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张甫文:苏北的戚姬村(散文)

 中国作家图书馆 2023-08-06 发布于江苏

苏北的戚姬村(散文)

张甫文

     苏北睢宁县城北首梁集镇有个戚姬村,原名戚家庄。该村不但有历史悠久的戚姬苑庙宇,还有一块记载2000多年前汉文帝下旨建造戚姬苑的残碑,徐州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妻,也是创作汉代乐舞的老祖宗”,这是戚姬故里广大百姓世代口耳相传的一致认定,也是戚姬村名的真实来历。

   戚姬家事与童年。戚姬,祖籍定陶。自幼生活在下邳(今睢宁)。乳名懿(yi)儿,意为美好,是父母亲的心肝宝贝。懿儿幼年天生聪慧,喜跳爱唱。刚满3岁时她就能背诵熟唱地方民谣民歌多首,吐字清晰,嗓音高亢。恩格斯说过,典型环境培养典型性格。懿儿自幼喜爱歌舞,与其家庭环境的熏陶是有直接关系的。懿儿的母亲是地方小有名气的民歌王,其父喜爱操琴健鼓,还是本地社火活动中的组织者。懿儿在其父母的栽培与影响下,不但能歌善舞,还学会了吹拉弹奏多种乐器,尤以擅长吹奏长笛。7岁时,已成为地方社火活动和民间喜丧大事中的主要表演者;9岁时,就能击筑填词,应酬乡村喜丧活动,人以为异。

俗活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在戚姬10岁那年,家乡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泗水、济水泛滥无情,“上已濡首,下无驻足,未有不随波而逝者。”正巧,那几天戚姬与父亲戚老汉都在三鬷国为一大户人家喜事演出,避开了那场洪水灾难。爷儿俩回家后,看到全村房舍全被大水冲塌湮没,母亲也被洪水夺走了生命,只能嚎啕大哭一场。在无家可归之时,戚老汉只有化悲痛为力量,便携幼女——懿儿,手持一把自制的琴弦,以“父操琴、女儿唱”的形式,沿着泗水南下,以乞讨为生。

先是来到下邳国邳城(今睢宁县古邳镇)以沿街卖唱谋生一段时间后,因当时秦皇施行徭役繁多、赋税沉重、严刑酷法等暴政,导致战乱频繁发生。爷儿俩为寻找安身之地,又南行距下邳城30公里的睢水河岸,见有一片适宜种粮的高地,便搭棚建家,即是后来称之的戚家庄。父女俩农忙时开荒种粮,农闲时,以传播乐舞技艺作为乞讨工具。主要游走在古下邳与睢陵县两大城市,留下了以乐舞生存的诸多身影。

   搭救刘邦受宠爱。公元前205年农历4月,汉王刘邦与楚王项羽为争夺灭秦后的天下,在彭城(今徐州)南展开了一场激烈大战。刘邦溃败,向东南方向逃奔。楚军乘胜追击,当追至睢陵县(今睢宁县)睢水渡口处,十万汉军溺于睢水,刘邦被楚兵重重包围。“汉军死伤惨重,睢水为之不流。”眼看刘邦要被生擒,真是“天助我也”,突然狂风骤起,飞沙弥漫,楚军瞬间迷失方向,乱作一团,刘邦趁机策马向睢水北岸方向逃去。一鼓作气逃到戚家庄西首,急忙弃马跑进村头一片芦苇荡中。刘邦急中生智,跳下一眼枯井。当楚兵追近,只见战马,估计刘邦没有走远,便进村搜索。躲到天色已黑,探听井上没有意外动静,已经饥肠辘辘的刘邦便爬出枯井。来到一户茅屋,以求农人给予住宿与充饥方便。

   主人正是年约五十光景的戚老汉。开门见是一位彪形大汉,天庭饱满,地角方圆,隼眼凤眉;虽然甲胄不整,倒有一副贵人相。于是,戚老汉连忙让大汉进屋,稍作询问了解,便备酒饭热情招待。

