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印和中苏边界战争口碑截然相反的56式75无坐力炮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8-06 发布于广东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

在中印和中苏边界战争口碑截然相反的无坐力炮:解放军56式75毫米

今天的主角是,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56式是山寨二战美国M20无坐力炮的产物,被解放军使用了长达20年之久,才退出现役。奇怪的是,该炮在中印边界战争和中苏边界战争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口碑。听萨沙说一说吧。

图片

朝鲜战争中,我军缴获美制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和M20型75毫米无坐力炮,认为颇为好用。

志愿军根据M18型仿造了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成为步兵连的制式装备

52式的特点是相对轻便,更适合复杂地形作战,但志愿军认为M20型才是真正的大威力无坐力炮,实战效果更好。

M20型是美军在1944年研发的一种无坐力炮,在1945年研究成功。

不过M20型没有来得及大量装备部队,二战就结束了。

图片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装备了不少M20型。

虽然M20型比美制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要笨重得多,综合作战能力要强得多。

M18型57毫米无坐力炮重42公斤,战斗时可以不用三脚架采用肩扛模式作战,炮身重量为20公斤。

虽然M18型比较轻便,但炮弹仅有2.5公斤,可以射穿76毫米垂直钢板或者0.2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换句话说,M18型只能对付敌人轻型坦克和野战工事。

M20型75毫米无坐力炮,就完全不同了。

图片

它非常笨重,火炮总重88公斤,炮身就有45公斤,长度达到2米。M20型最大射速为每分钟8发,破甲弹为6公斤多,榴弹则高达8公斤多,是M18型炮弹的3倍重量。

其中的破甲弹可以射穿倾斜30度的92毫米钢板,垂直破甲能力为130毫米以上,还可以摧毁0.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当时各国主流坦克的装甲,都不到130毫米,

如美制M26重型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板厚120毫米,炮塔前装甲板厚102毫米,M20型都可以射穿。

相比M18型的300多米射程,M20型直射距离为680米。

这一点,就相当了不起。

碉堡中轻机枪的有效压制范围,就在600米内。

也就是说,M20型可以在敌人碉堡机枪射程外,安全的将其摧毁。

可见,M20型的火炮性能非常厉害,除了射程以外不亚于解放军56式85毫米加农炮了。

图片

虽然M20型攻击力更强,但实在太笨重了,炮身就有45公斤,士兵难以背负,运输期间必须使用马匹。

实际上,M20型主要是作为轻型火炮使用,不如M18型可以士兵扛着到最前线。

这对于美军不是问题,毕竟装备大量吉普车,放在车上即可。

即便如此,M20型比1吨多重量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还是轻多了。

美军大量使用吉普车上的M20型,远距离轰击志愿军。

由于M20型非常笨重,美军也难以快速转移它,被志愿军缴获了不少。

图片

志愿军对M20型评价不错,认为它不但可以有效摧毁敌人碉堡,还可以反坦克,包括对付美军重型坦克M26潘兴。

只要被M20型击中,美军坦克不是被击毁就是受伤。

通过缴获的M20型,志愿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击毁了几十辆美军坦克。

对M20型很有好感,国内也迅速开始仿造。

在1946年,国民政府对两种无坐力炮进行仿造。到1949年,国民政府望江兵工厂制造了95门M18型无坐力炮,M20型也得到了美方的资料和图纸。

由于M20型的结构同M18型基本一致,在1952年望江兵工厂成功仿造了M20型。

图片

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

解放军官兵对于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是又爱又恨。

之所以爱,因为56式是前线官兵最可靠的直瞄火炮,可以跟随一线部队前进。

56式可以在680米安全距离开炮,摧毁敌人坚固野战工事,还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

56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太重了。

它的炮架重达43公斤多,炮身为45公斤,依靠人力已经很难移动了,主要依靠车辆和骡马运输。

图片

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56式也有参战,摧毁了不少印军坚固碉堡。

但是前线官兵对56式颇有抱怨,认为它实在太重。在高原地形,人体负重能力下降一半,56式的88公斤重量,相当于平原的160公斤。

即便最强壮的士兵,扛着重达45公斤的炮身,也难以长距离山地行军。

一个战例中,一股印军向后溃逃,乘坐了不少汽车。解放军的56式无坐力炮班正在急行军追赶,赶到一个小山包时,印军正要通过。这种情况下,炮手已经顾不上安装炮架,自己扛起重达45公斤的炮身就快速冲上了山,采用肩扛方式连续发射,击毁多辆卡车,终于协助步兵拦住了敌人。

