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北部小国圭亚那曾是英国殖民地,后来脱离英国自己玩。实际上,南美洲北部不但有个英国属圭亚那,还有荷兰属圭亚那、法国属圭亚那、葡萄牙属圭亚那、西班牙属圭亚那…… ![]() 法属圭亚那到现在还存在,面积9万平方公里。从法律意义上,法属圭亚那是法国正式领土,使用欧元。从这个角度讲,法国和法国还是邻国。法圭有两件事你不会陌生,一是首府卡宴,有同名的汽车。二是著名的欧洲航天发射中心,就位于法圭。有一种说法,法国想把法圭踢出去,不想再投钱了。但法圭作为法国的海外省,每次能从法国拿到大量投资,为啥要独立。于是,法国要清理门户,法圭成了“老赖”,死活不肯走。事实上,法国不会放弃法圭。别的不说,欧洲航天发射中心说搬就搬?在英属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之间,是荷属圭亚那,只不过现在换了个名字,叫苏里南。喜欢荷兰队的球迷对苏里南再熟悉不过,荷兰有很多大伽球星就来自苏里南,比如AC米兰三剑客之二的辫帅古利特、黑天鹅里杰卡尔德,还有克鲁伊维特、“野猪”戴维斯、西多夫。 ![]() 1667年,荷兰和英国做笔交易,现在的美国纽约州被荷兰送给英国,英国投桃报李,同意荷兰殖民苏里南。1975年11月,苏里南独立。独立后,苏里南和“前兄弟”圭亚那(英圭)开始就纽河三角洲的归属扯皮。这是一笔历史烂账。1799年,乾隆驾崩、和珅上吊那年,英国和荷兰划界,规定科兰太因河是两地分界线。可是双方根本没搞清科兰太因河在哪,到处寻找河源。库鲁尼河被英国认定是河源,可荷兰坚持认为纽河才是河源。等到两圭独立后,苏里南认为圭亚那控制的纽河三角洲是他们的,要求圭亚那归还。圭亚那当然不会给,说荷圭老弟,你不要欺人太甚,做人不能太西圭! ![]() 圭亚那(英圭)确实不容易。东边被苏里南要求扯下一小块肉,西边,圭亚那又被曾经的西圭(委内瑞拉)指责,圭亚那控制的埃塞奎博河西岸是委内瑞拉的。圭亚那很生气,说我们总面积才21.5万平方公里,你西圭一口就要咬掉我们16万平方公里,还让不让我们活了。委内瑞拉不管这些,说该是我们就是我们的。兄弟,不错了,老兄还给你留一块狭长地域,有海有树有河,不至于上街要饭。委内瑞拉为什么要争埃塞奎博地区?这也是一笔历史烂账。简言之:1648年,西荷签订《明斯特和约》,西班牙承认荷兰控制埃塞奎博河以东。1796年,英国趁法国吞并荷兰,吃掉荷圭所有地盘,就和西圭接壤。等到1811年委内瑞拉独立后,认为英圭是荷圭的继承者,应该承认《明斯特条约》的划界。英国却说我们从荷兰接手时,地盘早就划到了奥里诺科河流域,当然不能以埃塞奎博河为界。1899年,两国各退一步,委内瑞拉只要其中1.3万平方公里的地盘。1966年英圭独立,没有靠山了,委内瑞拉说1899年的划界不算数,要求圭亚那全部吐出埃塞奎博。 ![]() 委内瑞拉争埃塞奎博地区,还有一个原因:这里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正因为这个原因,圭亚那更不可能吐出埃塞奎博,谁会和钱过不去?地理概念上的西圭亚那,包括委内瑞拉东部数十万平方公里,即奥里诺科河以南地区。但在委内瑞拉,西圭已不具有“西班牙属圭亚那”的含义,而仅指与英圭有争议的埃塞奎博地区。而法圭和苏里南之间也有地盘上的争议。法圭的西南角一小块地皮伊塔尼河三角洲,被苏里南认为是自己的,法圭当然不会给,好歹我是有大哥(法国)的人! ![]() 几个圭亚那争得热火朝天,似乎忘记了最东边还有一个圭亚那,这就是葡萄牙属圭亚那。葡属圭亚那在哪呢?就是的巴西北部的阿马帕州,面积14万平方公里。不过,葡圭没有闹过什么动静,历史上也不习惯把阿马帕州称为葡圭。阿马帕州号称南美大陆上的孤岛,辖区几乎都被浩瀚的亚马逊河隔开,北边和法圭接壤,西北角碰到了荷圭(苏里南)。英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西属圭亚那、葡属(巴属)圭亚那,希望你不被绕晕。 ![]() 为啥这里都叫圭亚那呢?