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防空军与空军合并为新空军,司令部的格局得到了重新调整。刘亚楼成为了司令员,吴法宪则担任了政委,此外,还有王秉璋、刘震、成钧、曹里怀、谭家述、常乾坤、徐深吉等担任副司令员,形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领导班子。 然而,时光荏苒,进入了六十年代,空军内部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空军领导班子迎来了新的调整,其中张廷发崭露头角,成为了空军参谋长,同时兼任副司令员。然而,相对于其他高层领导,张廷发的资历较浅,年纪也较为年轻,他直到1933年才开始参军,而在三年后的1936年才加入了党组织。尽管如此,他展现出的能力却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刘亚楼的重点培养下,逐渐被塑造成了接班人的潜力人选。 ![]() 刘亚楼的去世给空军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司令员的职位由吴法宪接任,这也是刘亚楼生前做出的安排。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大时代,空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吴法宪与其他副司令员,如刘震、成钧、曹里怀、谭家述、常乾坤、徐深吉等,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吴法宪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而刘震、张廷发则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甚至被迫停职接受检查。 ![]()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其中九一三事件对整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张廷发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然而,此时空军司令员的职位已经空缺了一段时间,直到1973年,上级才开始着手选定新任空军司令员。在选人过程中,不仅听取了空军司令部内部的意见,还广泛征求了各大军区空军领导的看法。这些军区领导一致认为,新任空军司令员应该从大军区内部选拔,意味着空军司令部的人选被排除在外。 ![]() 在这一轮调整中,张廷发的角色也有所变化,他成为了空军的第一副司令员。其他领导职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成钧、邹炎、张积慧、曹里怀、邝任农、薛少卿分别担任副司令员,而高厚良则兼任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杜玉福担任副政委,梁璞则担任参谋长。 然而,时局再次发生变化,1977年,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马宁、傅传作相继被撤职,而空军司令员的职位则由张廷发接任。这个转变对于张廷发来说意义重大,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最初选定空 ![]() 继张廷发接任空军司令员之后,他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智慧。他积极推动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加强了部队的战备状态,同时也致力于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在他的领导下,空军加强了与其他军种的协同作战,不断提升了军事实力。 然而,张廷发的领导方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整顿军纪、加强军事训练方面显得格外严厉,甚至有些人称他为“铁面司令”。尽管如此,这种严格的管理风格也使得空军在短时间内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不过,张廷发的领导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在内部会议上公开谈到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责任感,他深知作为空军司令员,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这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到他为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回顾空军的发展历程,张廷发的名字无疑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更是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带领空军走过了荣辱交织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军队的腾飞壮丽。正是在这位坚定而又智慧的领导下,中国空军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
来自: Loading69 > 《空军(高炮/地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