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教授的拐杖 2023-08-07 发布于北京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艺术人生

——周永基书法作品展

指导单位: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武汉书法家协会、武汉美术馆

承办单位: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中佳文化、《书法报·书画天地》编辑部

总 策 划 :何祚欢、刘永泽、陈勇劲

策 展 人 :陈元生

展览时间:2023.08.01—08.17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汉口馆)4、5、6、7号厅

武汉美术馆(汉口馆)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保华街2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三角岛)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关注理由

作为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汉上代表书法家,周永基先生为人热诚坦荡,治学谨严,其书法以汉魏六朝碑版为基,行草熔碑冶帖,别具风格,擘窠榜书的表现尤为突出,且有创新意识,力图使传统书法贴近时代、融入生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为武汉大街小巷题写的大量牌匾招牌,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内蕴,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书法热”兴起后,他为武汉书法繁荣、人才培养推出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武汉书法活动重要的组织者,也是改革开放后武汉书画市场的积极开拓者。

——《书法报·书画天地》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1934—2002),出生于湖北红安,字锡咸、四忽斋主。中国书协会员,生前曾任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武汉书协名誉主席、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前 言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值此癸卯仲夏,武汉美术馆迎来了书法名家周永基先生(1934—2002)艺术人生作品展,这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书法界值得热烈庆贺的一件盛事。

素有“白云黄鹤故乡”“知音故里”之称的武汉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繁华,欣欣向荣,商业文化发达。在人们的记忆中,大街小巷人声鼎沸,楼房商铺鳞次栉比,牌匾五颜六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商业文化风景。牌匾上遒劲、生动的书法,默默地展示着企业、店铺的名称。为了彰显名声,提高知名度,许多大型企业、银行、百货商场、副食店、五金店争相请周永基先生题写牌匾。

具有代表性的是名冠天下的豆皮大王“老通城”、百年老店“汪玉霞”、誉满江城的工艺店“华光工艺品商店(中心)”等牌匾,以及当年最热的媒体《湖北广播电视报》报头等,其文化感染力强,影响巨大。

据统计,由周永基先生书写的招牌当时已经破万,由其书写的字幅已超过10万字。显然,这无论是在艺术悠远的楚山汉水,还是在文化灿烂的神州大地,都是一种极少有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人们将周永基先生的书法亲切地称为“永基体”,并给先生冠以“招牌大王”的雅号。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周永基先生不断探索生活艺术化。他利用书法线条、工艺笔绘等多种形式,将原本高不可及的书法艺术接地气,让书法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融入生活。他将传统文化植入新时代,让传统艺术焕发新思想、新风采,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艺术风格,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20世纪90年代,周永基先生的艺术成就得到中国书协以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宣传推广,他还荣获“武汉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定的艺术家;坎坷的经历练就了独特的气质;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是周永基先生艺术生涯永恒的动力。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周永基先生有多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省、市书法展,并在各类报刊发表,其中,擘窠书“中华魂”入选黄河碑林并勒石。1990年,周永基先生当选为武汉书协常务副主席,1994年当选为湖北省书协副主席。

这次展览展出周永基先生的作品共150余件,包括书法作品、工艺美术、双勾匾额、书信手札等,都弥足珍贵。

览物之情,百感交集,催人奋进。风靡一时的“永基体”书法曾经是江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成为这座城市文化艺术史上永远的记忆……

武汉书法家协会

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

2023年7月

周永基艺术年表简编

(1934—2002)

