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末期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不仅代表着古人对徽州的向往与期盼,也成就了古徽州的名气。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享誉中国的徽商,以及徽州的文化、徽州的建筑、徽州的三雕、徽州的牌坊和徽州的宗祠,都是人生必游徽州的理由。徽州古城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被整体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 遗憾的是,如今的古徽州被随意改名黄山市,眼光何其短浅,不仅引起了历史文化的割裂,而且造成地名的混乱,“可惜从此无徽州' ! ![]() 歙县 ![]()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歙县(歙读音she),古称新安。始置于秦,北宋徽宗三年(公元1121年),赐名徽州。自隋末以来,歙县均为郡、州、府治所在地,为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徽州指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太平、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在徽州古城拍摄的徽州地图表明,徽州州府就在歙县。我们从合肥乘高铁,直接抵达西邻黄山市区的歙县县城。古老的城镇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徽州古城 ![]() 建于明、重修于清的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整个古城就是一个大的园林,一个“中国画中的乡村”。 这里曾为古徽州府的原址,府治地点就在今歙县县城徽城镇。 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 ![]() 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 ![]() 许国牌坊为歙县大学士许国所建的石坊,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因其有8根粗达半米见方的巨石顶天立地,故俗称“八脚牌坊”。 ![]() 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八根柱子各为50公分见方、七米多高,梁枋、拦板、斗拱、雀替也都采用大块石料。这些大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如此笨重的石料,在空中接榫合缝,足见当时建筑技术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 为了还原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徽州古城旧貌,目前重建了一座新的徽州府署。 ![]() 府衙修复参照明弘治《徽州府志》所载的《府治公廨图》进行。![]() 中堂依照旧制明镜高悬。 ![]() 模拟州官升堂判案。 ![]() 州府后院精致的木楼, ![]() 以及小巧玲珑的后花园小桥流水。 ![]() 徽州文化 ![]() ![]() 徽州文化不仅对中华大地有深刻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大有名望。 ![]() 它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 出自这里的徽籍名人包括近代的朱熹、胡雪岩、方腊、汪士慎等,也包括现代的陶行知、胡适、詹天佑等, ![]() 还有当代我们敬爱的胡同志。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歙县人。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他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他信奉的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被中国后代教育工作者视为圭臬。 ![]() 所有的教师必将追随先生的脚步前行! ![]() 走入徽州古城,步入那一个个让人无限遐思的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 仿佛走进梦中的故园,回到过往的淳朴岁月。![]() 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和精美的雕刻。![]() 徽派建筑注重内采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徽州文化大观园 ![]() ![]() 徽园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 它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 这就是著名的徽园第一楼, ![]() 它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 ![]() ![]() 徽派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 ![]() 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 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 ![]() 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大观园内的徽州新居重放异彩。 ![]() 棠樾牌坊群 ![]() ![]()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富碣乡棠樾村东大道上,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处,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朴典雅,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棠樾村为鲍氏村落,他们的本源断自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5)的新安太守鲍弘,历代以经商为生。![]() 到徽州旅游,棠樾牌坊群是不能不去的地方。![]()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一连7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 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勾勒出“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 牌坊包括明嘉靖初年的折叠鲍灿孝行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的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以及明天启二年的鲍象贤尚书坊等。![]() 在广阔的田园风光映照下,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徽州古建三绝图”。![]() 棠樾牌坊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已经成为饮誉中外的旅游景点。![]() 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 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 ![]() 鲍氏敦本堂庄严肃穆。 ![]() 另一建筑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 ![]() 俗称女祠,她打破了“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女祠。 ![]() 站在女祠内,眼前出现鲍氏家族一代代女眷,在深宅中枯坐,任青春流逝,任岁月将青丝染成白发。 ![]() 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 ![]() ![]() ![]() 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 花园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坊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 花园占地近350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构成一幅完整的徽商故里。![]() 鲍家花园内,芙蓉花盛开。 ![]() 屯溪老街 ![]() ![]() 屯溪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而来。明清时期,屯溪是徽州四大古镇之首,全徽商业中心。![]() 屯溪老街是徽州(黄山市)屯溪区的一条步行街,起源于宋代,距今有千余年历史,它可以说是徽州老街的经典代表,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屯溪已是我国著名茶市之一。![]() 老街具有典型的徽州民风。 ![]() 屯溪老街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至今在老街拍摄的影视作品已逾百部。![]()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 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 这里既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 ![]() 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 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 “徽州四雕”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等随处可见。 ![]() ![]() 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 ![]() 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 ![]() 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 ![]() 屯溪博物馆,小巧精致。 ![]() 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 徽派商铺 ![]() ![]() ![]() 徽菜餐饮![]() ![]() 老街第一楼,是最为知名的徽菜餐饮。 ![]() 老街牌坊耸立在街的尽头。 ![]() 屯溪老街作为唯一的“国家历史保护街区”,每年吸引了近600万的国内外游客。![]() ![]() ![]() 老街夜色阑珊 ![]() 新安江 ![]() ![]() 新安江发源于徽州休宁县境内,东流在梅城镇与兰江汇合后称富春江,是钱塘江正源。新安江正好在屯溪流经老街旁。![]() 新安江正是徽商故里的母亲河。 ![]() 新安江落日![]() 新安江之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