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昌伏虎山,关公卓刀与江城英烈(叶平)

 叶老师YP 2023-08-07 发布于湖北

中国古代推崇的英雄豪杰,莫过于关羽关云长。关羽忠、义、仁、勇、礼、智、信的人格品质,乾坤正气,义薄云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至于人们将他称作关公,奉为关圣。后世人甚至把他尊为“武财神”,与赵公元帅一起,一文一武,似乎也可以护佑普通百姓们发财致富。


卓刀泉寺“三宝”之关公青铜神像

古代三国时期,武昌一带也是群雄争霸的战场。英豪逐鹿江夏,但真正能被立庙祭祀与供奉的可谓凤毛麟角,汉寿亭候关羽就是其中的一个。史料记载,关羽在武昌活动的时间其实并不太长,但只要关羽的足迹到过这里,便有了与他相关的传闻。放马江夏,伏虎为山,卓刀成泉……都是关羽的美好传说。

放马江夏


从卓刀泉向虎泉方向,沿着卓刀泉路走过去,左边是卓刀泉寺背靠的伏虎山,右边是华中师范大学所在的桂子山,中间是一条狭窄的通道。


卓刀泉寺内的古驿道隘口石碑
据说,这里就是古代地处九岭十八凹之间、武昌城东的古驿道隘口——关公经常策马率军经过的天险地段。

武汉理工大学(左边石头上雕刻着马房山三字)

武昌人都知道,华中师范大学的桂子山地处广埠屯,更西一点的地方叫马房山,现在是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所在。其实马房山很有些历史典故,其山得名于三国时期。相传古代马房山方圆数里之地水草丰茂、树木葱笼。蜀汉大将关羽曾治兵江夏,放马此山,用作马厩,故名马房山。

伏虎为山


桂子山以东的这座长长的小山名曰伏虎山,与关公的名字更是密不可分。根据民间传说,在赤壁大战前,关羽奉军师诸葛亮之命率兵马途经此地。当年正值盛夏时节,炎热酷暑难熬,士兵们极度缺水。关羽于是派兵四出寻找水源。就在古驿道隘口,一位银须飘拂的老翁告诉关公说:“这里原是水丰林茂之地,后来出了个老虎精,把湖湾水源全部截断。百姓们为祈求水用,必须给老虎精奉献童男童女。”

卓刀泉寺大门前关公伏虎的浮雕
关羽闻之勃然大怒,凤眉横竖。恰在此时,狂风刮起,一只猛虎随风而现。关羽祭起青龙堰月刀,瞬间化为一条青龙,呼啸而上,龙虎相搏,一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随即猛虎一阵惨叫,趴在地上化成了一座貌似伏卧老虎的石头山。这就是伏虎山的来历,也有关公制伏老虎的含义。
卓刀成泉


卓刀泉寺大门前关公卓刀的浮雕
伏虎为山后,关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没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处,突然冒出了汪汪清泉。将士们痛饮泉水解渴,士气大振。关公随即以刀蘸水浇洒石头山,山上即刻便绿树丛生。有诗证曰“青龙降虎关云长,甘醇还数卓刀泉”。后人感念关羽卓刀(古汉字斫、卓同义)之功,便把这眼清泉取名卓刀泉。

时间到了宋朝。朝廷为纪念关羽的功绩,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庙,名叫'御泉寺'。因'关公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寺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一时间御泉寺名扬中原。

更到了明朝时期,御泉寺盛极一时。当时朱元璋之子楚昭王朱帧游览至此,仰关公之名,命人取井水畅饮。泉水入口甘甜无比,令朱帧欣喜不已。于是他令人为此泉筑井台,修石栏,建造井亭,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栏之上。

作为武昌之胜景的古寺庙,大部分建筑在清初毁于战火。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1916年再次重修,在山门上显赫地刻'卓刀泉寺'。关公卓刀的典故,在明代《寰宇通志》和清代《武昌府志》均有记载,构成了'北有归元寺,南有卓刀泉'的佛教景观。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项目成功入选。
卓刀泉寺

作为供奉关圣的专门庙宇,现在卓刀泉寺,寺庙很小,它的格局与佛教其他寺庙完全不同,并没有遵循“山门-天王殿-罗汉堂-大雄宝殿-藏经阁”的基本主轴线布局。

寺庙仅为三进院落,一进为山门,入眼即为关圣桥和关圣殿;二进为正方形院落,院中就是卓刀泉;三进便是大雄宝殿。最主要的区别是围绕关圣殿,设立了一系列与关公有关的殿堂。
关圣桥与关圣殿