1934年1月24日(农历癸酉年腊月初十),周永基出生于湖北公安县周家碾,祖籍湖北红安。祖父周支鸿,父周光升、母刘杏兰。

甲戌—庚辰(1934—1940) 8岁前

1936年家乡遭洪灾,其父遭劫而故。经水路返回红安周祖,随伯爹、姑姑生活。7岁上私塾,求教于谢子贞先生,开始使用毛笔。

戊子(1948年) 14岁

在汉口福胜祥瓷器铺当学徒,负责开发奉(发票)、记账,字法秀美,错落有致,时受赞许。

壬辰(1952年) 18岁

8月,任职江岸区委组织部干部科。

癸巳(1953年) 19岁

3月,调任江岸区委办公室机要秘书,毛笔书写大量信封、签封。

甲午(1954年) 20岁

3月,《问题讨论》一文刊于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编辑的《档案文选》。

丙申(1956年) 22岁

6月,任江岸区机关扫盲队教员。

丁酉(1957年) 23岁

12月,与江凤莲女士成婚。

戊戌(1958年) 24岁

被划为“右派”,抄写“语录”和“大字报”。

调离机关,在“永记”瓷器商店当营业员。

庚子(1960年) 26岁

调至黄石路副食品商店当营业员。

辛丑(1961年) 27岁

对青花瓷上的八大山人书法心慕手追,开始从事商业工艺美术设计、绘制商品广告。

壬寅(1962年) 28岁

江岸区副食系统组建美工队,为成员。负责为100多家商业网点绘制广告、商品陈列、橱窗宣传、商标设计等工作。

乙巳—己酉(1966—1970) 32岁—36岁

临摹大量法帖,并将《纪念白求恩》(隶书)、《愚公移山》(隶书)、《为人民服务》(隶书)、《鲁迅诗抄》(隶书)、《革命烈士诗抄》(魏碑)等10余种编订成册,创作近100方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的印章。

隶书题写“东方红饭店”招牌(现老通城酒楼),此为其在武汉市所写第一块招牌。

己酉—丙辰(1970—1976) 36岁—42岁

在江岸区商业综合服务队工作,陆续题写“武昌酒楼”“和平菜场”“味锦春”“武汉针棉商店”“人民呢绒服装”等。

1972年12月,掇句《病榻记》。

取斋名“四忽斋”。

丁巳(1977年) 43岁

3月8日,妻江凤莲女士去世。

戊午(1978年) 44岁

创作大量反映时代的书法作品,如隶书“丰功伟业垂千古,继往开来绘宏图”、魏碑“战鼓催春春潮涌,红旗映日日增辉”,新魏体“欣欣向荣”、隶书“前程似锦”两副春联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己未(1979年) 45岁

为卓娅副食品商店茶叶专卖撰写并书茶名七绝:“西湖龙井苏州花,君山猴魁武夷茶。狮峰双熏宜红好,凤凰单枞雀舌哗。”

10月28日,与刘秀芳女士喜结连理。

庚申(1980年) 46岁

恢复公职和党籍,为《湖北广播电视报》等报刊题写报头、题花近30个。

为华光工艺品商店、车站路副食品商店、清芬茶叶商店、惠济理发厅、永光副食品商店、春明楼等书写招牌。

《湖北日报》以《话说招牌艺术》一文作专题报道。

辛酉(1981年) 47岁

隶书、行书作品入选武汉·北京书法篆刻联展。

10月30日,临何子贞《前后赤壁赋》。

壬戌(1982年) 48岁

楷书作品入选湖北省暨武汉市第一届书法篆刻展。

癸亥(1983年) 49岁

6月,当选武汉书协理事,同年加入中国书协湖北分会。

10月,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武汉市场大观》一书,收录其为诸多商家所题榜书招牌。

甲子(1984年) 50岁

在原商业综合美术队基础上组建汉口揽云阁美术装饰服务中心,出任经理。

擘窠书“中华魂”入选黄河碑林并被勒石。

乙丑(1985年) 51岁

正书对联入选由中国书协、湖北省书协主办的中国襄阳米芾会展。

隶书中堂入选浙江省书协在杭州举办的湖北省书法交流展,随湖北书法代表团出席展览开幕式,在绍兴、宁波、普陀山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丙寅(1986年) 52岁

