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散清晨还有黄昏

 蘑菇蘑菇转圈圈 2023-08-06 发布于安徽

微博不知为何一直闪退,卸了重装后手动关推广时发现有提示可以买无推广版本。“日常想卸载微博”的标签用了几年了,还在妥协着用。

听了几耳朵某播客觉得思路很不对劲赶紧换掉。对话人之一谈及老流行歌曲,说到李宗盛的《问》里“如果女人总是等到夜深,无悔付出青春,他就会对你真,是否女人永远不要多问,他最好永远天真,为她所爱的人”、射雕英雄传里黄霑写的“我是宁可抛去生命,痴心决不愿改”,说这些歌教给了她错误的价值观。感觉可怕,歌曲是艺术作品,不是教化啊。被歌打动是共情了歌里的情感,那是某个艺术作品中的某个角色的情感。比如那首黄霑的歌,我听就是觉得那是为华筝公主写的,是华筝的情感表达。这种视角就与举报让很多书下架一样吧,唉。

耳机里在唱“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解散清晨还有黄昏,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记起我曾身藏利刃,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姬赓好会写,求放过不要再乱改了。路边有个男子在打泡泡枪,很投入的样子,让我巩固了泡泡太好玩的认知,却仍然有些微不适。但有什么关系,玩着开心就好嘛。

周末继续读《踏迹寻中》,但读得懒散。读到讲宗族、海贼和疍民的部分,讲起大家族是怎么形成的。作者在很多家族的族谱中读到些蛛丝马迹,有些家族在起源上是有些模糊的,其中的奋斗史描述中常常会透露出有过贫寒如疍民、凶险如海贼的故事。现实就是如此,在商场顺利赚到足够的钱,就可以谱写自己的族谱,而此前流民时代的生活方式则会被美化为英雄事迹。如疍民班艰辛讨生活的时候是被匪人或叛佣所害,在利益斗争中落草为寇当海贼一定转换成是英勇抗击的一方。

还有讲到商人身份在传统中国中往往不是单一的,可能就是传统文化中对商人没有一个好的认知和形象地位,所以商人们缺乏他们独特的身份认同。所以在历史中,徽商不仅是商人,他们会投资书院和文人事业;江南商人不仅是商人,他们擅长于园林工艺和高雅艺术;福建商人不仅是商人,他们会修筑美轮美奂的寺庙;广东商人不仅是商人,他们会以族产名义攫取广大的沙田,借助这些资产建构复杂的宗亲体系。各地富甲一方的商人,因为没有传统名声,所以用各种方法孜孜以求得到一个士大夫的名位。

书中也提及,陈寅恪先生对于族群的身份界定问题提过一个重要论点,在汉人与胡人之分中,“文化较血统更重要”。这在读本书的过程中会反复被验证,无论在哪个阶层、在哪些纷争中好像都适用。

早晨很早被山东地震的消息惊醒,看看新闻,还好,破坏不太大。刚想起有小伙伴老家山东的,不知有没有影响。又看到河北水灾区的图片,有农家养的牛淹死,没想到那么庞大的牛的尸体像充气玩具一样飘在水面,像看暗黑童话般惊心。

上午我们的城区主水管爆了,路口漫水且城区大部无预警地停水,一阵大雷雨时大家都拿出盆桶接雨水留作卫生间备用水。雨时凉爽却转眼又晒成蒸锅,担心没水洗澡不敢轻举妄动,好在大部分地方傍晚恢复供水了,但故障尚未完全排除。

遇见两年没见的小店老板,从前开小饰品店时常光顾,跟我说起这两年闭了店后从懊悔到四处打工又辞工的经历,好在现在的工作基本稳定了。聊起这两年身边的变化不禁让人丧丧的,也让人有共渡过苦难的亲密感。

唉,早早睡吧,希望明天安好日日安好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