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与智慧人生(下)

 弘德新国学 2023-08-07 发布于河北

编者按:《国学与智慧父母》(又称《<父母规>讲记》)是根据李向东老师于2021年暑期在弘德义塾国学讲座(共八讲)所讲内容整理而成,目前已印制成书。现将部分内容在公众号内予以分享。

附录

二、国学与智慧人生

2021711

(接上期)上面讲的这些,是把我这些年看书、观察社会的一些体会,对人生的一些理解,特别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些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希望,哪怕能在各位的心里掀起那么一点点触动,引起各位行为上的一点点变化,我们今天讲座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讲了一个小时,我就讲到这儿。下面看看大家对今天这个话题有什么想法?

听众1:我先“抛砖引玉”,起个头。刚才李老师讲了很多,我挺受益的。我有一点体会,就是李老师讲到一个实例——一个孩子为了几百块钱的机会把自己“卖”了,这个事其实在我心里是有冲突的:第一,我觉得讲的特别好,年轻人确实应该不计报酬、多做事,给自己创造机会,这也是我父母一直教导我的。我年轻的时候,我妈总说:要尊老爱幼,多干活、少说话。但是,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心里)就有了冲突。因为社会在发展,我看到一些丑恶现象,就觉得:“凭什么让我干?”这不就是拿着我们这些廉价劳动力去挣钱?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多教授就是这么利用“资源”,让年轻人去干活。一些跟导师关系特别好的可能会有机会,其他人用完,就白用了,累死也没有机会。这就造成一些年轻人(心里)有冲突,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在。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认为,只要你做了,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比如:我在学校工作,有一次要写一篇论文,大家都不写,就我自己写。后来发表了,我看了半天,是别人的名。当时我很生气,但是现在可能因为年龄增长,我想明白了,人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只看当下的利益和好处。

李老师: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因为这个社会,我们能感觉出来,特别是最近这些年,一直在往下滑,而且滑得越来越厉害,这是我们没有办法的事。《中庸》里讲“素其位而行”,也就是遇到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就要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修行。碰到一个富贵的环境,要在富贵的环境里修行,“素富贵行乎富贵”嘛!富贵的环境不需要修行吗?不是!我们一开始就讲了:富贵子弟要教之礼义。富贵弟子没有礼义,就成李某某、王某某,是吧?这还不是坏的,有更坏的,历史上多了,我们不举例子。“素贫贱”呢?遇到贫贱的环境怎么办?要“行乎贫贱”!贫贱的环境对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在贫贱的环境里也需要修行。还有“素患难行乎患难”。患难之中,更是一个最好的修行所在。人在患难中磨炼出来了,这个人的能耐才是真的。举个远一点例子:朱元璋曾经在社会最底层打拼,当过和尚,要过饭,最后一点一点发达起来。那么多当和尚、要饭的人,只出了一个朱元璋,谁听到过他抱怨环境?!“素患难行乎患难”,正是患难成就了他。佛教的人讲:伤害你的人是来渡你的,是不是也是这种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在任何环境中修养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就不会抱怨这种环境。更何况,我们生在这个环境里,有什么办法?上一次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很多人不服这个话,说:我是唯物主义者,不信这些!那是眼界太窄,没有把眼界放宽,或者说,是人生没有按一下“快进键”。如果把人生按一下“快进键”,我们会看到什么?不用讲别人,说我自己。我原来在法院朝夕相处、一起工作的人,现在有好几个“进去”了……(略。如果我当年……,我现在会是啥样?环境,就是这样一个环境,真的需要修养,所以我们不要埋怨环境。《红楼梦》里讲(也见《西厢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小说、唱戏,上一次我们讲,它的道理在哪里?就是把人生按了个“快进键”,让我们赶紧看完这段人生是什么样,我们就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这才是有智慧的人生。就像胡老师刚才说的:人生,不要老盯着眼前。如果把眼光只局限在当下,那过的就是“糊涂人生”。我们需要把眼界放宽、放长,之后你就会发现:好人一点都不吃亏!

其他人有什么想法?

