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Mate10手机拍摄) 扬州,古称广陵,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有中国运河第一城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美誉,扬州东关古街则是扬州的代表。东关街的名园就像一部史书,饱含着历史文化。扬州的名胜景点恰似一幅幅名画,被古人写入诗词,正所谓'诗画梦扬州'。 扬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扬州段为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东关古渡为扬州古运河的著名景点。在古代该处为京杭大运河渡口。东关古渡也是扬州水上旅游线的终点。这条游览线北起瘦西湖,南到瓜洲古渡。沿途停靠瓜洲景区、高旻寺、文峰塔、龙首关、普哈丁墓园和东关古渡、双翁城及古茱萸湾等景点。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奉旨到扬州当了三年“总管”。他在《游记》中提到:“城甚广大,所属二十七城,皆良城也。此扬州城颇强盛,大汗十二男爵之一人驻此城中,盖此城曾被选为十二行省治所之一也。”东 关唐代期间,扬州就赢得了“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有天下“扬一益二”之称;而利津古渡(即今天的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现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区。唐·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宋代东门城楼。城楼遗址沉睡在东门城楼下,保留了瓮城城壕等城门遗迹。东关街西连彩衣街,东抵运河西岸东关古渡, “串联”着扬州老城区里的南北景点。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东关城楼的炮台![]() 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回看巍峨雄壮的东门城楼 东关古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己当选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 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 清·王士禛《浣溪沙·红桥怀古》: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逸圃逸圃坐落于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艺人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市住房园林景观中,园林景观大多数始建住房以后,唯此园筑住房左偏。园里有住房五进、湖石庭院假山、牡丹花台、半亭、花厅三间、小轩三间、西向楼三间等。为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 ![]() 入内沿东院墙贴壁为山,上建半亭,园北有花厅、书斋,宅后有藏书楼等。花厅南向,外廊天花皆施浅雕。![]() 厅后为一院落,有小轩三间,内置紫檀木罩隔,雕刻精美。园西楼屋三楹,内有精美的镶瓷板绘画格扇,保存完好。![]() ![]() 中国园林专家陈从周曾经说过,逸圃与苏州曲园相仿佛,用曲尺形隙地布置,但比曲园巧妙,形成上下错综、左右参差、境界多变、绝处逢生的格局。![]() 逸圃曲径通幽,闹中取静。这里同时也是酒店,对于有兴趣在扬州园林住一晚的游客,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东关古街![]() 清·黄慎《维扬竹枝词》: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张玉良纪念馆。东关街面上,坐落着一处青砖黛瓦的老式院落,百余平米的占地面积在人流如织的东关街上显得并不起眼,然而这里展示了张玉良女士的'画魂'。![]() 纪念馆内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扬州孤女、芜湖青楼、上海求艺、欧洲留学、回到中国、重返法国”等六条脉络,展现这位扬州传奇女性的不凡人生。![]() 唐·贾岛《寻人不遇》:闻说到扬州,吹箫有旧游。人来多不见,莫非上迷楼?![]() 唐·姚合《扬州春词》: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困未眠。![]() 清·费轩《梦香词.调寄望江南》:扬州好,第一是红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系兰桡。![]() 清·郑燮《平山宴集诗为进士王元蘅作》:闲云拍拍水悠悠,树绕春城燕绕楼。买尽烟花消尽恨,风流无奈是扬州。![]() 街南书屋。藏书10余万卷,'甲东南'。清廷编纂《四库全书》,献书776种,为南方之最,乾隆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袁枚诗赞:'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 武当行宫。依次为山门、真武殿和大殿,面阔均为三间,另于东侧建有部分廊房,院内存有古银杏树三株。![]() 因供奉真武大帝,原被称为真武庙。山门对联为:与天同寿神仙府,长生不老道人家。![]() 扬州市第一中学。从这里走出了许多饮誉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朱自清先生曾在这块热土上教过书,江同志曾在这里求过学,当代物理学家朱物华、化学家柳大纲、诗人毕朔望、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万福、新加坡数学博士王宏玉等,都从这里踏上了他们的成才之路。![]() 东关街百货商店。老旧的商店标牌,目前已成历史文物。![]() 东关中段。东关中段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东关街面商铺林立![]() 沉香老店![]() 老街足艺![]() 花布庄![]() 北宋·欧阳修《答许发运见寄》: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大清乾隆馆![]() 古代足疗![]() 扬州乱针绣![]() 北宋·王禹偁《后土庙琼花诗》: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独倚瑶台清玩久,好风几度送天香。![]() 小巷深深![]() 公元1830年开业的谢馥春香粉店。![]() 孔子书画院与谢馥春相邻。![]() 明·张萱《邗沟怀古》:不尽邗沟水,微茫日夜流。潮连扬子渡,烟接海门秋。