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个很离谱的热搜。 8月3日,山西大同一名宝妈发布视频,质疑某雪糕的外包装有问题。 她在视频中讲道:这就是孩子买回来的雪糕,它外面是一个塑料的,剪开了才能吸。你看这是啥,跟避孕套一样。 言外之意,这样设计的包装,太污了,会带坏小朋友。 这个视频火了。 迫于舆论压力,雪糕厂的负责人也不得不出面回应 。 他解释很干脆: 这雪糕外形设计是申请了专利的,跟避孕套没有任何关系。 卖了20多年,也没见哪个孩子说像避孕套。 这不是雪糕有问题,是人的思想有问题。 说实话,这次我站厂家。 因为如果不是有人刻意诱导,这款雪糕外形,我真是不会联想到避孕套。 乍一看,我怎么觉得有点像葫芦娃呢? 当然,有人非要说是它跟避孕套有关联,那也可以。 只是以这种逻辑,那茄子是不是也不能卖了?黄瓜是不是也别让孩子接触?万一让孩子产生误会怎么办? 两个字,荒诞。 这样荒诞的事还不少。 今年五月,深圳某小区电梯内有安全套广告投放。 一经播出,业主们炸了。 纷纷跑去投诉。 “这小孩看了我怎么跟他解释?” “少儿不宜,影响不好!” 河南郑州一住宅小区也出过类似投诉。 这些家长,就是跟避孕套广告过不去。 说到无脑投诉,就不得不提下《珍爱生命》这本教材。 作者刘文利是性教育专家,跟李银河、潘绥铭都是好友。 2007年起,她就致力于研发小学性教育课程。 历时十年,直到2017年才编写完全套课程。 书中价值观非常正。 里面有谈及“传统男女文化意识形态”。 并解释说,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是对男性的限制。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社会性别已经落后,不适用现代文明的进步。 书中还会教孩子如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教女孩,也教男孩。 荒诞的是,这样高含金量的教材,居然遭到大面积网友举报。 来看看网上反对的声音。 有人举报理由是,教材书说得太赤裸了,很Y荡,大人看了都脸红,孩子看了更不得了。 我一直觉得同性恋也是人类正常情感。 它理应被大众接纳。 意外的是,很多人不这样认为。 他们举报这本书的理由是,书中居然光明正大承认同性恋是正常的,这岂不是会误导小孩? 有些人故意掐头去尾,只截半张图。 然后讽刺说,这都不算低俗,那什么算低俗? 好好一本性教育教材,硬是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黄色读物。 “李阿姨可太坏了。“ “李阿姨真是如狼似虎啊。” 没有哪个教材经得起这样大规模投诉。 最后,迫于舆论压力,这册黄金性启蒙教材被迫下架。 社会对“性”敏感到如此地步,这带来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性教育缺失。 海口网做过一份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55%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性”闭口不谈。 同时,有74%家长认为,学校所谓的性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新华社发布一项数据调查,接受过性教育的在校大学生,不足6成。 大学尚且如此。 中学或小学,情况就更不会乐观。 有因必有果。 性教育缺失可不会让孩子变得“纯洁”,而只会把她推向更深渊处。 危险一,未成年性侵犯。 去年5月,云南发生了一件轰动全网的新闻。 “16岁女初中生在宿舍内产子。” 这女生可不是恋爱偷吃禁果。 有一次,她搭同学父亲的便车,遭到对方性侵,意外怀孕。 这案件有几个让人深思的细节。 1,受害女生是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接触过性教育。 2,受害女生在第一次被侵犯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是一直隐忍。 禽兽没有就此罢休。 甚至以此受害者名誉为要挟,进行多次性侵。 3,受害者女生居然不知道自己可能会怀孕。 包括怀孕前几个月,生理期停止,身体出现异常反应,她也没有往怀孕方向想。 直到肚子越来越大,接近临产,受害女生才知道,原来自己是怀孕了。 最后,不幸经历“宿舍产子”。 那么试问,如果这个受害者在成长过程中,有接受过正规性教育呢? 也许被性侵后,她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也许她会及时采取事后避孕措施,不至于让自己人生变得更被动。 也许,她从一开始就不会上那个禽兽的私家车。 因为性教育会告诉她,不要跟成年男性在封闭空间内,单独相处。 这不是孤例。 有数据指出,四年时间,儿童猥亵案达1.1万件。 这是爆出来的。 要知道,性侵受害者报警率只有七分之一。 真实受害者,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 性教育缺乏带来第二个危机:孩子长大后,在性关系方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不过956万。 但人工流产却超900万例。 数据统计还指出一个残酷现实:人工流产呈低龄化趋势。 人工流产可不是黑心医院宣传那样,“一个普通的无痛门诊手术”。 它会让女性子宫壁变薄受损,从而可能会引发内分泌不调、子宫膜感染、不孕不育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事前避孕不难。 真正难的,是从小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女孩教她自爱。 男孩教他如何爱人。 至于如何普及性教育,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做出改变。 从社会层面讲,中小学教育都应该设立正儿八经的性教育课程。 没错,要正儿八经的课,而不是生物课本上那隐晦的几张生理解剖图。 从家庭层面来讲,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性启蒙最重要的老师。 像作家郑渊洁那样,在儿子18岁生日那天送一盒避孕套,或许有点前卫。 但我们可以做到这几点。 购买专业性教育书籍给孩子讲解。 教育孩子如何防性侵。 灌输自尊自爱的意识。 作家林奕含,同时也作为一名性侵受害者,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细节: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希望社会能少些房思琪式的悲剧。 希望当小孩带着满脸童真问,“妈妈,避孕套是什么?”时,为人父母者,都能不逃避不搪塞,正面回答问题。 无知不是纯洁。 性也不是洪水猛兽。 今天你羞于启齿的那些知识,可能将是孩子以后最急需的铠甲。 你要开明一点,早点教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