2月,当选中国书协湖北分会理事。

被武汉书协增补为常务理事。

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其隶书对联。

应澳门颐园书会邀请,随湖北书画代表团赴澳门参加开幕式和艺术交流访问。

《长江日报》以《揽云阁里掌柜人》作专题介绍。

丁卯(1987年) 53岁

1月,与书画家易至群、黎伏生、万军、施江城等10人在武汉美术馆主办“十人百幅”书法篆刻展。

所书行书《病榻记》中堂,入选川、鄂两省主办的湖北省书法展览。

行书作品入选中日友好赤壁书画展。

戊辰(1988年) 54岁

3月,加入中国书协。

行草自作诗《浙东行》入选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在由文化部、广电部主办的“新时代杯”全国书画大赛上获优秀奖。

自撰文《一窥七色阳光中的黑白世界——浅谈商业美术中书法位置作用》在《文化报》发表。

己巳(1989年) 55岁

草隶作品被中国翰园碑林刻碑。

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庚午(1990年) 56岁

当选武汉书协常务副主席。

辛未(1991年) 57岁

楷书题《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功德碑记》。

壬申(1992年) 58岁

率武汉市书画友好访问团赴日本大分、日田、别府等地进行访问、艺术交流。

癸酉(1993年) 59岁

传略入编《中国古今书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

甲戌(1994年) 60岁

是年离休,当选湖北省书协副主席。

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专家津贴(终生)。

接待来汉访问的日本大分县书画代表团。

乙亥(1995年) 61岁

被推选为武汉书协名誉主席。

武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编纂《江城英才》专题介绍其人其书。

参加武汉市政府助残义卖,获“优秀慈善艺术家”称号。

湖北卫视“今日名流”以“飘逸清朗——访著名书法家周永基”专题介绍。

丙子(1996年) 62岁

被聘为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应邀出席湖北省委宣传部在东湖宾馆举行的笔会,题写“湖北证券公司”。

担任94—96武汉文学艺术基金奖·书法奖评委。

当选武汉市文联委员。

丁丑(1997年) 63岁

书作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名家邀请展。

《武汉春秋》以《永远在探索的周永基》作专题介绍。

戊寅(1998年) 64岁

当选湖北省文联委员。

书作被山西、广西、湖南等地文史馆收藏。

己卯(1999年) 65岁

书作入选“爱我家园”中国致公党书画艺术作品展。

书作参加《湖北画报》创刊50周年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并被收藏。

被武汉市政协书画研究会聘为艺术顾问。

传略入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行书自撰联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迎澳门回归全国十大城市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庚辰(2000年) 66岁

当选湖北省电视书画院副院长。

应中国残联艺术团赴欧美巡回演出之约,书屈原《远游》后五句十行以书法形式作舞台天幕。

自撰行草对联勒石于黑龙江北大荒书法长廊。

辛巳(2001年) 67岁

为长沙铁路总公司题写招牌,并创作大幅书法作品。

行草条幅入选全国文史馆西部大开发书画精品联展。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席中央文史馆西部大开发书画精品展暨研讨会。

书作入选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在武汉市委统战部、武汉海外联谊会等主办的《华夏之友》上发表文章《书法之道、时代精神》(连载)。

壬午(2002年) 68岁

行书对联入选中南五省书法联展。

为亚洲汽车拉力锦标赛暨全国汽车拉力赛“环球赛事杯”湖北武汉拉力赛题写“飞跃激情”。

11月19日21时35分,在湖北红安出席会议期间,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

23日,周永基先生追悼会在汉口殡仪馆举行。

我们心中的父亲

□周末 周亮 周军

敬爱的父亲周永基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

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90周年。在武汉市文联、武汉书协及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汉上书坛举办“周永基先生艺术人生”系列纪念活动。包括举办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作品展、出版《周永基艺术人生画册》、摄制有关专题片等,在线上、线下同时推出纪念活动。此时此刻,百感交集,思绪万千,父亲在世时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犹在耳边回响,难以忘怀。在我们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位慈父、严父,更是一位善于对子女言传身教的好父亲。