刘邦在戚家暂居五日,得到了父女俩的精心照料,分享了戚懿的歌舞与器乐演奏,也与戚女建立了恩爱感情。在表明身份后并向父女俩承诺:“我刘邦日后如得天下,封老伯为国丈,封令爱为贵妃。”随之解下玉珮一块,亲自给戚女戴上,表示以物为证,决不食言。戚老汉立即拉着女儿叩头谢恩。第六日,部将曹参率兵寻来,刘邦安全回营。

公元前202年,垓下一战,项羽全军覆没,刘邦在长安即位,称汉高祖。戚老汉万分高兴,带着女儿与外孙进京朝见。刘邦一见大喜,一如当日所言,封戚女为贵妃,史称戚姬。戚姬生下一子,刘邦亲自赐名“如意”。如意者,令刘邦满意也。也就是后来的赵王如意。

戚姬进入皇宫之后,就成为汉高帝刘邦最为宠爱的戚夫人,实为一名宠妃。从此,刘邦不但渐渐冷落了结发妻子吕雉,还把戚姬一直带在身边,形影不离的陪同刘邦征战四年,正宫皇后吕雉只能在后宫照顾刘邦的父母。

吕雉早生一子,相貌粗俗,天性愚拙,刘邦在厌烦中便有废嫡立庶之意,但未明言。吕雉是个大家闺秀,当发现刘邦特别宠爱戚姬、喜爱如意的一些举动时,醋意大增,更加嫉恨。

其实,戚姬只是一名极为淳朴的农家民女,她出生于较为卑贱的贫困家庭,压根就不懂得什么政治斗争,哪里会想到宫廷中的残酷争斗呢?她对刘邦“废嫡立庶”的打算根本没有迎合的野心。她之所以能够得到刘邦的宠爱,那只是刘邦个人意志与良心的发现。因为,刘邦一直没有忘记曾经得到戚姬父女冒死搭救、闭门掩护他5个日夜的真情实意;也没有忘记父女二人为调整他被项兵追赶时的惊吓情绪所付出的悉心照料;更没有忘记他在离开戚家时对父女二人许下的诺言。尤其是戚姬具有天生丽质的美貌和聪慧过人、能歌善舞与击筑填词的全能技艺,总觉得戚姬的优点大大超越吕雉。既然戚姬是一个优秀者,就应该给予优秀者应有的名分。这才是刘邦决意“废嫡立庶”的真实念想与主观思想。

长期生活在皇宫的戚姬,一直坚持以热爱乐舞、研创乐舞、痴迷乐舞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戚姬在整日揣摩研创她特别爱跳的“翘袖折腰舞”之时,刘邦也便情不自禁地走进舞池与之同欢同乐;让劳累疲惫一天的身心通过乐舞形式得到了放松,也有效调节了精气神。戚姬还长于鼓瑟,当她演奏那曲最为熟练的《房中乐》和《雅颂乐》时,更会让刘邦乐得手舞足蹈、舒心惬意。更加激励刘邦带领大军在一次次戍边战斗中,喜获辉煌战果,终使大汉王朝天下稳定,不能不说军功章里必然也有戚姬的一半。

  痴迷乐舞遭惨害。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叛乱,刘邦率兵讨伐,不幸被流箭射伤,伤势不断恶化。回京后不久,刘邦长眠于世。

刘邦下葬后,正宫皇后吕雉,欺负如意年幼,把侄儿吕禄、吕户等亲信,安插在重要部门,掌握了军政大权。接着派人将戚姬断手足、割耳、挖眼、饮哑药,扔进厕所,号为人彘,戚姬终于被吕雉施行种种酷刑致死。

戚姬死后,戚家被剿,戚姓九族流离失所。戚姬家乡百姓对戚姬被害悲痛万分,但为避免株连之祸,故将戚家庄改称王庄,后又因在此地设立农产品交易行市,又改称王行庄。

戚姬在西汉皇宫中仅仅生活了9年,其中跟随刘邦征战就达4年,她向来以传播发展汉代乐舞为主要职责,以致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翘袖折腰舞”为主题的汉代乐舞;不但极大地活跃了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开创了乐舞时代的新纪元,对西汉王朝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奉献。对此功绩,睢宁人民早已形成共识,戚姬是汉代乐舞的第一创始人,汉代乐舞的古元素诞生在下邳,下邳乐舞是由戚姬带进皇宫,进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从在下邳地区乃至全国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可以佐证,戚姬不愧为西汉初年一位名副其实的歌舞家。

