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阆中古城,中国春节发源地(叶平)

 叶老师YP 2023-08-07 发布于湖北

四川阆中古城(“阆”音 làng)位于嘉陵江中游,距离成都大约200多公里,战国时为巴国蜀国的军事重镇。因其位于阆山阆水之间,这座小城因此得名“阆中”,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它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歙县古城齐名,跻身于中国四大古城行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2016年始,阆中古城已通火车。从重庆到阆中350KM,高速动车不到2小时车程。阆中古城的宣传牌坊上,书写着“春节发源地”。


与其他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比,阆中古城因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七年时间并不幸死于阆中,张飞文化成为了阆中古城最大的特色。


此外,阆中古城历史上就盛行对风水和天文的研究,的确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透过百度地图观察,阆中古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地理位势不同于任何一座城镇。

阆苑仙境


这正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被人称为“阆苑仙境”,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红楼梦》就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赞美。


状元坊坐落在盐市口街进入古城区处,它将古城与新区隔为两大块。


状元坊是为阆中四状元而建的,这里还出过116名进士和402名举人,享有“蜀之人物,惟阆为盛,科名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


阆中古城在古代即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它也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


西汉时期,阆中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公元前156—87年)改革历法,创制了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落下闳也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最灿烂的星座'。阆中锦屏山的观星楼前,就塑有落下闳塑像和浑天仪模型。


因《太初历》确定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规定每年以立春正月朔日为岁首。


在此之前,元月是岁首,春节是迎春,迎新年与迎春天,两者时间不一定相同。真正把'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并沿用至今的人,就是阆中人落下闳。


因此,阆中成为我国春节发源地,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落下闳被尊称为“春节老人”、“春节先圣”。


阆中的古院之首,即落下闳故居,又称星座苑、落下闳纪念馆。


这是为落下闳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


阆中古院


阆中古院文化比比皆是。


阆中古院文化比比皆是。


阆中古院文化比比皆是。


阆中古院文化比比皆是。


阆中古称保宁府。阆中的保宁醋属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始于五代唐长兴元年(公元936年),已有1078年历史。


保宁醋也是中国四大名醋中唯一的药醋,有防癌抑病的功能。


阆州醋


阆中古城内到处都有用这种醋泡脚的小店,据说有较好的保健效果。


还有售卖后悔药?

中天楼


中天楼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是古城的风水坐标。


中天楼高25米,在一大片古城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建造精美。


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穴位所在。


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因此也将之称为“阆中风水第一楼”。


登斯楼也


伏羲塑像:相传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就居于阆中,并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


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道: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


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古城的丽姿。


遥望锦屏山风景区。锦屏山海拔48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形成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杜甫、李商隐、吴道子、陆游等诗人画家相继到锦屏山写诗作画,抒发情怀,杜甫赞之为'阆州城南天下稀'。


中天楼上看古城: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中天楼上看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不愧为风水古城。


中天楼上看古城,八面来风。


中天楼上看古城,八面来风。


中天楼上看古城,八面来风。


中天楼上看古城,八面来风。


中天楼雄姿


阆中古城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古院落遍布城中各处,城中会馆、庙宇、民居等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古城街区




古城的商业和旅游商品也有其独特的一面。


选择部分铺面,观赏这些商品的特点


压酒


布鞋


蚕丝


丝棉


纳西古乐


铁打牛肉


穆林



咸菜


核桃


银器


花间


汉恒侯祠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唐时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 '桓侯祠'。


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第二位,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三国风云人物。东汉末年从刘备起兵,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关羽复仇伐吴,令张飞由阆中率军会师江州(今重庆),临行前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死时仅有五十五岁,葬于阆中,被追谥为桓侯。“乡人慕其忠勇,于墓前建阙立庙,以礼祀之。”历时一千七百余年。


汉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大门正中檐下悬挂着赵朴初的“汉桓侯祠”大匾,内塑张飞战马,左右两边分立北宋文学家曾巩《桓侯庙记》和清总督常明的《汉张桓侯祠》石碑。


大门之后是明代所建敌万楼,楼高10余米,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构造精致,别具匠心。


檐下巨大匾额上楷书“灵庥舄奕”、“万夫莫敌”、“虎臣良牧”等,对应着《三国志》中对张飞“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的评价,可谓“千载空余敌万楼”!


匾额上所题写的“灵庥舄奕”四个字是何含义?庥:音xiū,有保护、佑护的意思。舄:音xì,古时多为帝王大臣穿的一种重木底鞋,后泛指鞋。奕,音yì ,通常解释为盛大的样子。“舄奕”两字连用的意思是蝉联不绝、光曜流行。总之,“灵庥舄奕”就是“神灵佑护,光曜不绝”。


穿过敌万楼后小广场,面阔五间、宽22米的大殿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


大殿气势雄伟,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


中间五级踏道直上大殿,踏道两侧和明阶前的石栏,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花卉、走兽图案,装饰古朴典雅。


殿内正中塑有两米多高的张飞文像,这是清嘉庆年间追封张飞为“桓侯大帝”的冠冕座像。张飞头戴冕旒,手捧玉笏,端坐于神龛之内,竖眉瞠目,不怒而威。


大殿内有张飞大败张郃后的《立马铭》:“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溕,立马勒铭”,传说这是张飞亲笔书写。果真如此,人们对张飞赳赳武夫的印象必将大大改观。


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


亭柱一副对联: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


张飞武官像


张飞墓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忠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无头之躯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张飞被杀后,凶手范疆、张达二人割下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顺长江东下时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惶无措就把张飞的头抛入江中,浮到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


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


张飞墓坐北向南,呈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古树参天。


据说,墓上所有的树木都没有主干,连柏树都没有。墓左后侧为两千多平方米的园林,园内花草繁盛,竹木成荫。


西厢房叫大义千古馆,介绍张飞生平及其家族历史。这是耳熟能详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


张飞战马


张飞铠甲


丈八蛇矛和点钢鞭


张飞的两个女儿,可惜都嫁给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


东厢房叫灵庥舄奕馆,配有大型群雕,展示张飞生平中的几个最典型的事件:气冲牛斗,鞭打督邮……


当阳长坂一声吼,吼断桥梁水倒流


大战张郃,立马勒铭


敬贤爱才,义释严颜


虎牢关前,夜战马超


阆中太守张飞老先生是否就是如此审案?


汉桓侯祠前的文化符号依然是张飞


张飞巡街


后人有诗叹曰: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

古城嘉陵江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古称阆水、渝水。阆中因嘉陵江而显得格外秀丽。


阆中西门城墙和城楼


镇水神兽——石犀牛


嘉陵江畔


嘉陵江畔


滔滔江流


唐代诗圣杜甫《阆水歌》曰: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