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那些给中国人长脸的爱国知识分子

 昵称MJRlOV28 2023-08-07 发布于辽宁

对于清朝的腐朽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广大人民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断地奋起反抗。其中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更是不甘于落后、受辱的局面,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要求国家“自强”、“雪耻”,奋起直追,赶超西方。

冯桂芬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他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考中进士,咸丰初年受命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加入李鸿章幕府为官。

冯桂芬

在出使广东的过程中,冯桂芬亲眼目睹了两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灾难和耻辱。在他看来,曾创造过无数奇迹的泱泱大国竟然被“小夷”凌辱,是中国的耻辱也是当时国人的羞耻。但是,昭雪羞耻的前提是首先承认自己落后,并认真研究外国小而强、我国大而弱的原因,然后再变革改进,迎头赶上。

所以,作为清末改良主义的先驱人物,他主张变法、改革政治的同时,极力主张借鉴西方的进步之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理论,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最早表达。

除了冯桂芬以外,清末还有众多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少爱国主张和改革谋略。他们的思想启迪了当时的一代人,当时的很多爱国的科技人才,不仅没有被清朝的腐朽统治埋没,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大量的“自强”工作,其中的一些人还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浙江海宁的李善兰和江苏无锡的徐寿、华蘅芳都是晚清杰出的数学家。

徐寿

李善兰从小就喜好数学,后来得到元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所撰写的《测圆海镜》,便自学其中知识,潜心钻研,在数学方面的造诣也与日俱增。道光年间,他陆续撰写了《四元解》、《麟德术解》、《弧矢启秘》及《对数探源》等书,引起学界关注,名声大噪。后来他调任同文馆任教习一职,借此机会结交了一些外国学者,并协同其中的几位合译了很多关于代数、微积分、物理、天文科学方面的书籍,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

徐寿年少时,研读经史,学习诸子百家,因为对文章的理解有独到见解,所以时常受到他人的夸赞。在他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施展抱负的过程中常常受阻,几经失败后,他认定八股无用,随后毅然放弃科举取士的打算,准备学习科学技术,做些实事报国。此后,他开始广泛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方面的书籍,逐渐掌握了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尤其精于化学。

与徐寿同时的华蘅芳,自小酷爱数学,在与徐寿相识相交后,徐寿向他推荐了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在数学方面精进迅速,后来因才学出众被曾国藩重用。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华蘅芳和徐寿被派到安庆军械所造枪炮弹药。第二年,又奉命合制火轮。在广泛查阅科技资料、参观实物后,他们仅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自造的蒸汽机。这台蒸汽机,汽缸直径才1.7英寸,飞轮转速为每分钟240转,成为中国当时独立解决制造轮船技术的关键突破。

同治二年(1863年),他们制成了中国第一艘用螺旋桨推进的木壳轮船。

同治三年(1864),军械所由安庆迁往南京。在此期间,他们合力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的火轮“黄鹄’号。它身长55尺,逆水时速达8公里,顺流时速已达14公里。试航当日,曾国藩赞道:“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

同治四年后,华蘅芳开始翻译介绍西方的代数学、三角、微积分等大量的数学著作,还有一些地质、海洋方面的著作,笔墨十分流畅。后来他亲自撰写的《开方别术》、《开方古义》《算学笔谈》等数学书,在促进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创造精神。

清朝末年,清廷筹办了“幼童出洋预习班”,目的是派遣学生到西方先进国家学习科学技术,为本国自强求富培养专业人才。当年预习班的很多人在国外眼界大开,深感外国的优越与先进,在学成回国后便迫不及待地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建设中。其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自己领域的领军人物,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詹天佑便是其中之一。

1872年抵达旧金山的部分幼童

詹天佑字眷诚,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2岁的时候,年幼的詹天佑成功报考了设在香港的“幼童出洋预习班”,随同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其他幼童,一同赶赴美国。在美国,詹天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中学学业,然后被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在这所大学里,詹天佑认真学习土木工程学和铁道工程学的相关课程,仅用3年时间便获得了土木工程的学士学位和学业优秀的奖状,毕业回国。

詹天佑

然而当时的中国,封建守旧势力顽固不化,认识不到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致使满腔抱负的詹天佑处处碰壁,学无所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到福州船政局改学驾驶,不久后又被清廷派往黄埔教授英文。这期间大概过了有七八年的时间,尽管几经周折,但是詹天佑并没有荒废自己的专业知识。

光绪十四年(1888年),詹天佑受老同学邝孙谋的引荐,在中国铁路公司谋到职位,开始回归本行,负责修筑塘泊到天漳的一段铁路。光绪十八年(1892 年),英、德、日三国工程师在承包古冶与滦平县之间滦河铁桥时,因打桩不利一再失败,无奈之下,当时的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只好聘请詹天佑担任此项工程的负责人。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桥基奠定成功,铁桥如愿修成。

邝孙谋

10 年之后,西太后为了祭陵的便捷,请外国工程师设计、修筑河北新城高碑店到易县西陵的新易铁路,并且要求所有工程在6个月内必须完成。当时正值隆冬,土地坚硬不宜动土,很多外国工程师虽然想从中捞笔钱财,也不得不望而却步。最后新易铁路的工程便交到了詹天佑的手中。结果令所有人意外,詹天佑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结束了全部工程。而且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费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它的修成,无疑给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又决定修筑京张铁路。按照规划,这条铁路全长 300 多公里,途经丰台、广安门、西直门、清河、沙河、南口、关沟、居庸关,最后到达张家口。其中,南口到康庄一段八达岭、居庸关横亘其间、险峻至极。这让很多工程技术人员,都望而生畏。詹天佑在接到朝廷的意向后,稍作斟酌便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

虽然清廷将修建的任务交给了他,但是在实际建设时,却只给他委派了两个辅助的技术人员,而且这两名技术人员在上任不久竟然又被调任他处。

这样一来,一些迷信洋专家的人就开始落井下石地议论道,“八达岭开不了,詹天佑是书呆子!”詹天佑听闻后,下定决心要用事实说话。

他亲自勘察,刻苦研究技术理论,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创造性地采用人字形轨道。在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时,更是独具匠心地采用了用两台马力十足的机车调头相互推动的方法。随后他依靠工人们的团结协作,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结果,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就开造出了穿越八达岭的隧道,而京张铁路也只用4年就全部竣工通车。和原计划相比,整个工程实际提前2年完成,实际费用只占外国承包商索价的1/5。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一些外国专家都表示由衷地钦佩。

在清末涌现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如青年飞机专家冯如,徐寿之子徐建寅,独立制造中国第一台照相机的邹伯奇等。他们身上集爱国智慧和民族智慧于一身,在晚清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