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岁男孩因捡鞋子溺亡,原来与同伴的“恶作剧”有关,网友有话说

 胡侃社会百态 2023-08-07 发布于河南

引言

“恶作剧”一词出自《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当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僧初若不觉,(韦生)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自此以后,便有了“恶作剧”一词。

何为“恶作剧”?

《词语新解》中解释称,所谓的“恶作剧”就是指故意与他人开玩笑、戏耍、捉弄他人的一种行为。

一位资深网友称,“恶作剧”中的“恶”,有恶意之称,一般来说,“恶作剧”中的玩笑均带有一种恶意,这种恶意的出现,会导致别人陷入尴尬的境地当中。

这位资深网友接着称,虽然“恶作剧”在特定的时候会具有一种幽默、滑稽的效果,但在大多数时候,“恶作剧”不但不会让人觉得有趣,反而还会招人厌恶,因此,对于“恶作剧”的评价,社会人均褒贬不一。

这位资深网友继续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制造“恶作剧”者,往往都是以满足个人乐趣为目的的,殊不知,当“恶作剧”出现之后,“恶作剧”的制造者倒是有了乐趣,而“恶作剧”中的当事人却会感到非常痛苦。曾有专家说过,当“恶作剧”超限度之后,“恶作剧”的制造者就有可能达到犯罪的程度了,依据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超限度的“恶作剧”往往会引发一些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呢!

其实,这位资深网友的看法还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不,据7月17日的媒体报道称,在7月15日当天,陕西咸阳的一名12岁男孩坠河溺亡了,而这名12岁男孩的不幸溺亡,竟然与同伴的“恶作剧”有关。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情。



事件

7月15日,陕西咸阳的12岁男孩小钟(化名)与几名同伴到河边玩耍。而在玩耍的过程当中,其他的几名同伴竟然对小钟做起了“恶作剧”。据小钟的同伴描述,他们几名男孩先后数次脱掉小钟的鞋子,并数次扔进河中。

小钟的鞋子被同伴扔进了河中,小钟自然要下河去捞。小钟的同伴描述称,刚开始几次,由于小钟的鞋子被他们几个扔在了距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因此,小钟还比较容易将鞋子从河中捞起,但在后来的几次当中,他们几个竟然将小钟的鞋子扔进了河水中央,从而导致小钟不得不冒险到河水中央捞鞋子,不过,在小钟有一次下河捞鞋子的过程中却踏进了旋涡,从而导致河水一下子将小钟冲走了。此时,他们几个才感到了惊慌。于是,便赶紧呼救,但河道周围并没有其他大人,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回家喊人。而当家里的大人得知小钟被河水冲走后,便一方面赶往河边,一方面报警。

据西安众诚蓝天救援队的队长百合介绍,由于公安和消防难以在河水中展开救援,于是,他们救援队便参与了救援,但到了16日下午6点半时,他们才在小钟落水点下游约3公里的地方将小钟捞起,而此时,小钟已经溺亡多时了。在打捞现场,当救援队员听到小钟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后,不少救援队员也都忍不住落泪了,大家都为小钟的不幸离世而感到惋惜。

以上所述,就是这一事件的一个大致过程了。

当众多网友知悉这一事件后,网友们便纷纷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网友声音

网友春天的故事:可怜的孩子家长, 可恨的熊孩子!这些搞“恶作剧”的孩子肯定要内疚一辈子。但愿他们的家长能够负起责任,对小钟的父母给予足够的赔偿。

网友岁月如歌:子不教父之过,必须追究其他几个孩子家长教育的责任,同时,其他几个孩子家长也要承担对于小钟父母的民事赔偿责任。

总之,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



老胡观点

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因为天气炎热,所以一些放假在家的孩子便特别喜欢到河边玩耍。殊不知,由于孩子们缺乏安全隐患意识,因此,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们随意到河边玩耍。

仅就此一事件而言,老胡想说,“恶作剧”是一种很容易引发不良后果的恶俗玩笑,这种玩笑是开不得的。如果有的孩子喜欢给他人开这种恶俗玩笑,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否则,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了。

老胡认为:此一事件已经发生,想挽回是不可能的了。但愿小钟同伴的家长能够从此一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以便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束,以免自己的孩子再次闯祸。

大家以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