵去。评定什么诗,它才是古体诗。但我个人更加喜欢以古体诗,它的这种文学表达固定模型。模型、形式、结构,才是古体诗的根本。

再者古体诗,它必定是凝练化的用字过程。更是思想高度浓缩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创作古体诗的必然要求。内在结构性上,它们有太多的必然性。不只是押韵,那么一件事情。它也不是唯一的,不是不可以变化的。

我想请问各位看官们,你们就咬定死了古体诗,就一定需要押韵了?这是不二的法门,其它的方式,就不行了?我觉得创作古体诗的样式,不能只有押韵这个唯一的条件、标准、答案。当我们压死了,如此千万年不许改变的标准时,就是最伤害古体诗的发展。我想不明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你们还在坚守所谓的押韵、平仄、格律。我们还有这个必要性,坚守这些古训?祖规?不是不可以坚守,但不能以一个押韵之事。消灭了新样式的,古体诗的创作问题。

这个时代,几乎什么皆往前发展。可是古体诗,它又有什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诞生了什么大诗人?没有的。同时我们想一想,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了。我们又有哪一首古体诗,它以千古名诗而被人民所接受的?几乎没有的,这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

不押韵,就不是古诗体了?我们就不能改变一下理念,只要坚持和符合了古体诗的内外结构,它便是古体诗。把以押韵的标准去,评定一首诗是不是古体诗。将其改变成为以它的内外结构去,评定一首诗是不是古体诗,可能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网约车,不是出租车?电子书,不是书?电商,不是超市?高铁,不是交通工具?微信,不是交流地书信?时代已经更变了,我们身边太多事物固死般的标准。几乎所有的事物,在时代的发展、潮流、条件之下,已经改变了它的新面貌。为什么古体诗的标准、要求、条件,不能更变?不能更变的事物,又怎么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你们说,写古体诗不押韵。李白若活着,定然气个半死。可是我觉得李白还活着,他一定根据现实、时代的问题,适当调整古诗的要求。我们不能缰化地坚守古诗词,应该灵活多变地发展它。

古体诗它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时代差异太过天差地别。这决定了古体诗,必须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它到了不得不,进行一些必要的变革。这个变革,就是去掉押韵。让自由创作的灵活多变性,符合和适应现代人的思想体系的多样化。时代已经是如此,逼得我们不能不适应时代。假如不如此,未来古诗体创作,一定难比新诗。新诗的创作,快要超越古体诗了。我们快要守不住祖先们,留给了我们这个古诗体的江山、阵地了。你们却还要死死要求,坚持住平仄、押韵、格律。可是年青人不太喜欢,所以转去写新诗了。得不到年青人的心,古体诗创作怎么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李白若活着,他能不忧伤?

你们有想过押韵,这个固死条件,它缺乏了活性、变化性?固定不变的事物,它的反面不就是如此?而且押韵这个事,它已经与新时代年青人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根本性冲突、矛盾。就如同我这个例子,便喜欢随心性、自由表达、轻松表述。年青人更爱新诗,不是如此?这也从根本上,反应了古体诗创作要求,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了。为什么如此说?人的思想、想法、表达,它们是具有时代特点。所以这个多变、自由、个性化的时代,它必然与古体诗死活不改的押韵,有着根本的冲突、矛盾。结果就是更多年青人,选择和接受了新诗创作这个模式。

我就有一点纳闷了,我们老是说兼容并蓄。可是古体诗它又为什么,不可以如此?新诗的特点,就是个性化、多变性、自由表达、轻松表述。由此古体诗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借鉴了新诗的优点之处,改变自身的问题?这是不是未来,我们需要思考之处?衡量利弊之处?

首先我们回归古体诗时,一定是以它的文学表达的方式、模型、结构去。评定它是否符合了,古体诗的文学创作模块,才是最关键之处。我个人所认定的古诗模型、外结构,便是它的文学表达方式、形式、特点。所以创作古体诗就沿着此路,一直走了下来。

诗的灵魂,不是押韵,而是诗意的境界。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文学创作,诗、词、赋、散文、小说,它们最终压轴式灵魂,还得回归于思想境界的问题。故此当你们把古体诗的押韵,视作了它的灵魂时。我个人认为此等见识,它便是根本性错误。

任何形式文学创作,终归于人的问题上。由此不管是情感、思想、哲理,还是内含、人文、心性。这些我就不必去,特意说太多了。这些是任何一种文学创作,必定指向的最终目的。

那么古体诗的内在结构上,它具体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它们是由境界、诗意、字艺、浓缩、哲理、整体。这些条件一起,构成了一首诗的内在必然性结构。

所谓的内在结构,既软性结构。此软性结构,它是无形的,但不是虚幻的。我们在创作古体诗去,可以轻松把握了它的内容、思想、事理上的优质。就必然从整体上去,掌握了诗歌内在的结构性问题。

关于软性结构问题,它不同于古诗体的外在结构。这一点的内在问题,每一位诗人水平各有不同,决定了高低各不同。

故此古诗体的内在结构,它是变化的,不是固而不变的。但是它的变化,一定需要以境界、诗意、字艺、浓缩、哲理、整体,作为变化的基点。这些基点,它们可以是移动、变化、不固定的。有点类似了空间几何学,变化性的想象力的问题。所有的基点,抬得多高、拉得多宽。进而将整首诗的空间,拉得多大,就决定于这些基点的问题。

所以从古诗体的内外结构而言,它决定了什么才是古诗体。而不是以押韵之美,决定了什么是古体诗。我个人更追求内外结构,它是决定古体诗的根本法则,而不是所谓的押韵。除了根本法则,一切只是次要的。

内外结构就是房子的问题,平仄就像砌砖一样。而押韵,它便是一种装修房子的修饰方式。这个方式,它是有固定之处。可能将押韵,比喻成为修饰方式,有那么一点不妥。但是本质上,它就是如此。增强美感、艺术性、节奏,这不是修饰,又是什么?

我觉得古诗体需要统一的,就在于它的内外结构。在这个结构之内,房子怎么个装修法,应该多一些包容性、个性化、灵活多变性。这才是未来古诗词,需要发展的新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