听众2:刚才李老师提到,“聪明子弟教之以诚,富贵子弟教之礼义”。这句话太有哲理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暴露了他(她)的本性。前几天,那个“徽州宴事件”……女老板(老板娘)几句话——“我家狗70万,你敢动我家狗,就弄死你家孩子”,就把所有徽州宴饭店弄歇业了。

李老师:现在网络传播的力量太大了!原来这种力量是有局限的,所以很多人意识不到。现在不一样了,她(老板娘)不知道在门口牵着狗跟人吵一架之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所有的人都骂她,她家的饭店几乎马上就要破产,她没有想到这个,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从这件事,我们也能看出来,现在这个社会,如果起变化,也会非常快,因为传播得太快了。

就说这个事,里面有些东西,咱们(现在的)中国人不太相信。前一阵子,我听郭德纲讲一个评书,叫《冤亲债主》。实际上,这个评书是从元杂剧来的,它的根源、后来怎么编的、怎么改的都能找到。它讲一个什么意思?就是孩子到你家来,有的是报恩的,有的是报怨的。按这种说法,这小狗到她们家就是来报怨的!

听众3:这小狗投胎到她们家,就是为了“毁”她们。人和动物之间有些事是说不清的。原来省法院的某某某就养狗,他平时出门很少带狗,有一天带小狗出来遛弯,结果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地上,小狗在旁边“汪、汪”地一直叫。出这事之后,不久小狗也就死了。

李老师:那是报恩的。(众人笑)

听众3:之前,网络上传:一个人去河边遛狗,因为牵着绳,结果那狗不知道怎么回事窜到河里,顺带着把他也带进河里,淹死了。

李老师:这是报怨的!(众人笑)狗也有救命的、索命的。上次我们讲的“道”,是讲能说明白的,其实所有解释不明白的,也都叫“道”。按佛教的解释,这是“轮回报应、因缘果报”——上一世你弄死了人家,这一世人家投胎成什么,都要把你弄死。当然,这些是信仰。我讲过:我们这里不讲宗教、不讲政治。所以,我们不讨论这些。

实际上,这些起一个什么作用?让人们做一个好人!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原来的社会是有一些途径传播传统文化的。比方:郭德纲说的评书和相声里经常有一句话,叫“说书、唱戏劝人方”,就是教人学好的。很多人骂郭德纲,说郭德纲讲的一些段子不堪入耳。其实,那是表面。郭德纲要活着,要养一大家子人,后面还有一群徒弟,他要给他们(徒弟)创造一个平台,让他们发展,他没有办法。还是那句话:生在这么一个社会里,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要把人们吸引过来,给他钱,让他养活家,他能怎么办?说人们不爱听的,他怎么活?大家看一看郭德纲在自媒体里讲的一些评书、单口相声,那不用讨好谁,也不是为了挣钱。我感觉,那里面有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根本的东西,像轮回报应、传统戏剧里的一些思想,这才是他真心想做的。我原来对他不是很了解,后来听他讲这些,才明白,他也是被逼无奈。就是说,传统社会里人们是有途径接触这些的。但是,现在哪里有?大家看看现在手机里传播的都是些什么?!(拿起手机)这里面的东西,我认为都没办法要!孩子们从小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好得了吗?心里能知道惦记着别人吗?

当然,我们做的也是这样的事!我经常说,我是给孔老夫子“打工”的,所以我们在这儿带着孩子、家长读经典,给家长讲(解)经典,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把这些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带回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办弘德新国学、弘德义塾)?我讲过很多次了,借我前些天到河北佛像艺术博物馆说的那句话——“一言一行,无不是修行”。所以,我也是在修行我自己,我自己也会从这个过程受益。当然,对在座的各位,我也是有想法的。很多人说,你办私塾为什么不收费?我是想传达一种意思——今天我还是把这句话说出来:大家不要把教育孩子当成一场“买卖”。教育孩子不是“买卖”,不是花钱就能解决。如果说教育孩子就是花钱的事,那还有比得上秦始皇家有钱的,他们家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就应该一辈一辈传下来,到现在还是他们家的天下。是那样吗?根本不是嘛!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富不过三代?“老天爷”安排的,这是“老天爷”的公平之处。所以,教育孩子尽量不要跟钱挂钩。