20世纪50年代末,父亲因右派加身,从区政府机关下放到基层单位劳动改造,饱受磨难。在当时环境下,研习书法成为父亲的精神寄托。他放下身段,潜心思想改造,静心读书临帖,废寝忘食,时常沉浸其中,扫地时将手中的扫帚当笔挥,深入体悟书法的书写意趣。由于勤奋努力,父亲被组织关心安排到江岸区副食品行办成立美工队工作。主要从事副食商店、商场、菜场等单位的广告宣传工作(画广告牌、招贴画和商标设计等)。在工作过程中,父亲特别注重书法、绘画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学以致用,注重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回想起那段艰难岁月,我们兄弟姊妹两三岁就被送到乡下红安老家由奶奶抚养。父亲每年春节回老家看望,关心我们的生活,关心我们的成长,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父爱如山。

在1965年至1979年期间,父亲除设计制作了大量的商标和招贴画外,还题写了许多招牌匾额。当时我们家住汉阳,而父亲在汉口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单位与家之间。在我们的记忆里,这段时间父亲有两大爱好:一是喜欢品酒,二是静静地读书写字。在20世纪60年代初,父亲生过一场病,身体很瘦弱,同时还有哮喘的毛病。调养身体的偏方中要用酒作为药引,自然而然酒就成为他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东西。父亲饮酒喜欢小酌慢饮,每天晚餐是他最惬意的时光,一杯薄酒,几碟小菜,要花去几个小时的时间,一会咂上口酒,一会乘兴写上几笔,不亦乐乎。在我们的印象里,父亲是那种做事投入、严谨、一丝不苟的人,这种精神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书法条件很差,就连好的书法碑帖都难找到。父亲就把借来的碑帖进行双勾,自己装订成册留下来反复临习。到70年代末期,父亲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好起来。这期间,他既研习书法,又画油画,还做商标设计、橱窗展示设计,各种构图反复琢磨修改,力求尽善尽美。父亲这种精益求精的作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亲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写字上,有时甚至达到一种忘我状态,对书法痴迷的程度异乎寻常。而且他乐于教人,对下一代人的书法启蒙非常耐心,经常向我们讲述为什么要学习书法,怎样学好书法的道理。先是教我们用毛笔或排笔在塑料纸、玻璃板上写仿宋字,因为塑料纸和玻璃板能反复使用。然后,再在报纸、毛边纸上练习书法。父亲是一位家教严格的人,对我们的文化学习和做人处事都有具体的要求。他讲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用启发式教育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他要求我们多读书,多掌握些知识技能。他常说,一个人如能静下心来读书,人的精、气、神会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印象里,父亲性格乐观、豁达,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父亲年轻时就喜欢拉手风琴,后因右派问题就放弃了音乐爱好。

在武汉的夏天,人们习惯晚上在室外躺在竹床上乘凉,父亲总是随手拿着一本书,在微弱的灯光下看到深更半夜才回家休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间,父亲主持武汉书协的日常工作,后来又担任湖北省书协副主席。他不仅自己勤奋钻研书法艺术,还积极开展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推动武汉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每年春节期间,组织义务书写春联活动,丰富民间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书法交流活动,开展与友好城市书法交流,在他的倡导下,市书协走出国门,开展对日书法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增强了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每次活动他都是亲力亲为,积极组织,注重细节,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去世前的几十年间,父亲对题写招牌匾额情有独钟,题写的招牌和匾额达数千块之多。早期,由于受条件限制,题写招牌时要写原大的字,有的单字长宽就有几十厘米,大的近两米见方。记得当时,父亲用红土兑水化成颜料水,戴上手套抓着棉纱当笔,直接在地上铺纸书写,最后再双勾完善。他躬着身子伏在地上写字的样子,我们至今记忆犹新。上一代人那种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虔诚对待艺术的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在我们的记忆里,父亲善于创新,做事很有创造性。进入改革开放后,他顺应时代潮流,在原美工队的基础上成立汉口揽云阁文化服务中心。揽云阁的招牌当时请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所题。这期间,父亲住在揽云阁,每天清早起床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后,就坐下来临帖一两个小时。期间留下大量书法作品,还经常与书法家们交流切磋。著名书法家曹立庵、邓少峰、黄松涛等老先生经常到揽云阁交流书画艺术。我们时常有幸目睹大家挥毫的风范。

