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约29公里,始建于明朝初年,曾经是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屯兵的军事要塞。古镇内明清古建,青岩城池,寺庙楼阁,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贵阳市首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无独有偶,离贵阳市75公里的安顺地区,有一处叫天龙屯堡的村寨,也起源于朱元璋30万大军的就地屯军,屯出了“悠悠六百年明代历史活化石”,形成了今天的天龙屯堡文化。 青岩古镇 贵阳市城北有座贵山,因城区在贵山之南才称贵阳。从贵阳市区再往南,有个叫青岩的地方,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云南进入内陆的茶马古道,以及从南面进入四川的蜀道都要经过青岩,历来就是屯兵的军事要冲。 据考证,明朝洪武十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这里就成了明军进入黔中后的驻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两百年后,明朝天启四年, 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又将青岩堡扩建为青岩土城,历经改扩建后,悬崖上的土城垣变为了石砌城墙的军事要塞,这就是青岩古镇的前身。 青岩古镇设计非常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九街二十七巷,皆用青石板铺就,城内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明清牌坊等等,可见文化底蕴之深厚。 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以及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在青岩的居住地。此外它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 北城门 北城门是青岩古镇军事功能的象征。 目前已经复原了城墙和军械供游人观赏,体验古代屯兵的感受。 宋代《武经总要》记载的古代防御武器。 古代的重装火炮,威力巨大。 龙泉寺 青岩古城中最大的寺庙龙泉寺。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3500余平米,为三进四合大院。 说是最大的寺,这山门并不大,拱券门,券里还有镂空木刻,进去就上台阶。 ![]() 这座龙泉寺的建筑布局和北方小镇上的老庙差不多,但有不同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无佛、无僧、无香火。 ![]() 寺庙内有大殿、配殿、戏楼、厢房等数十间,均为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群规模恢弘,雄伟壮观。 ![]() 配殿、戏楼、侧山门厢房等,还有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有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以及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 院子里摆了很多盆景,屋子里也都是怪石。出门后才发现,这里已经没有佛光,而是古镇藏石馆。 北 街青岩古镇既然是屯堡,肯定是没有经过城市规划,街道布局按照地形因势利导。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与小巷,路窄而幽静,沿山势起伏跌宕。 ![]() 正对龙泉寺的最长的一条街叫做北街,建筑都是南方木屋。回头远远望见龙泉寺。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游览南方木屋内的各色商铺 ![]() 古法造纸馆 ![]() 游览南方木屋内的各色商铺 ![]() 游览南方木屋内的各色商铺 ![]() 游览南方木屋内的各色商铺 ![]() 万寿宫又名江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于嘉庆年间改造成道观。正门上方刻有万寿宫三个字,两边则是环绕五龙。顶部是太上老君身骑白鹤,仙风道骨。两侧则是上八洞神仙,八仙各立于云端之上,手持法器,表情各异。 ![]() 整个万寿宫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正门以及正殿对面的戏台。戏台颇显精致,画栋雕梁,飞角重檐。戏台中央刻有祥云瑞彩,雕工精湛。 ![]() 游览南方木屋内的各色商铺 ![]() 赵公专祠。赵公指的是清朝的赵国澍,咸丰年间领头组织修补青岩城垣,一生戎马,功得按察使衔。 ![]() 赵国澍于同治年间因攻打灯花教阵亡,随后被追封为太常寺卿,朝庭并下旨建赵公专祠。 ![]() 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 ![]() 文昌阁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 《贵阳府志》称文昌阁“花竹掩映,为青岩胜境“。 ![]() 北街以天然地势而布局。 ![]() 街头小小财神庙 ![]() 正宗青岩古镇美食。青岩豆腐、玫瑰糖、卤猪脚、双花醋、米豆腐等地方特产深受游客喜爱。 ![]() 正宗青岩古镇美食 ![]() 正宗青岩古镇美食 ![]() 慈云寺,前身为“贵州会馆”,清康熙初建,道光十二年重修。 ![]() 建筑结构、风格等与同时期的寺庙无异,有很多造型各异的石柱础为柱础中的石雕艺术精品。 ![]() 慈云寺现辟为贵州民族文化艺术院。 ![]() 北街依地势而蜿蜒曲折。 南街 ![]() 青岩古镇的南北两街以内城门分界。 ![]() 南街比北街要短的多。 ![]() 青岩古镇内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当地人称为“三教并存”。 ![]() 我们只到了基督教堂。青岩古镇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血腥“青岩教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三大教案”之一,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爱国主义斗争。 ![]() 青岩古镇内本有八座牌坊,现保存下来的有三座。这是南门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 ![]() 此外,还有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 ![]() 青岩古镇直线距离不长,从北门走到南门,不到半个时辰。 ![]() 定广门即南城门,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远看城墙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是古时贵阳南面最重要的军事防线,俗有“筑南门户”之称。 背 街 青岩古镇最精彩的景点有两处。其一是慈云寺后方被称为“背街”的小巷。它是青岩古镇上保存着最久的石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两边的石墙是保留最完整的部分。 ![]() 石墙所用的石材是当地盛产的页岩又名千层岩,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当地工匠是采用了糯米熬成浆,加上生石灰和黄沙粘合砌成,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雨水冲刷依然坚固,成为了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这里是时光隧道的入口,走进来,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摄影家感叹这是绝美的精品摄影点。 ![]() 在这拍摄过许多的电影作品,有姜文跟宁静主演的《寻枪》,新版《聊斋》等。 迎祥寺与古城墙 其二是从内城门向右行,来到了青岩古镇著名的寺庙迎祥寺。 ![]() 迎祥寺始建于明天启元年,始建者智安法师。后有地方豪绅集资在迎祥寺前旁建一小阁,供奉道教斗姆神;乡民久而不察,遂将迎祥寺俗称为“斗姆寺”。 ![]() 现有殿宇三重,建筑精美,风格古朴。前面一重是两层楼宇,下为弥勒殿,上为灵官殿。第二层为大雄宝殿,两侧层为观音殿、左侧为药师殿,右边为地藏殿。 ![]() 令人诧异的是楼上供奉的居然是道教的神仙'斗姆',原来这里本是供奉斗姆的道观,后来才被佛祖们抢了地盘变为佛寺,人们便将斗姆像移置于此,一起供奉起来。 ![]() 迎祥寺最大的看点在寺外:远远看去,高高的山坡上依然保留有古老的城墙。青岩古镇是明朝军屯制度的缩影,它不同于南方古镇的秀丽,而是带着明显阳刚之气,古镇城门和城墙至今保存完好,战争的痕迹也保留着。由于初建时这里来自北方的移民众多,所以古镇也是贵州汉文化的孤城。 ![]() 这个古镇曾经被誉为“攻不破的石头城”,攻不破的起因还得从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说起。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发生了内讧,石达开于是离开南京入走川黔。时任知县赵国澍(赵公)率军固守,先后六次挫败了太平军的进攻。石达开无奈之余与赵国澍讲和,在无意间给了赵公一个建议。 ![]() 赵国澍听取石达开的建议,立即修改了防御工事。把驿道改在城池的居中位置,左右二侧无路可攻,且皆在弓箭、火枪射程覆盖范围之内。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攻破过这个小镇,堪比长城的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就了青岩古镇军事要塞的美名。 ![]() 天龙屯堡 ![]() 离贵阳市75公里的安顺地区,有一处叫“天龙屯堡”的村寨,这里居住着1200多户人家,5000多人,村民们说着与周围居民口音略有区别的贵州话,穿着与周围农民不同的服饰,看似少数民族,但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被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龙屯堡。 ![]() 天龙屯堡大门口的对联曰:“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乡”,道出了这里的历史,也道出了“屯堡人”的心声。 ![]() 屯堡起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和沐英率30万大军征南讨伐梁王,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梁王的反叛,经过这次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将30万大军就地屯军。这一屯,屯出了“悠悠六百年明代历史活化石”。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其家人将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经过六百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 直到清朝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奉旨实行“改土归流”后,屯堡人由军户转变为普通百姓。天龙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依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始终坚持着屯堡文化。 ![]() 驿茶站位于天龙屯堡古镇的中心,两位勤快干练的妇女,负责烧水、泡茶,然后免费提供给游客。这里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汉族人,他们都是数百年前从内陆迁来的军士后代。 ![]() 六百多年近廿代人的继承与发展,如今的“屯堡人”仍然保留着明朝的生活习俗。 ![]() 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秦淮汉族服饰的特征; ![]() 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他们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 ![]() 因屯堡人是从江淮一带迁移过来,老年人还称自己为南京族。 ![]() 但小盆友们已经与我们的服饰完全相同。 ![]() 四公亭,也就是首先入黔天龙的四位始祖,分别是张、陈、沈、郑,他们都是明朝屯军里面身居要职的官员。 ![]() 因为征战到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盟誓结为异姓兄弟,并按年龄顺序统一改名为张征定、陈征定、沈征定、郑征定。 ![]() 屯堡人以石木为主营造的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的民居建筑,构成安顺特有的地方风格。 ![]() 用当地人的话说,即是: 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 ![]() 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dui)窝石头的缸。 ![]() 石头的坚固对于构筑屯堡人军事性质的村落“屯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在漂亮的石头院落里,宽大的条石垒起的院墙被雨水冲刷得闪闪发亮。 ![]() 屯堡的街巷不但纵横交错,而且非常众多,十分狭长,在巷子的两端大多做有圆形的门。这门是为了御敌而建的,每条街巷既能单独防御又可联合。进入巷中就如同进了迷宫。 ![]() 若敌人冒然进入,关上巷门,就如关门打狗一般。 ![]() 叶茂思根 ![]() 屯堡演武堂。 ![]() 明朝士兵雕塑 ![]() 屯堡演武堂。 ![]() 明朝士兵雕塑 ![]() 屯堡人是一个“尚武”的汉族群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地戏,地戏顾名思义就是以平地为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 ![]() 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分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 ![]() 屯堡在安顺地区广为分布。 ![]() 这里还有一座江南首富沈万三故居,其实这是沈万三儿子沈茂的故居。 ![]() 当年沈万三给朱元璋修城获罪,被发配西南边陲;但只有他的小儿子沈茂随着屯田的军队来到了这里。 ![]() 所以这里建有供奉着沈万三的中华财神庙。 ![]() 财神沈万三 ![]() ![]() 走进屯堡民居 ![]() 走进屯堡民居 ![]() “旋转屋”,走进这屋子似乎让人感觉屋内所有东西都在旋转一样。 ![]() 镇上的三教寺,佛道儒三教都供奉。 ![]() 但主要供奉的,依然是屯军士兵祖先像。 ![]() 纯石垒砌的“石头绝唱”,昭示着屯堡文化源远流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