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写出了古意,又能怎么样?这是门外汉问的问题

 艺素简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王羲之的从孙王僧虔在《笔意赞》中,头一句非常精彩,被视为书法精妙的标准。“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书法最精妙的道理就是富有神采,字形方面还是其次的,但是只有神采和形质兼而有之的,才算是承袭了古人。追的上古人,是对书法最高的褒奖。直到现在赞赏书法作品好,都会用“涉笔即古”“饶有古意”这样的词语。

石鼓文拓片

说到古意,很多人会想到古帖的残旧。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法帖,一眼就能看出经历了朝代的叠换,才传到今天。出于对故意的崇尚,有的人甚至故意把纸用各种手段染旧、做残,以为这就是古意,这显然是不对的。残旧只能代表沧桑,代表过往的不易,也说明了它的古老,却不能把它说成是有古意。

还有人说像篆籀、汉隶、魏碑那样的字就叫有古意。这些都产生在古代,字形特征又有着古朴、高古、古雅的气质,算得上是有古意的。这种说法不能说不正确,但也不能说它是严谨的。篆籀也好,古隶也罢,算上魏碑,虽然在年代上和外形上都有时代感,但这些并不能就叫做古意。

峄山刻石

古意是这些文字中流露出来的一种信息,是以中国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理念的一种表达。文字本身只是一个外形,一个载体,如果没有意被承载在里面,也就没有意可言。篆籀、古隶、魏碑这些文字上附着的内涵,才是真正的古意。

我们也常看到,有的人写篆书、写汉隶,写出来就是一派新意;而有的人写出来就是一派古意。同时有新意的那些古体字,会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文意和文意的载体错位呈现出来的不适。而有些新体字有时却会有一种古意新趣的味道,虽然有新的外表,内涵确实尚古的。

居延汉简

书法要写出古意,并不是谁的要求,而是只要写出了古意的作品就能备受推崇。历代的书法圣贤,他们的作品能世世代代被人们追求,不是源于这些是圣贤的作品,而是因为这些书法作品中透露出来的文采。

我们刚才说了古意是东方哲学的表达,这包括以儒、道、墨、法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以及他们的进化和发展。也就是说,古意是表达东方哲学思想的,史上那些有名的书法大家哪一位不是传统文化深厚的呢?

张迁碑

中国哲学起源于殷、周时期,战国时期就到了百家争鸣的繁盛时期。它大致可以分为先秦哲学、秦汉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隋唐时期的哲学、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这跟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阶段大致相同的。这也就不奇怪那些书法的神妙之品,为什么都带着浓浓的古意了。

哲学的发展,虽然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殊性,但是中国哲学的内涵却是统一不变的。这就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各种认知和认知反应,也就是“书以载道”的道。这种“道”有儒家的和谐、仁爱,道家的天真、自然,佛家的禅意、向善。

张猛龙碑

在几千年的反复筛选中,中国人公认的崇尚的思想,就是这些中国式传统的美好。含蓄、内敛、庄重、敦厚、典雅、霸气、天然、仁爱、慈悲……表现出这样内容的书法作品怎么会不被喜爱呢?不夸张地说,连神仙都会喜欢的!

不仅书法有了古意会被人们推崇,绘画也是这样,甚至所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都是这样的。

魏灵藏造像记

要把书法写出古意,一定要遵循法度,最好用魏晋古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这种能力是需要修炼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学养。这种学养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只要把四书五经吃透,下笔自然就带着古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