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酱油,想起那些久远的往事

 陈维津 2023-08-07 发布于山东

家中的酱油又快吃光了,我来到附近的一处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酱油,我第一时间就选购到了我想要的酱油——添加剂为0。因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不敢或者不愿再吃那些含有各种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了。

提着这瓶20多元的酱油,记忆的思绪禁不住飘向过去那些有关酱油的往事——

少小时,家里要吃酱油,都是要到村里的门市部去买散装的,那时候,家家生活贫困,物资匮乏,玻璃瓶子也是稀罕物,都是找医生或者打过吊针的人家,笑脸相迎,讨换个食盐水瓶子,用这样的瓶子去装酱油。

那时的酱油,买来家不用多长时间,酱油里便爬满了蠕动的蛆,但没有人在乎,只是吃的时候将蛆扔掉即可。

村里门市部里的散装酱油是从哪里批发来的呢?为什么有蛆呢?这个问题曾经纠缠在自己的头脑很长时间。

之后,我中专毕业分配到了一家乡镇供销社工作,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供销社都是出动车辆从外地的酱油厂批发来的,都是用巨大的皮制胶囊盛着。那些胶囊拉到供销社后,放在院子里,火热的太阳照射着,这些胶囊怎能不会散发出异味呢?!

或许是心理作用吧,每年春节来临之际,父亲都会递给我几个玻璃瓶(之后是小塑料桶),让我到县城的副食品商店买回家一些散装酱油,父亲坚定的认为,县城里的酱油比村里卖的质量要好。

之后,我来到了五莲电视台工作,每年春节前回家,都会到县城的副食品商店去买5斤散装酱油。随着时间的推移,酱油中的蛆明显的少了,或者没有了。

大约是1990年前后,潍坊一家工厂,专门生产酿造酱油的设备,谁买设备,该厂免费培训技术。当时,山东省五莲县洪凝街道大尧村一位姓安的村民,本着想创业致富的心态,去潍坊学了技术并买回了设备,开始生产酱油。用这种设备生产的酱油,主要以黄豆、食盐为原料,质量非常好,口感也非常好,按说投放市场后一定会供不应求,但当时大家都很贫困,不舍得买贵一点的酱油,致使生产的优质酱油,一直打不开市场,最终倒闭了。

据说,潍坊那家生产酱油设备的企业,看到设备不好卖,便及时转型,开始生产铝合金制品。他们打听到买酱油生产设备的那些客户都没挣着钱,本着回报这些客户的心态,扶持这些客户转型经营铝合金制品,在企业的帮助下,这些客户,包括大尧姓安的村民从此发了大财!

我们北方人几乎家家户户离不了酱油,炒菜用酱油、包水饺调馅要用酱油,每次吃饭,如果桌上没有酱油便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

如果家中有五六岁的孩子,有人问起孩子的年龄等情况,往往会说一句:“孩子能打酱油了!”,说明孩子大了,这时候的家长一定流露出自豪与满足的神情。

前一阵子笔者去南方旅游,与家在南方的导游闲聊,他这样说:“你们北方人爱吃酱油,这或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

导游的话不无道理。作为北方人,一时半霎或许改不掉爱吃酱油的习惯,但为了健康,笔者建议,还是少吃一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