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士比亚曾说:“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的性格,它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自古以来,衣食住行,衣始终排在第一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衣服不但能遮蔽身体,也能御寒,如今更是通过不同的款式,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境以及心态。物质日益发达的今天,衣服不仅仅是基本生存所需了,也因此,衣服开始寄托更多不同的意思。只不过,仅凭穿,衣服大多是无法损坏的,以至于“旧衣服”囤地越来越多。一个人如何处理“旧衣服”,往往体现出他对生活的态度。经常把自己的“旧衣服”送给别人,大多是这种命运,很准!毕达哥拉斯说过:“善良是一种习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练习。”未必多富有,也未必是权贵,但却喜欢把衣服分享给别人。并非物质交换,也不是看不起别人,而是一种情感交流。一妆容精致的辣妈开心地分享朋友送给她的许多“旧衣服”。辣妈家庭条件并不差,平时还有保姆照看孩子,自己也通过直播赚钱。视频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有人感叹她有个好闺蜜,有人羡慕她不拘小节的大气。当然,也有个别人阴阳怪气,觉得穿别人旧衣服有什么好炫耀和夸赞的。新衣服不如旧衣服安全,为了孩子健康着想,闺蜜家有两个小宝宝,囤了很多衣服,彼此之间分享,相互赠送。不但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在养育儿女上的交流,更是让彼此之间得心应手,能顺利度过早期的艰难。其实,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有着一群善良而心思简单的人,他们懂得分享,懂得帮助他人。衣服也属于非常私人的物品,如果不是关系好到一定程度,一般人轻易不会把自己的衣服送人。有人说:关爱别人,要注重“里子”,别做表面功夫,别热爱“面子”。能照顾到别人“里子”的人,也一定会照顾到别人的“面子”。特别赞同歌德说过的话:“节制是一种智慧,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负债累累。”有些人,尽管穿不了那么多衣服,但还是克制不了狂买的习惯,以至于衣服囤积了一大堆,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诚然,购物能让人心情愉悦,但是不加节制的购物,追求潮流,只会让人陷入短暂的快感,之后便是无尽的空虚。朱德庸曾说:“人的欲望,就如同牙膏一样,当它被挤出来之后,就很难再挤回去。”因为小时候家境一般,从小到大,都没穿过什么新衣服,审美也不行。可是,有潮牌发布之后,就会蠢蠢欲动,忍不住继续购买。家中衣服堆积如山,真正想穿的没几件,最后只能将一些衣服,送给亲友。其实,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没有错,但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掌握好消费的尺度,千万要小心陷入消费主义陷阱。萨迪在《蔷薇园》中写道:“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思想家塞涅卡有句话发人深省:“行善不是消耗,而是增加;吃一顿不求饱,而求增。”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贾家衰落的时候,死的死,出家的出家。曾经受到贾家恩惠的刘姥姥,千里迢迢花重金把巧姐赎了回来,给了她安稳的生活。当年在随同贾母、王熙凤等人畅游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对她又是送衣,又是送物,还给了很多稀罕东西,让她们一家摆脱了困境。刘姥姥还拿出之前贾府给的衣物,又收拾了些御寒之物,给他们送去。可能包括王熙凤在内的贾家所有人都没想到,当初一个无意之举,却让刘姥姥记了这么多年。以至于自家陷入危难,众人唯恐避之不及时,还有人来雪中送炭。送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也没想着要什么回报,一如王熙凤这样。施以援手,看似微不足道的善意行为,但很多人却做不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布施以善良,才会收获善良。“善良与品德兼备,有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在这个多元而瞬息万变的世界,真正的幸福并不取决于物质的拥有,而是取决于心灵的宽广和对他人的关怀。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分享与帮助他人,而不是将欲望驱使着我们追求短暂的物质享受。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从小处着手,积下来的温暖和善良将不可估量地回馈给我们自己。当然,人情交往,要尽量“按需赠送”,这是善良的至高境界。作者:哲学君·一木,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哲学人生网,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问题,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灵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