那天私下聊天,我说了一句话:现在的学校里根本不是学生,是什么?是“考生”。(众人笑)不好意思啊!在座的老师挺多,我说了,你们别不爱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没有几个是真正的老师,是啥?都是“做小买卖的”,根本不是老师。(众人笑)就是从别人那里趸一堆东西来,然后卖给学生。大家想想:是不是那样?我知道这话可能不好听,会伤人,但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大家买卖的是知识,不是智慧人生。智慧人生,需要体现在我们的行为里,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好我们跟周围人的关系。我们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有一个和谐的同事关系,有一个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人生。如果我们学了一大堆知识,家里却弄得乱七八糟,朋友、亲戚关系也乱七八糟,这是糊涂人生!

有人可能会说:不上学、不学知识,怎么挣钱、养家糊口?我不是说,不能学知识,不能挣钱;是说,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目标。也就是说,这不是相互代替、“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关系,是做“加法”。把这些扔掉,就想着挣钱,最后只能弄成“杀熟”。大家看看现在社会,是能“杀熟”就“杀熟”——搞传销的不都是“杀熟”嘛!把人弄到一个地方,你给我拉多少人来。到大街上拉人,人家能跟你走吗?不会跟你走!只能拉亲戚、朋友,这是典型的“杀熟”。钱是好东西,我们挣了钱,自己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孩子、父母也能有一个好的安排,就是亲戚,给这个点好处,给那个点好处,没有人说你不好。但是,千万不要把钱过多牵扯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整天想着怎么从亲戚、朋友那里挣点钱,亲戚朋友里会有人说你好吗?挣钱,要通过别的方式,不要在亲戚、朋友里挣。亲戚、朋友尽量少谈钱。谈钱,也是给大家好处,这样的亲戚好(相)处。否则,就太难了。这就是我们讲的智慧人生。

听众1:李老师说的特别好,对我个人也是一个认知维度提升的过程。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发一点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自己也就提高了。

李老师: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人,其实很孤独。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几个人可以去(诉)说。为什么这样?其实,还是我前面说的——无论科学的发展,还是物质的发展,让我们现代的人都很膨胀,把自己放得太高。我讲《弟子规》,有一期叫“无趣、无畏、无风骨”,里面说,人膨胀了之后,没有敬畏之心(信仰),把自己放得太高,谁都不服,谁都不在话下。这种情况下,说出一些事,又怕别人笑话。这是个普遍现象,整个社会都浮躁,从小就这样,是不是?“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这个意思?这都是想忽悠你的钱。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都是过来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因为不上老师的“课外班”,老师把他单独“拎”出来训。孩子不干,跟老师冲撞起来。后来叫我去,我开车走到半道,给我打电话,说解决了。为什么不让我去?他不上老师的“课外班”是我说的,我不让他去,这种东西(“课外班”)有什么意义!上一次(讲座)的时候,我们说有的孩子几个月大,家长就交一万块钱的费用上“兴趣班”,这是嫌孩子抑郁的年龄太大,是吧?几个月大,就要被投进“抑郁网”里去?!据说,孩子们上(幼儿园)大班就有得抑郁症的?!

听众1:对!李老师说的(这些)我特别有感触。我们有一个心理辅导中心,初中的孩子现在得抑郁症的特别多,还有自杀的,就是家长或老师这种压制的方式(导致的)。比如说,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因为学生背诵没完成,大半夜12点给家长发短信。家长很生气,找学校告状。其实,作为学校来说,这样的老师是优秀老师,对孩子认真负责。但是,人家家长觉得没必要,弄得孩子半夜睡不了觉,给孩子增加多么大压力!这还是小学。

听众4:所以现在是:学生也焦虑,家长、老师也焦虑。

李老师:上次我们讲了,整个社会——从最上层一直到最下层——没有不焦虑的,有的甚至是一种极度焦虑。其实,大多是人为制造的。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估计很多人可能经历过,没经历过的可能也听说过——就是“零团费旅游”:什么都给你安排好,一分钱也不用花,就让你去旅游,天底下哪有这种便宜事?!这个事能存在下去,就说明有办法从你身上挤出钱来。到底是什么办法?就是让人焦虑的办法。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能把这个事看得明明白白。这个制度本身就是错的,就不应该存在!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存在?因为有人愿意占小便宜,而且认为“我比你聪明”——我知道你想从我身上弄钱,我就是不让你从我身上弄;对方也认为“我比你聪明”——我知道你不想让我从你身上弄钱,我就是要从你身上弄,双方就这样相互算计。大家想一想:把谁扔到这种制度里,无论是导游,还是游客,哪有心里不焦虑的,是不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其实就是这么一种模式。