树影浮荒堞,蝉声到客舟。兴亡无限意,洛水共悠悠。![]() 扬州美食广场。![]() 赵氏叠汤圆![]() 黄珏老鹅一一非遗技艺![]() 扬州皮包水。知道是什么吗?![]() 扬州醬菜名扬天下。![]() 药膳酥![]() 传统转糖![]() 灌汤包![]() 扬州月饼![]() 淮扬菜![]() 叫花鸡![]() 扬州老鹅![]() 买了半只当场真空包装。![]() 拼死吃河豚。宋·苏轼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个 园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典型的中国江南私家园林杰出代表,也是扬州的代表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 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 ![]()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2005年,个园被誉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全国二十家重点公园之一。2016年个园成为首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之一。 ![]() 个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 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个园不大,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和南部住宅区。![]() 整个园景犹如将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缩微在雅致的花瓶之中,构成美的和谐。![]() 与其他著名园林相比,个园的精髓在于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四季假山各具特色。![]() 当你在园中游览时,可以观赏到一座石峰竖立在稀疏的竹林中,这就是“春景”,象征着春回大地,雨后春笋复苏的景象;![]() 在春景的北边是“夏景”,清澈的水流穿过岩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 “秋景”在一堆叠石周边,几株枫叶,一片肃杀秋意;![]() 坐落在秋山南峰之上的住秋阁,坐东朝西,依墙而建,三面为窗,是全园假山上最大的建筑,庭院最东有石阶可上秋山南峰。阁前'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的楹联为郑燮(郑板桥)所题。![]()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上连接两山,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在抱山楼长廊上可共赏夏秋两景,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 在春景的南侧,靠近南门处,就是“冬景”,这里的叠石都是雪白色的,就像大雪纷纷的严冬。![]()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疏密有致,移步换景”,让人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 这里的假山都是由太湖石叠成,玲珑剔透,而姿态却是各不相同。有的如白鹤独立、有的如石鱼摆尾、有的如群猴嬉戏。![]() 太湖石“漏、透、瘦”的特征和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个园的太湖石前,用蓝牙自拍杆合影留念。![]() 在北大门附近,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 唐代姚合的《扬州春词》里就写到扬州人“有地唯载竹,无家不养鹅”。“竹”历来也为中国文人所爱,不仅是因为竹子姿态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为它“正直,虚心,有气节”的品格。![]() 个园在四季假山北建的“品种竹观赏区”,逐渐恢复当初有竹“百种万竿”的历史原貌。![]() 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观秆类中,又有形与色的分别。像龟甲竹、方竹、螺节竹;佛肚竹、罗汉竹、辣韭矢竹、高节竹等是欣赏其秆形的不同寻常;而紫竹、黄皮刚竹、黄槽刚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玉竹、金镶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黄皮乌哺鸡竹、花秆哺鸡竹、斑竹、茶秆竹、紫蒲头石竹等则是欣赏秆色。![]() 观叶类中,有宽叶形的箬竹、狭长叶形的大明竹、和叶面有各种色彩条纹的菲白竹、铺地竹、黄条金刚竹等。![]() 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红竹、唐竹、鹅毛竹、平竹、斑苦竹等散生品种,也可在园内找到身影。![]()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清·郑燮《初返扬州画竹》: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南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冠盖豪门盐商第![]() 盐商第是个园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 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 传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 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清颂堂因园主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 正厅三楹,旁设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 汉学堂是个园主人黄至筠二公子黄奭的藏书楼,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散失古籍的搜集整理工作。![]() 起居所中堂挂了一副篆体对联,上联是“漫研竹露裁唐句”,下联是“细嚼梅花读晋书”。![]() 这是黄至筠的四公子黄锡禧的起居常所。![]() 对联就是从黄锡禧诗中集句而成,上联是“云中辨江树”,下联是“花里听鸣禽”。![]() 厨房大门![]() 厨房内部设施![]() 个园春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