因为在地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圭亚那地盾,已在地球上存在了17亿年。圭亚那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旱季雨季已没有之前分明。圣诞节前后就是雨季了,本地人称“Christmas Rain”。下雨的时候是挺享受的,暂时没有炎热的烦躁,雨后空气清新(亚马逊雨林的馈赠啊),而且雨后真会看到彩虹哦!又大又清晰。(在圭亚那的这段时间见到的彩虹都比在国内这二十多年见到的多) 下雨的时候,有时是半边晴半边雨,抬头见黑云,嗯,准备好雨伞吧,rain comes again. ![]() ![]() ![]() ![]() ![]() ![]() ![]() ![]() ![]() ![]() ![]() 出了国门才深深体会到饮食的差异,才知道我天朝的美食那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多亏了勤劳的同胞们也把美食散布在世界各地,有国人在,就不愁吃。这里最好的餐馆当属New Thriving,兴隆酒店,号称是全加勒比海域最好的,哈哈哈哈。主要是粤菜,种类全,但也贵。周末很多人来吃早茶。中午有2500一位的buffet。兴隆也深受当地人喜欢,毕竟是高大上的场所,你要是说请他们到这里吃饭,他们肯定一百个愿意。其他的中餐馆还有Kim Boat 金龙船等等。他们的菜单top 2——炒饭,炒面,配上鸡肉(炸鸡)。当地人以黑人印度人印第安人为主,其次是中国人,很少的白人马来西亚人等。印度人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猪肉,所以鸡肉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当地特色的小吃,fish ball , egg ball(炸鸡蛋), roti(跟我们油饼差不多), pury(薄饼里面夹了豆面), selary(忘记怎么拼了,红色的椰蓉面包),还有pulory(炸面丸子,配当地人自制的芒果酱很好吃),matti(【mətai】甜的麻花),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单词我也是记了好久才记住。人的饮食习惯跟人种密不可分,多样的人种也就促成了圭亚那丰富多样的饮食。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地主食是米饭,自产水稻。他们当地人不像我们一样讲究荤素搭配,对绿色蔬菜需求远没有那么大。由于当地类沙质的土壤,再加上气候影响,蔬菜种类屈指可数。多亏了中国农场,能吃到韭菜,黄瓜(当地的黄瓜是又短又粗的那种),豆腐等。当地的西红柿又小又酸,连胡萝卜都是进口的。 当地最长的假期也就是三天,没有五一,十一的长假爽,但国内去哪都是人挤人!由于当地黑人,印度人,印第安人,华人融合,节日也是丰富多彩。挑几个经历过的庆祝活动说,Republic day, 又Mashramani,被称为是当地的狂欢节,这一天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身着各种装扮,走上街头游行庆祝。震耳欲聋的soca music,欢舞的人群......但我觉得哈,有点享受不了......画面太美,不敢多看。网上搜了几张图,你们感受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两个10或11岁的孩子,一男一女,他们在游行上模仿图二性行为姿势,周围的人都在起哄,太开放;平常认真负责,号称不喝酒的出租车司机也手里端着酒跟着游行一路狂摆,神神颠颠,工作放松两不误,真是享受,值得学习哈。 ![]() ![]() 第二节日是,Holi,当地人习惯成Phagwah,也就是洒红节,印度节日,当地有很大一部分印度人,现在是不分人种,全国性的。第一次参加的时候是在Providence Stadium前面的区域,还有印度的演出乐队。你可以随便将各种颜色的彩粉抹/洒在对方脸上头发上,衣服上。有的还将颜料装在水枪里直接喷,不能太嗨。 