山门与大殿之间,存留着一座石桥,名曰关圣桥(或称关公桥),是进入关圣殿的主要通道。桥下就是放生池,池塘水中睡莲初放,鱼鳖自在游于莲花下,感慨关圣恩泽之长久。




关圣殿取代了寺庙的“天王殿”。左侧石牌书“护国利民”,右侧石碑书“双修慧福”,皆皆是赞颂关公的功绩。文保标志旁树立的石碑曰“御泉妙境”,不知是哪朝哪代的皇帝“御制”。


关圣殿中,供奉着关公青铜神像,高约4米,其左右两侧的关平、周仓像也高约3米。

卓刀泉寺“三宝”之关公青铜神像
关公青铜神像就是卓刀泉寺的三宝之一。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

关公殿内的其他关公像
三圣殿、桃园阁、武圣殿
关圣殿的两旁,建有三圣殿、桃园阁、武圣殿等一系列纪念关公的小型佛堂。

三圣殿。可以看到从大到小的三尊佛坐像。通常,关公被视为佛教中的一员,尊为伽蓝菩萨,一般佛寺中的关公也是伽蓝菩萨的形象。这里的三圣不知道是否也有伽蓝菩萨。

武圣殿。卓刀泉寺将关公作为“武圣人”和“武财神”这两个世俗形象放在寺内,似乎不太妥当。所以武圣殿内宣称“度一切众生于梦幻”,估计更为妥帖。


桃园阁。桃园三结义的人物应该是刘、关、张。在三结义之下,又有三座菩萨塑像,显然最右边红脸者铁定还是关云长。

卓刀泉井


寺庙的二进,为正方形院落,石板地面,有桂花树二株,梧桐树一株,柏树一株,四角拱立,中间即卓刀泉井。

因为关公的缘故,卓刀泉也自称“天下第一泉”,也可能是因为有1800年的历史吧。

根据《武汉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记载:“卓刀泉,位于今武汉市洪山区伏虎山麓,相传当年关羽行军至伏虎山下,因找不到饮水,人渴马嘶,军心浮动,关羽以青龙堰月刀卓地,顿时清泉喷涌而出,故因纪念关羽的卓刀以名泉”。这虽然属于正史,但用词依然是“相传”。

而据寺内碑文记载:此泉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

卓刀泉寺“三宝”之楚王题字
其实,卓刀泉寺的第二件宝并非泉水,而是楚昭王朱桢题的'卓刀泉'三个大字,被刻在井栏上方。
大雄宝殿
三进便是大雄宝殿。卓刀泉寺的大雄宝殿,最主要的“宝藏”在于佛陀身后的观音大士。


无论是何寺庙,大雄宝殿都是最主要建筑,因为它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中国人叫作如来佛。


大殿正中的释迦摩尼佛祖,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几乎每次去卓刀泉寺,我们都遇到了僧人在大雄宝殿做法事。

卓刀泉寺“三宝”之男身观音

释迦牟尼佛祖的背后,通常是大慈大悲南海观音坐像。卓刀泉寺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出现了在一般寺院中难得一见的珍品——男身观音像,这也是该寺庙的第三件宝,颠覆了自北魏灵太后以降,人们所熟知的女性观音像之形象。


碑铭文物
汉昭烈郊坛

大雄宝殿的侧面,古木森森,是汉昭烈郊坛所在地。三国时期刘备的谥号为昭烈皇帝,因而这里是刘备当年祭祀苍天,祈求风调雨顺,一统江山的地方。

回程走过放生池,在岸边一角,发现了一块巨石,上面写有“重義”二字。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关公精神的代表。关羽最被后世人所欣赏的,不是他的勇武卓绝,而是他的义薄云天——护兄嫂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孟德……


走出卓刀泉寺,咫尺之遥的前方,就是伏虎山。记得上世纪60年代在广埠屯小学读书,儿时的我就是从这里多次登上伏虎山。伏虎山上松柏长青,但野草丛生,到处都是乱坟岗。那些年月正当三年困难时期,我常常提着小竹篮,跟在父亲身后到山里捡蘑菇,难寻的松菌味道异常鲜美,而遍山的牛屎菌虽不能食用却可以长到像海碗一般大小。无意之间,我也曾发现过一些无人打理的墓地。年龄太小,也不知这些墓地有何意义。