父亲所题写的招牌匾额深受百姓喜爱。20世纪70年代末,父亲为卓娅副食品大楼题写招牌,在巨幅广告牌上用隶草隶变书法意味创作自撰茶叶题名诗一首,让人耳目一新,常常引人驻足观看。

自1994年退休至去世前,父亲把大量时间用在读书和书法创作上,还经常受邀到外省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进行书法交流。父亲体谅活动组织者的辛苦,对活动举办方的邀请有求必应。父亲一生勤勉,为人实在,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在专业上受到同行们的敬重,在群众中口碑很好。汉上书坛给予父亲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我们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后裔,受其文化熏陶和品性高洁的影响,父亲一生爱莲、品莲、写莲,总是以莲的品性自喻自勉。对钟爱书法的后起之秀,父亲非常关心,注重培养,即使当了湖北省书协副主席,工作再忙,还是一如既往地重视年轻书法人才的成长。新洲区书协的涂棣喜,年轻时就热爱书画艺术,热心书画事业,父亲发现后,热心地给予支持鼓励,悉心指导,并收为入室弟子。父亲的所作所为,为新洲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父亲平时比较严谨,注重细节,做好三个整理,一是对作品收集整理;二是日记整理;三是照片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且亲自动手装订成册,配以文字说明。这些良好的习惯体现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他都认真对待。如读书都坚持记笔记;书画创作,先认真构思,起草稿;品酒习惯伴随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心目中,父亲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话风趣幽默,在平易中有严谨,在亲切中有激励。我们常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但他那白净、清瘦的面庞,他的音容笑貌,他那失意时把酒临风、宠辱偕忘的风范,得志时低调自律、风趣幽默的风度,经常浮现在我们眼前,出现在我们睡梦中,怀念父亲是我们最大的精神寄托。

今年是父亲周永基先生诞辰90周年,我们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把他几十年对艺术追求的事迹和他的艺术作品向公众展示出来,让喜欢他作品的同道,还有热爱书法艺术的人们观摩、品读、欣赏。

今年8月,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作品展、周永基“艺术人生画册”将呈献出来,我们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展览的方式,扩大宣传面,缅怀、纪念周永基先生。逝者如斯夫,人生不过百年,百年过后,留下的只有闪光的思想和艺术精华,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父亲的书法艺术展示出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精神风貌,希望大家能读懂并喜爱。

在武汉市文联指导,武汉书协、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支持下,从2022年6月举行的纪念座谈会开始,直到今年的纪念活动,为纪念父亲诞辰90周年,举行了一系列活动,特别感谢各位领导、专家、朋友自始至终的关心支持,你们的热心支持,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父亲的艺术人生不朽,艺术精神长存!

周永基书法大家谈

鲁慕迅(中国美协原理事、湖北省美协原副主席):永基曾在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走进书法这块圣地,是书法给了他受伤的心灵以抚慰和力量。在灾难临头之际,仍能忍辱负重、潜心书道的人,其胸襟、气度已足令人敬佩。而有此胸襟气度,其书又焉能不精?“文章憎命达”,磨难总是伴随着艺术家的命运,然而又总是使其志节得到磨砺,感情得到升华,进而化为其作品中的气骨风神。

永基为人,热诚坦荡,平易近人,有君子风;而治学谨严,识见超卓,尤为同道所称许。永基对传统书法有过系统而深入的研习之功,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同时他又能在学习传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书风。

我认为最能代表他个性面貌和艺术成就的应是他的行草书,他笔沉力厚、骨力内含、点画精到、结体开张,有汉碑雄强之气,而又不激不厉,大度冲融,见闲雅通脱之情致,反映出他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学养,是他的书法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永基对汉魏碑亦有较深研究,并能从中化出,成自体。