听众5:现在大学里其实也是这样的模式。让学生去评价老师,如果老师的评价低于多少分,就会扣钱。给老师制定各种考评制度,教授怎么考评,副教授怎么考评,老师怎么考评,要完成多少科研,要发几篇论文,不然就给定个不合格,要不就给你移级。教授为了完成项目就要立项。立不上怎么办?找人帮着立。立了项,结不了项怎么办?还得找人……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各种各样的焦虑。

李老师:我们被“老天爷”扔到这么个社会里,真的没有办法选择!但是,我们做一些具体事的时候,是可以选择的。像刚才说的小学老师半宿(夜)给家长发短信,这明显不合适,不合最起码的礼仪。我自己还有我身边圈子里的人,遇到类似的事,如果不是实在迫不得已,都会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从来不在休息时间打扰别人,除非关系特别好的人。那个老师应该多到咱们这里来听课。如果她来了,我会告诉她:你现在不要把自己当老师,要当一回家长。你正在睡着觉,你孩子的老师突然给你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说你的孩子怎样怎样。你会是啥态度?这叫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刚才讲的那种“镜像神经元”,别人对你恶言相向的时候,你会是什么反应?能好得了吗?要是能好得了,就说明你是有修养的人,传统文化学得挺好。

西方社会里有宗教,宗教起的是稳定人心的作用,教给人们:人与人之间怎么打交道,不许说谎,说谎要下地狱,等等。我们这里没有(这些),之前人们还信“天打五雷轰”、“头上三尺有神明”,现在都不信了。非要说:撒了谎,就马上杀头,这才不说了?!但这种事哪里有!如果一个社会需要把老祖宗几千年走过的路重新走一遍,像春秋战国、五代十国,人与人之间到处是尔虞我诈,那只能是该受什么罪、受什么罪,谁也没办法!老祖宗试过的东西,是付出过血泪代价的,还用再付一次吗?!那样就太傻了!

我们办这个地方(弘德新国学、弘德义塾)的目的,就是想把老祖宗的这种经验、这种智慧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知道的也就是这些,至于出了这个圈的东西,对不起,李老师不知道,也讲不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修养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更清晰地看懂这个社会!

听众5:像我接触的一些事情,学校的领导,也可以说是管理层,他们会执行各种各样的政策,让老师焦虑。但是,也有老师做自己的选择——我就做好我自己的事,教好我自己的课,所谓的各种考核或者标准都跟我没有关系,我可以一直是主角。相对来说,这部分人就不会有各种焦虑。

李老师:对!是这样。我刚才讲“零团费旅游”这个事,它是一种“机制”,有它的内在逻辑。进到那种“机制”以后,你说“我不焦虑”,那是胡说。你不是神仙,做不到!只要进到那个逻辑结构里,必然会受它影响。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这种逻辑结构,我们可以不理会它,做好我们自己——把人做好,把家庭处理好,就行了。

听众5:有所失必有所得。

李老师:想摆脱这种焦虑,有些东西就不能去追求。一追求,就进入那个“轨道”了,没有不焦虑的。

我们回来说孩子。现在孩子们上那么多“课外班”,弄的孩子比大人还紧张。孩子们从小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不焦虑?!现在好多孩子自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物质发达了,但是孩子们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吗?我看不一定!而且现在大多数家族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想让孩子这方面也好,那方面也好,所有地方都好。但是,有那样的人吗?“龙生龙、凤生凤”,我们自己不是龙、不是凤,非要把儿子、女儿培养成龙凤,怎么可能?这是一种虚幻的东西,把这种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能不焦虑吗?孩子将来成什么样,其实跟我们的想法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是那样,天底下还有坏孩子吗?