60年后的今天,有意想要重新探寻江城英烈的埋骨处,却发现此路不能通行。卓刀泉寺后通往伏虎山的小路,多年前就已经被院墙隔断。

伏虎山烈士陵园


提到伏虎山烈士陵园,估计大多数武汉人都不知晓。陵园墙上悬挂的,依然还只是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发展规划”。或许正是因为关公伏虎带来的风水宝地,伏虎山埋葬的英烈,竟然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最主要的领导,有抗日战争时期战死沙场最高级别的国军将领,甚至还有与董必武、陈潭秋一起代表武汉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这个陵园的烈士真真切切可以视为“江城英烈传”。

前往伏虎山烈士陵园路线图
鉴于卓刀泉寺后的小路已经隔断,前往伏虎山烈士陵园只能绕道珞喻路,经由卓刀泉中学对街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从林科院小区的伏虎山后山上山。

绕了约半个小时山路,到达陵园时,已经可以透过隔墙,隐约看见卓刀泉寺的大雄宝殿。


伏虎山烈士陵园入口

伏虎山烈士陵园导示图
伏虎山烈士陵园目前只有一条小路连接9个分散的墓冢。分别是辛亥革命死难烈士刘公先生、蓝天蔚先生、蔡济民先生、刘静庵先生、吴兆麟先生和孙武先生,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郝梦龄将军等,以及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烈士。
辛亥首义烈士墓

辛亥首义烈士墓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发动,结束了中国三千年帝制。发动首义最主要的领导者,我们在《昙华林的正确打开方式》和《辛亥首义十八景》等美篇中均有所涉及,却万万没有想到,除了彭、刘、杨三烈士之外,其他的多数烈士都安葬在这片陵园里。


众所周知,辛亥首义是由共进会、文学社、日知社等革命团体发动的。按照起义的组织顺序,简介这些烈士的事迹:

刘公先生:共同发起成立共进会,后与蒋翊武、孙武等人共同组织领导武昌起义,他也是十八星旗的设计者。1920年病逝,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刘静庵先生:早年在武昌加入湖北新军,主持创立日知会,被推为总干事。1911年被捕,备受酷刑,病逝狱中。

吴兆麟先生:早年投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辛亥武昌起义被士兵推为临时总指挥,指挥起义部队进攻湖广督署,占领武昌。他也是把黎元洪推上武昌起义军政府都督的主要人物。

孙武先生:早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加入武昌日知会。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推为主席组织起义。武昌首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1939年病逝于北平。


蔡济民先生:参与组织日知会,又先后参加共进会、文学社。1917年被孙中山任命为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1919年被川军杀害,追赠为陆军上将。

蓝天蔚先生:早年加入张之洞的新军,武昌起义后蓝天蔚被革命派推举为关外革命军大都督。1922年被四川军阀逮捕,开枪自杀成仁。


武昌昙华林街上的刘公馆,是刘公先生生前的寓所,可以与这里的刘公墓相对应。


郝梦龄将军墓

郝梦龄烈士:是抗战时期首个牺牲的中将军长。他早年进入保定军校学习,参加过著名北伐战争。1939年,在忻口抗日前线,第九军中将军长郝梦龄将军壮烈牺牲。因为官清廉没有积蓄,两个儿子一度只能以卖茶叶蛋为生。

郝将军牺牲后,《大公报》曾评论说:“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将军为第一人”。

毛泽东主席在自己的文章中,曾高度称赞郝梦龄等烈士为国牺牲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民政部将他列为革命烈士。武汉市今天还有一条路称“郝梦龄路”。
李汉俊烈士墓

李汉俊同志出生湖北潜江,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之一 。1920年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赴武汉协助董必武、陈潭秋等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组建了湖北的第一个党支部。

1921年,他把自己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厅堂,提供给中共“一大”做会场,并成为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在内的13位“一大”代表之一,跻身于中共缔造者行列。


1922年春,李汉俊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分歧回到武昌,从事教学工作,不久后自动脱党 ,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1927年,李汉俊在寓所被桂系军阀抓走,在未审讯的情况下枪决。1952年,毛主席亲自签发的证书写道:“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伏虎青山埋忠骨,江城英烈归故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