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是不断探索新路的创造精神。这不仅需要深厚的功力和学养,而且需要敢于不断自我否定的勇气。如《翻书数则不愧三餐》《佛境无我》《言而有信》《人能读书即为有福,我欲去谤莫如无言》等作品中,更多看到的是他的创造精神,是对一种新的书风的追求,也是对自由超逸、烂漫天真境界的追求。

徐本一(湖北省书协荣誉主席):周永基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书坛承前启后的书法名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人,像邓(少峰)老、黄(松涛)老他们都是1910年左右出生的人,跟他年龄相差20多岁,30年代出生在武汉搞书画的人不多,所以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从书法上来说,他以汉碑为基,作品体势方峻峭拔,又吸取汉碑《石门颂》圆笔的笔法来写行书、草书、楷书,这种写法在当时具有超前意识。

他除了是武汉的书法名家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他是武汉书法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其二,他是新时期以来书画文化市场的开拓者。周永基是一位和蔼可亲、有学问的书法家,对推动武汉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天弓(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一、周永基非常乐观,有自己的追求,他后来主要做工艺美术,也写字,武汉到处都是他题的招牌,所以他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艺术家;二、他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乐于关心人,培养了很多年轻的书法人才;三、他是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得到市民的欢迎。

杨坤炳(西泠印社社员):对待书法艺术,周老有着令人敬佩的执着追求,有着严谨的治学风范,我曾见他为写一幅商业招牌五易其稿(写了五次都不满意)。因为我和周老接触得多,知道他也曾经历过孤独和痛苦,但是他从未懈怠,不甘于碌碌一生。他发奋学书,在书写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快乐,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坚持不懈的追求,他的书法艺术终于获得成功。

我认为周老书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周老的书法艺术取王羲之的精致秀雅,有颜真卿的雄强浑厚、柳公权的遒劲凝练等,终于形成自己的独特书风,他的书风繁简得体、自然天成,一行之中起伏有度、错落有致,通篇章法协调有序,虚实呼应,整件作品包括其大字榜书韵味雄厚、大气磅礴,给人天人合一、昂扬向上的绝妙佳境和青春气息。

万 军(武汉书协顾问):我与周永基先生都是武汉市文史馆馆员,他是书法方面的牵头者,当时为部队、革命老区、学校、慈善机构做了大量工作,还赴日本和韩国做交流工作。

他创办的揽云阁,做了很多公益活动。他对新洲区的书法事业也做了大量工作,对新洲书法人才培养、书法汉军崛起作了很大贡献。

孔可立(武汉书协顾问):我与周永基先生相识50多年,在当代武汉书法发展进程中,周先生是旗手人物、代表人物,他在武汉题的招牌很多,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他主持的很多书法活动也带动了武汉的文化繁荣。

周永基先生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含蓄,不事张扬,由于对书法的热爱,他把书法作为一生的追求和事业来对待。书法一定要雅俗共赏,让人民群众接受,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周永基先生的作品是内行能看出文化底蕴,外行能看出视觉美。

梁 农(湖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周永基先生才思敏捷却命运多舛。他喜《张迁》的朴茂,爱汉简的率真,羡颜鲁公的浑厚,慕《郑文公》的宽博,但无意归囿一家,而博集众长。寒暑无间地临池研习,使他在书法领域找到自己的语言。他的书作以行草最为鲜明,以隶书风貌最具个性,以擘窠榜书最负盛名。

他主张艺术个性必须建立在深厚的传统功力上,必须建立在时代的文化大背景上。因此他常以易辨的行楷题写招牌匾额,且喜用巨笔,原大书之,用墨润行笔缓,虽字大数尺却能用笔劲紧而舒展,字势平稳而博大,不假雕饰,不事浮华,在沉静稳实的统一风貌中根据不同的书写内容体现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情趣,力图使传统的书法艺术更贴近时代。

