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著名父子书法家的毛笔书法作品比较与欣赏

 古代书画艺术 2023-08-06 发布于江苏

      古代著名父子书法家,有记载的有三国曹魏时的大小钟”钟繇与钟会;东晋的“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唐代“大小欧阳”欧阳询和欧阳通、“盛唐二主”唐太宗和唐高宗;宋代“大小米”米芾与米友仁、北宋“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宋徽宗父子赵佶和赵构;元代的“赵氏父子”赵孟頫与儿子赵雍;明代的文征明与文彭;清代的傅山与傅眉、梁诗正与儿子梁同书;有人说这些父子书法家中真正不是因父出名的恐怕也只有王献之了。不过康有为认为米友仁的书法超过米芾,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下面一起欣赏一下他们的书法作品,自己比较一下父子的书法水平有多大差别。
一、三国曹魏时的“大小钟”钟繇与钟会

      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政治上一生建功无数,书法上更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钟繇擅长写篆、隶、行、草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在楷书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钟繇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首创楷书,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钟繇的书法。钟繇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钟会是钟繇的幼子,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不过自唐朝以后就没有书法作品留传下来了。但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书论中对钟会的书法水平评价很高, 南齐王僧虔《论书》曰:“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称“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杜工部草堂诗笺》注引袁昂《论书》云:“钟书有十二种意外巧妙,实亦多奇。”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将钟会的隶书、行书、章草和草书置于妙品中,仅次于神品。称其为:“稍备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这里只列出钟繇的书法作品

二、东晋的“二王”王羲之与王献之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其书法广采众长,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三、唐代“大小欧阳”欧阳询和欧阳通
      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欧阳询书法完美参合了六朝碑书,广采各家之长,严谨工整,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被称“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通,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子。工楷书,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作品有《道因法师碑》等。

四、“盛唐二主”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书法初师承于隋之书家史陵,又经常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切磋书艺,后钟意于王羲之。善行草,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

   唐高宗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高宗喜书法,工行、草、隶、飞白书。在帝王中书法苍劲豪迈,圆润俊华,不逊于名家。高宗书法,行笔婉妙,宛然太宗,可谓家法相承,时人评价甚高。李嗣真《书后品序》以高宗父子为神札。

五、宋代“大小米”米芾与米友仁


      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他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作品酣畅淋漓。代表作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等。

       米友仁,米芾的长子,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工书法,虽不及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六、北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苏洵之子,苏轼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苏辙,苏轼的弟弟,北宋文学家、诗人。苏辙不仅在诗文创作方面才华横溢,而且其书法也颇有造诣。其书法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传世墨迹有《雪甚帖》、《雪诗帖》、《车马帖》、《晴寒帖》等。

七、明朝文徵明和文彭
      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彭,文徵明长子。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继承家学,书法有青出于蓝之誉。文彭草书闲散不失章法,错落有致,神采风骨,兼其父文徵明和孙过庭之长,甚见功力。

八、元朝赵氏父子赵孟頫和赵雍
       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元封魏国公,谥文敏。精通音乐,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雍,字仲穆,赵孟頫之子。生年不详,约卒于1360年,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绘画有父风,兼工书法,真、行、草书承家学,其书有“精妙”之称。

九、宋徽宗父子赵佶和赵构
       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十、清朝“二梁”梁诗正和粱同书
      梁诗正,清朝大臣。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著有《矢音集》。

      梁同书,梁诗正之子。博学多闻,尤以书法驰誉,梁同书擅长行楷,最初学习颜、柳笔法,中年则用米芾之法,晚年人变化自然之境,负盛名60年而不衰,求字者络绎不绝。他喜用长锋软毫,蘸墨饱满,运笔快速,并认为锋长则灵,软毫则遒,墨饱则腴,笔快则意出。梁同书书风娴熟,字体俊迈洒脱,不假修饰而自有一种娟秀之态。

十一、清朝傅山父子傅山和傅眉
      傅山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

八九岁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至二十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中年以前已得时誉。
     傅眉,傅山独子。清代画家。自幼聪明颖慧,五岁失母,自小受到了父亲严格的教育,在词赋、书法、绘画上取得了较高成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