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就在人们提心吊胆,唯恐第六号台风“卡努”会在浙江沿海地区登陆的时候,台风“卡努”却意外地来了个急转弯,准备调转方向,向日本南部海域而去。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难道在这里有什么比较意外的特殊情况发生? 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在浙江沿海一带,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庇佑,才阻挡了台风“卡努”前进的方向,可现实显然并非如此,因为在浙江境内,恰恰还是每年台风登陆最为优先偏爱的地点。 但更多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是位于北方地区的副热带高压过于强势,在台风无法穿越副热带高压形成的高压墙围堵情况下,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前进方向,向偏东北方向行进。 不过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这种副热带高压空间,原本就是漂浮在高空中的气压空间,属于无根之空间,它们更容易在外来风力作用下,来来回回的摆动位置,因此它们想要阻挡台风空间的行进方向,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台风这种既有地表根基,又有强大的风力作用下,尤为如此。 所以想让副热带高压去堵塞拦截和影响台风的去向,显然是有些牵强附会了。 ![]() 那么台风“卡努”究竟为什么会在浙江以东的洋面一带,调转方向,决定不再在浙江沿海登陆了呢?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台风空间的形成机理说起。 根据我们创建的内旋转空间理论,在北半球,像台风这种超大型低压气旋空间的形成,是需要由地球星体自转形成的赤道风(偏西南风),以及在大气环流在进行内部空间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热带西风(偏西南风)、低纬度信风(偏东南风)和高纬度信风(偏东北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推动台风空间进行旋转的结果(见下图)。 有关台风空间的形成机理,请点击本文开头的话题合集“#台风”,参阅其中的相关内容。 与本文中有关大气环流和高、低纬度信风等更详细的理论知识,请点击参阅本公众号推出的大型话题合集《#大气环流》。 并且其中在赤道风和热带西风的共同作用下,会迫使北半球的台风空间向偏北方向移动。低纬度信风会促进台风空间向偏西方向偏移,而高纬度信风则会迫使台风空间向偏南方向偏移。 ![]() 如此一来,在北半球,在台风空间形成的早期,在赤道风、热带西风和低纬度信风的共同影响下,台风空间会向偏西北方向移动(见上图中的A点)。 然后在台风空间移动到低纬度信风与高纬度信风交汇的位置附近时,它们则会在这两个偏东风影响下,不仅台风的风力风势会得到明显加强,同时也在相互争夺对台风空间的控制权(见上图中的B点)。 因此在此期间,虽然台风的风速会明显增强,但它们的外部空间运动速度却会显著放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台风在原地打转转。 ![]() 经过一段时间的缠斗之后,如果它们在十字路口分出了胜负,是高纬度信风占了上风,掌控了台风空间的移动方向,那么台风将会向偏西南方向偏移,形成向西南的快速折返和回旋(见上图中的C点)。 而如果在此期间,是低纬度信风仍然占据上风,继续掌控台风空间的移动方向,那么台风就会开始再次快速地继续向偏西北方向移动。 而伴随着台风空间快速地向北偏移,很快它们将会进入到高空返流段西风(高空西风,偏西南风)的控制范围内(见上图中的D点)。 那么如此一来,在更加强势的西南风作用和挟持下,它们最终会接管台风空间的控制权,迫使其向偏东北方向移动,形成台风空间的折返过程(见上图中的E点),这种现象要一直持续到高空西风落地为止。 就本次台风“卡努”的外部空间运动过程而言,同样也是如此。 ![]() 在8月3日、4日前后,低纬度信风与高纬度信风交汇点,就在北纬26度至28度左右之间的位置附近(见上图中的B点),也就是抉择台风空间的十字路口所在地点。 所以在此期间的台风空间行进线路,既无法继续明显向北偏移,也无法明显向南偏移,而是在相互僵持过程中,几乎是沿着水平方向向偏西方向横行。 并且越是靠近交汇点区域附近时,空间移动速度会越慢,但其内部旋转速度则会越来越强势。 而一旦过了这个十字路口,则台风空间的移动速度会明显加快,快速向偏北方向移动,然后在进入到高空西风带的控制范围之后(D点),就会在偏西南风的作用下,快速折返,调转方向,向偏东北方向行进,从而顺利完成台风空间的转身运动。 与本文中有关大气环流和热带西风、高低纬度信风、高空西风等更详细的理论知识,请点击参阅本公众号推出的大型话题合集《#大气环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