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茹:当光影遇到书籍

 桃李庭芳 2023-08-06 发布于河南

当光影遇到书籍

——观看“学习强国”上之电影小记

文/李茹

电影与文学的联姻,无疑让这两门艺术都不断嬗变新生。

——题记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有一个影视栏目,在这个栏目里有一个“当光影遇上书籍”栏目,当我看到上面的书籍都是熟悉的又是我喜欢的而且是看过多次的书目,比如《药》(鲁迅)、《祝福》(鲁迅)、《城南旧事》(林海音)、《茶馆》(老舍)、《边城》(沈从文)……就想着借此机会来欣赏一下,以便对所读过的书再加深一下印象。

没想到,一看就上瘾了,一下午看了好几部电影。看后深有感触!真的是看书有看书的乐趣,看同名电影有看电影的快乐。正如一句话说的好:“书,是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一段段文字让读者充满遐想;影,是动画与剪辑的串联,一帧帧跳跃的画面带领观众将遐想变成唾手可得。” 那么当书与影相遇,又会产生怎样的思想与视觉上的效果呢?唯美的剧情、充满文艺情怀的内涵通过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展示在了大家面前,真的让人一饱眼福。

影片一:《药》(鲁迅)

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暗中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通过影片的观看,人们的麻木和愚昧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我的儿啊——”伴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小栓离开了人世。华老栓连忙跑到屋里,“你不是说吃了人血馒头就可以治好小栓的命吗?你还我的儿子……”面对妻子的质问,华老栓傻了,而门外却传来了卖“药”人狼嚎一般的大笑声。在当时为了治痨病,有一种说法是“用人血馒头可以治病”,虽然是一种迷信,而华老栓却深信不疑,他为有机会买到这种“药”而“感到爽快”;买到“药”后,他无比兴奋,小心地煎“药”,充满希望地看着儿子吃“药”。可最终小栓还是离开了人世。看着电影,一方面为华老栓一家的遭遇而同情,一方面也为他们的愚昧而痛心,如果不是电影的观看,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是感受不出来的。

影片二《祝福》(鲁迅)

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影片中对祥林嫂的刻画更是惟妙惟肖。请看:“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是祥林嫂的孩子阿毛被狼吃了之后,逢人便说见人便讲的一句话,祥林嫂的丧魂落魄真的是令人同情,更令人同情的是在祥林嫂走投无路再次来到鲁四老爷家时,因有人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影片三:《林家铺子》(茅盾)

小说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虽再三苦苦挣扎,但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电影版的《林家铺子》从内容、音乐、演员各方面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细腻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当时处于那个社会阶层的民族工商业者的困境。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就这样活生生地摆在我们的眼前。尤其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林老板夹在贫苦老百姓和上级奸商之间的痛苦、无奈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同情那些被剥削的人,却逃脱不掉他自己剥削别人的命运。观看后,禁不住为一个善良的店老板最后如何拿着老弱病残的血汗钱逃跑而悲哀,为党部、商会会长、局长如何压榨小店而悲哀……

……

观看这些名著名篇同名电影,能激发人们对原著或相关主题的作品的阅读。电影与文学的联姻,无疑让这两门艺术都不断嬗变新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