李瑞洪(武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我曾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真、草、隶、篆之间——周永基先生的艺术人生》。最能体现周永基风格的是什么?我觉得有两块招牌要重点谈一谈,一个是“揽云阁书画廊”,因为揽云阁倾注了他很多心血,他对艺术的追求都在揽云阁里面,虽然他也写了很多大字招牌,但是这个招牌是他简笔书法个人风格的体现。还有一块“湖北石油总公司”招牌值得回味,这几个字是用颜体写的,体现了周永基先生的传统书法功力。

所以我们在研究周永基先生书法艺术的时候,一方面是研究周永基先生书法艺术的风格,另一方面是研究书法家周永基先生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传统功底和艺术风格,二是体现艺术家本人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徐悦民(武汉地书协会会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担任武钢书协副主席,周永基先生担任武汉书协常务副主席。周永基先生的眼光开阔,为了书法事业的发展,他放下身段主动联络武钢这样的大型企业,对很多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来说,当时是很难做到的。

周永基先生具有使命感。他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热切关注社会和艺术,关注人生和团体的价值。他在艺术和文化本体的思考方面,比一般书法家要深入得多。所以他能够奉献武汉书坛,他所关注的不只是一种书画功夫,而是开阔的视野和积极的组织工作。他与武钢、一冶这样的大型企业主动接洽,在当时团结、影响了一大批书法人。20世纪90年代,武汉地区青年书法家自发成立了“书法村”,其中骨干大多是周永基先生的学生。

沈必晟(武汉书协副主席):周永基先生是武汉书协第二届副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是著名的“招牌大王”。当年武汉许多招牌都出自周老手笔,他是书法参与社会真实的见证。

我最感兴趣的是周老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双勾的方式题写的一批招牌。周老比较细心,有的还留下了具体的时间,这批作品中,最早的署款时间是1981年6月25日,是采用双勾法题写的“华光工艺品商店(中心)”,以及用这种方法在1983年4月1日题写的“汪玉霞”,1983年11月7日题写的“武汉陶瓷商场”等。

周老在20世纪80年代的题字尺寸都不大,却采用双勾法,为什么?我估计应该是周老认真细致性格的反映。

麻建雄(武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周永基先生除了书法家的身份外,也是商业美术的先行者,或者是商业美术、工艺美术的先行者。他从1961年开始到1994年退休,这30多年间,周永基作为书法家也在做商业美术。我在武汉美术馆做“武汉老橱窗”展览前,出了一本书梳理武汉市的商业老橱窗,里面有周永基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一些橱窗图片,所以在那个年代,他对武汉市的商业美术或者工艺美术是有贡献的,他是一个排头兵、先行者。

揽云阁是他退休前10年一直在负责的,它是由过去商业美工传播的美工组,发展到做橱窗、广告牌设计的全市排头兵。揽云阁除了写招牌,还参与车站路商业街的设计,参与武汉展览馆的一些展览设计,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广告,但在当时是不能叫这个名字的,所以揽云阁具有当下广告公司的性质,也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的一个开端。周永基先生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工艺美术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徐跃华(小雨轩书画店经理):周永基老师很喜欢我,他出去写招牌经常把我带上,让我扶梯子。因为当时的店面招牌挂得很高,需搭梯子爬6米多高,那个时候周老师年龄已很大了。周老师写字不打草稿,不用毛笔,他站在梯子上侧着身子拿着排刷直接用油漆写,一气呵成。还有一些外地的客户要拿着周老师写好的字去加工,这种招牌字,周老师按着客户要求的尺幅把小纸拼成大纸,我按着一边,周老师站在另外一边,用调好的红色颜料一气呵成写出来。后来,他年纪大了,也有了投影设备,他就不太写大字了。

展览作品选刊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高清作品选刊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隶书心任而造斗方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众佛斗方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楷书苏老泉中堂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崔颢《黄鹤楼》八条屏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楷书赵翼《论诗五首·其二》横幅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郑域《昭君怨·梅花》横幅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隶书他乡我家联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清霜淡月联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刘禹锡《秋风引》中堂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四忽斋 横幅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独醒 横幅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为揽云阁书画廊题字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行书自作文 手卷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周永基 国画花鸟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书法报书画天地·关注——周永基艺术人生书法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