听众5:我觉得以后高中生的素质肯定会提高,因为有40%可能上不了高中。

听众6:嗯嗯,是这样,(以后)大概一半的孩子没有高中上。

李老师:这个体制在制造焦虑,单是这个事(孩子们能不能上高中),有多少人晚上睡不着觉?有多少人冒着雨去站(排)队(给孩子报名)?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怎么办?按我们自己的想法培养孩子!社会的原因我们不是不考虑,但是一定要明白,孩子青春期之前最重要的是人格培养,学这个、学那个没有那么重要,特别是“课外班”教的那些东西。我不是说,孩子有天赋,也不要去学。如果孩子音乐方面有天赋,舞蹈方面有天赋,或者其他方面有天赋,这需要从小培养,可以去学。但是,千万不要引导进“考级”里,引导进“考级”就把孩子害了,把孩子的兴趣给抹杀了,“兴趣班”就成了“兴趣杀手”。

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很多家长做的事没有多少意义。大家想一想:孩子们现在小学甚至于初中“前两年”学的东西,如果孩子智力正常,等到他(她)初中最后一年,或者说给他(她)半年时间,他就能轻松学会。是不是这样?因为孩子到青春期之后,大脑充分发育了,能吸收的东西比原来要多得多。就像这一杯水(拿起面前水杯),孩子小时候,相当于一个小杯子,再使劲“加”,也只能“加”这么一点。等到初中、高中,杯子大了,能“加”的水自然就多了。这个时候,原来“加”的那一点管什么用?!在这方面,永远不会有“输在起跑线上”的事。聪明的孩子就是聪明,这都是天生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跳级,还跳好几回?人家脑瓜聪明,接受东西快,普通孩子就做不到。但是,青春期以后,普通孩子也能学会人家当初跳级时学会的东西。

讲这么多,就是想强调:孩子青春期之前,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人格的养成!这也是能跟孩子一辈子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传下来的就是这些——人与人之间怎么交往,《弟子规》里讲的也是这些。

这里面的先后顺序,大家千万不要弄颠倒了。等孩子到青春期,发现孩子逆反了,简直没法处理,这才想起来说怎么办?神仙可能都没有办法。大家一定不要被人家忽悠了,他们是为了挣钱。

我还是要说:教育孩子不是一场“买卖”,不是钱多钱少能衡量的,需要我们自己付出、自己投入。知识的东西,大家真的不要着急。我们老家有句话说,“都有苗了,还愁长嘛!”苗,到该长的时候,自然就长了,不要使劲去拔它。孩子哪个阶段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提供什么。把这些做好了,也就尽到了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一说孩子,都特别沉重,这是个特别沉重的话题!

十一点半了,我们下一次讲什么?今天的题目是韩老师上一次提出来的,我们今天就说明白这个事、解决这个问题。

听众7:要不讲一讲孩子到底应该上什么样的小学?(众人笑)

李老师:小学不重要,重要的在小学之外!这样吧!我们下一次讲父母或者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就是说,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学校教育解决的,有一些东西是需要家庭教育解决的。把这些弄明白了,你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下一回的题目,就叫“国学与智慧父母”。这回是“智慧人生”,下回是“智慧父母”——我们如何做父母,怎么跟孩子去打交道。前一阵,看到一个人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权利生孩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父母。这话说的太对了!

今天就到这儿。

附:

德义塾《父母

:《父母宣言

作为父/母,我知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学校。从现在起,我会努力做到:

用行动影响孩子,而不仅仅用言语说教。让孩子从我的身上学会知书明礼,关爱他人,诚信待人,平和处事。

不一味批评孩子,也不过度赞美和表扬。不溺爱,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把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家庭和睦,永远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尊重孩子,多聆听孩子的心声,不把我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居高临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尽量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交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做孩子的好朋友,给孩子与年龄相适应的自由空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让孩子理解,世界不以他(她)为中心,困难和挫折都是生活的必然,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都有利有弊,必须学会感恩,学会等待,学会选择,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用心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欢乐和痛苦,批评和表扬,我的爱都与他(她)同在。

我必须做到!我一定能做到!

更多国学讲座内容:

性不可以强合

人之初,性本善?

理学(道学、新儒家)的兴起

人,为什么会有信仰?

炫富,是一种“社会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