因为在高原上负重45公斤连续快速爬山,事后炮手累得吐了血,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

56式的炮弹也太重,单发就高达近10公斤,是82毫米迫击炮弹的3倍重量。

在高原环境,普通士兵连续行军已经非常疲惫,而为了炮班能够有持续战斗力,步兵往往要帮忙背负弹药。而一枚炮弹就让士兵增加了20斤负重,相当于平原上的40斤,真是不堪重负。

图片

好在当地藏民具有很强的负重能力,给了一线官兵很大帮助:最让解放军震撼的是支前藏民,负重能力惊人。藏族男人上一次山,肩上背两发120毫米迫击炮弹,脖子上挂两发无坐力炮炮弹,手上还能再提两发60炮弹;藏族女人也能一次背两袋50斤的面粉。多亏西藏老百姓,他们一人能背一两百斤,负担比我们重多了,自己又累又饿,也坚决不肯吃背上的粮食。

即便如此,运输56式仍然是大问题。解放军为了区区1门56式,就要整整一个炮兵班8个人和3匹骡马来伺候。

3匹骡马分别背负炮身、炮架和炮弹,而8个步兵也必须背负炮弹行军。

在中印战争这种后勤保障不好的战役中,炮兵班往往扩充到12个人,多出4个人就是背二三十发炮弹的。即便如此,这12个人也是负担很重,毕竟单发炮弹就有6到9公斤,官兵们苦不堪言。

所以中印战争主要依靠比较轻便的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但后者的威力和射程比56式弱太多了。

图片

1969年的珍宝岛战役中,解放军一线官兵则高度依赖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

珍宝岛的实战中发现,解放军装备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中,56式40毫米火箭筒(RPG-2)对苏军T62坦克根本无效,只能打苏军BTR60轮式装甲输送车。

尤其重要的是,由于珍宝岛的风力较大,56式火箭弹在较远距离很容易出现偏移。解放军训练有素的射手,使用56式无法在较远距离击中敌人,被迫将发射距离缩短到几十米。

这种打击方式,让火箭筒射手陷入很大的危险中。

说来说去,对于苏军坦克的冲击,56式火箭筒基本无能为力。

图片

相反,56式75毫米无坐力炮就不同了。

珍宝岛战役的特点是,不需要像中印战争那样长距离机动作战,主要是在固定阵地打攻防战。

而珍宝岛的面积又不大,部署沉重的56式无坐力炮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们来看看珍宝岛战役这几个战例。

图片

3月2日战斗结束后,吃了亏的苏军并不死心,一直酝酿着全面的报复。

由于苏联坦克装甲车频繁调动,解放军认为苏军很可能发动一次攻势,提前进行了作战部署。

一、立即调201团3营炮连无后坐力炮排进入内河中方一侧的3号阵地,以加强在此布防的201团75无后坐力炮排。

二、考虑到上述阵地弹药难以支撑较长时间的持续作战,决定向上述阵地补充弹药并做好伪装,此项任务务必在3月14日之前完成。

三、布设反坦克地雷的任务交由孙征民带领201团特务连工兵排完成。

四、借鉴3月2日的战斗经验,命令133师397团侦查排长于洪东带领一个侦查班提前登岛潜伏。

可见,此时56式无坐力炮就是对付苏联坦克的主要武器。

苏军第一波进攻是装甲车,被解放军56式火箭筒伏击,被摧毁2辆后撤退。

图片

第二波的攻势,苏联就调动了大量T-62坦克增援。

解放军则使用2个无坐力炮班和1个火箭筒班登岛作战,留下1个无坐力炮班对付可能进入冰封河道的苏军坦克。

没多久,果然有4辆T-62坦克沿着河道驶来!