戚姬乐舞永相传。千百年来,人们对戚姬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特别对她一生痴迷于乐舞研究的艺术才华,一直被后人有序传颂,使她留下的乐舞技艺早已深深地扎根于睢宁乃至全国各地民间,其传承方式与传播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在民间世代相传。如今日睢宁地区依然兴盛发展的“睢宁落子舞”“云牌舞”“龙虎斗”等民间舞蹈中,有多种肢体动作依然延续汉代乐舞中的主要元素。二是以汉画像石与雕塑陶俑定型传播。如在睢宁县古邳岠山、张圩汉墓群、官山汉墓群等地均已出现大量汉画像石与陶俑,这些汉代乐舞图像充分说明当年戚姬致力推广传承的汉代乐舞是非常深得广大百姓喜爱与欢迎的。三是

     徐州楚王陵出土的“翘袖折腰舞”陶俑

在戚姬苑结合祭祀活动传承乐舞。汉文帝时,文帝刘恒为了报答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姬救祖之恩,在戚姬故里建造一座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的庙宇,取名“戚姬苑”。时人按照戚姬生前在皇宫装束的打扮,雕塑一尊泥像,头戴金凤冠,身穿日月龙凤袄,坐于一枯井旁的供台上,背后由两名宫娥打着两把日月龙凤扇。从此,戚姬家乡百姓四时祭拜,香火连年不断。
戚姬苑自宋代之后,曾多次遭受洪水损毁,也多次被扩建重修。现仅存三间西厢房,还有清乾隆六十年重修庙宇时的一块残裂石碑。现仍竖立在三间西厢房外的南墙下,其碑文内容尚清晰可见,并已载入清代乾隆年间修编的《睢宁县志》。戚姬苑是戚姬故里的睢宁人民四时永祭戚姬的主要场所,人们在祭祀活动中,总会以各种乐舞形式怀念戚姬,也自然形成了普及推广戚姬乐舞的民俗形式,这种活动至今依然保留。四是以不同的建筑标志传播戚姬乐舞。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睢宁人民更加怀念戚姬,积极传承汉代乐舞,睢宁县人民政府对戚姬乐舞在相继实施多种保护举措的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保护活动。2002年,在实施撤乡并村建制中,县政府将戚姬故里原名王行村恢复改称戚姬村。2005年,在开展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县文化局对蕴含汉代乐舞多种元素的“睢宁落子舞”“云牌舞”等舞蹈,经过再次复创排,成功申报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根据戚姬爱跳“翘袖折腰那种独特的水袖舞姿,在县政府门前云河公园南侧(汉代睢水折弯处)建造了一座设计先进、全长860米的水袖天桥。从此,睢宁百姓远远望见这座水景观,自然便会想到汉高祖刘邦曾在这里突破重围,戚姬曾在这睢水码头表演传授汉代乐舞的情景。

戚姬苑残碑

特别自2012年,睢宁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传承保护汉代乐舞,率先开展了群众性“舞动汉风”文化活动,组织各社区、村委会以广场舞的形式热情聚拢广大村民,不但有效拉近了干群、党群、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还以舞动汉风的形式立足地域文化,传唱两汉风情;有效催生了睢宁人的文化自信,激活了睢宁人的文化自觉,也谱写了睢宁人的文化自强!这一活动很快得到中宣部的认可,并成为徐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项文化品牌塑造工程,很快享誉全国。

2015年戚姬老家梁集镇又在戚姬村建造了一处阔大的戚姬广场,广场周围矗立多幅戚姬乐舞雕塑与文化墙,成为戚姬乐舞永相传的最好基地,戚姬村更加闻名远扬。

2006年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睢宁落子舞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