当先的T-62被无坐力炮弹准确击中,虽不致命也造成坦克损伤。

苏军这辆T-62慌乱中向侧面躲避,恰好驶入我军预设的雷区,被反坦克地雷炸毁履带。

另外3辆坦克,也全部遭遇了56式无坐力炮的炮击。虽然炮击同样不致命,却造成坦克不同程度的损伤。这3辆坦克不顾救援友军,立即向后逃窜,慌乱中还有两辆坦克相撞。

3辆坦克逃回苏军阵地后,发现都受了伤:据当事人回忆,第1辆坦克有1发炮弹钻进炮塔,但没爆炸;第2辆坦克的炮管烧坏了;第3辆坦克的迎面装甲被击穿。

由此可见,56式的威力还是不错的,让这3辆坦克失去了作战能力。

图片

此时,岛上也冲入2辆T-62坦克,遭遇了解放军2个无坐力炮班和1个火箭筒班。

事实证明,火箭筒对T-62根本就没用,火箭弹击中爆炸仅仅能让坦克颤一颤,必须依靠56式无坐力炮。

56式无坐力炮打装甲厚度不到10毫米的苏军装甲车,基本一炮一个,连续摧毁多辆。

此战中,56式也有一定的弱点,就是无坐力炮比较笨重,转移阵地速度较慢。在几辆装甲车被摧毁后,苏军T-62坦克也开始精确炮击。解放军56式无坐力炮无法迅速转移,被摧毁1门,班长和炮手牺牲,副班长重伤。

好在另1个炮班表现出色,连发2炮击中了1辆T-62,后者带伤向后逃窜。

击毁我军无坐力炮的T-62坦克,则掩护一辆装甲车驶来。

这门56式无坐力炮立即开炮,一举击毁装甲车。余下这辆T-62很聪明,见势不妙也不顾营救装甲车里的步兵,而是高速撤退离开了交火区。

图片

上午战斗很激烈,下午解放军兵力有所增加,尤其增加了56式无坐力炮的数量。

下午3点多,苏军在进行大规模炮击后,又出动5辆T-62坦克和12辆装甲车攻过来,双方激烈交火,互有伤亡。

当天的战斗中,共有多辆T-62被56式无坐力炮击毁击伤。其中登岛的2个56式无坐力炮班,一共击毁敌人1辆坦克,击毁6辆装甲车。

被地雷炸毁的T-62坦克,是正面遭到56式的炮击,正面装甲几乎被穿透,这才惊恐逃窜中雷。

另外还有一辆T-62被无坐力炮弹击穿了装甲,只是没有造成坦克手严重伤亡,坦克还能行驶。

其余还有多辆坦克被击伤,基本失去了继续作战能力。

图片

56式无坐力炮的破甲弹可以射穿130毫米钢板,而T-62炮塔正面装甲厚度是160毫米到214毫米,车体前上装甲为59度倾斜100毫米厚度。

使用56式无坐力炮不能从正面击穿T-62炮塔正面,却有一发射穿了车体前上装甲。

56式无坐力炮应该进行伏击,攻击T-62的侧面甚至后面装甲,还是可以击穿的。

在珍宝岛这种阵地战,想要从侧面攻击T-62坦克只是一句空话,敌人不可能按照你的思维去打仗。

虽然难以从正面击毁T-62,击毁装甲车没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造成T-62的损伤,失去大部分作战能力。比如炮弹射穿了坦克正面装甲,虽然坦克手没有严重伤亡,坦克也能开动,也只能立即逃走。

实战中,56式无坐力炮也体现了其他的问题。除了威力不够以外,关键是它过于笨重。

图片

珍宝岛的地形有些特殊,是丘陵湿地地形,而且灌木很多。这种地形不适合笨重的56式移动作战,为此解放军吃了几次亏。

56式重量太大,行军时必须分解成几部分,分别由几名炮兵携带。

一旦转移阵地,就需要炮兵首先分解56式,然后分别携带行军,再进行组装调试后炮击。

即便是训练有素的炮兵班,这一整套流程都需要几分钟。

由于56式太笨重,而岛附近的地形陡峭,导致行军速度非常慢。苏军发现我军201团1营1炮连56式无后坐力炮排试图登岛增援时,立即开炮拦截。炮排不怕牺牲,强行前进,却因为行动缓慢,在敌人炮击下多人负伤,2个炮班失去了战斗力。只剩下1个炮班在排长的带领下,冒死冲上了珍宝岛,将无后坐力炮架在了岛北端。

图片

下午3点40分,苏军第4摩步连的一支分队,包抄我军56式阵地。

由于岛上灌木影响视线,等我们看到敌人坦克时相距只有20米。这么近的距离不能开炮,转移也来不及,炮兵班只能勇敢的投掷手榴弹拦截。苏军火力强大,短时间内排长汤汝达和炮班班长朱朝玉、炮班战士袁启发、李凤祥等4人牺牲,岛北阵地失守。

1969年珍宝岛战役告诉我们,56式无坐力炮已经过时,不能对敌人坦克构成致命威胁,也过于笨重不适合实战。

而且M20型是1945年研发的武器,到1969年已经有20多年,不可避免的过时了。

图片

解放军需要新一代的无坐力炮,由此诞生了赫赫有名的82无坐力炮。

声明:

本文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