这一天当地人习惯放风筝。你会看到路边,海堤那里风筝满天,都是大人带着老婆孩子,男票带着女票。。。Arrival day是指在历史上印度人抵达圭亚那的那一天,1838年。说到这里,稍微提一下圭亚那的殖民历史。圭亚那1831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殖民时期,奴隶贸易于1808年被中止,1834年8月颁布解放法案,使奴隶得到自由,但继续实行4年学徒期制度(Appenticeship System),奴隶制才根本消除。19世纪约5.5万名西非黑人和非洲籍西印度群岛人作为合同劳工来圭。1838-1917年,计24万名印度合同劳工来圭,主要来自现印度北方邦东部和比哈尔邦西部博杰普里语区,一些来自南部泰米尔和泰卢固语区。大多数印度人合同期满后留圭生活。1853年1月12日首批中国人抵圭。1853-1879年,计有1.4万名广东和福建劳工来圭,合同期满后可选择在圭居住。所以圭亚那称为是“六个民族的土地”(Land of Six Peoples),非洲人(Aficans)、印第安人(Ameindians)、华人(Chinese)、欧洲人(Euopeans)、印度人(Indians)、混血种人(Mixed Race)。在假期表中你可以看到独立日,解放日,也不足为奇了吧。虽然圭亚那之前是英属殖民地,但现在是明显的亲美派。很多人都想着移民美国,还有一个bonus就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这里申请美签要远比在国内简单得多,不用准备那一大堆的申请材料。所以很多人来这里只是以圭亚那为跳板,拿了美签,然后走人。Deepavali 排灯节,也是印度节日。晚上有游灯。灯车上的是不是都是颜值担当。 ![]() ![]() ![]() ![]() ![]() ![]() ![]() 现在来说一下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工作方面。根据其他驻外的朋友反映,其他国家黑人办事效率真是很低,这里亦如此,嘴里声声说着"just a minute, just now"往往要等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所以每次听到这句话,心里都凉凉。有时候好奇为什么要等这么久呢?通过我的观察,无非是,一拖拖拉拉,找不到笔了,没纸了,诸如此类,浪费了大部分时间;二犹犹豫豫,业务不熟练,实操卡顿;三个人懒散,一副丢了魂儿,心不在焉的样子。 大部分人时间观念比较淡薄,要是谈正事,记得提前跟当地人提前约定好时间,免得“没赶上公交车,睡过头”等等迟到借口一大堆。但有的人还是非常敬业的。反正到最后,我谁都不信了,没一个靠谱的。印第安人比印度裔要好一点,印度裔比非裔要强一点。但是印第安人比较死板,印度裔比较狡猾,非裔比较懒散。 工资方面,每个人都是欲求不满。总觉得薪资对不起自己的工作付出,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当地的工资水平很低,相比来说中国企业薪酬还是高那么一截,但据他们反映,中国人要求多,工作不轻松,哈哈哈哈。从这里也能看出他们的工作观跟我不一样,当地人只求安稳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其他一概不管。这种随性的态度反映到工作上就是,发了工资出去酩酊大醉,第二天不见人,也不请假。他们的工资都是每周一发或两周一发,还经常借钱,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存钱意识。 那里也流行分期付款,开个工作证明等去买个大件,比如好几十万的冰箱电视,百万豪车,哈哈哈哈,边工作边享受。 朋友相处婚恋方面。他们的恋爱观是对我冲击最大的。两人在一起不结婚可以生孩子,甚至好几个;女可以同时脚踏几只船,男的并不介意......原谅我还是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真的是很随性,活出了自我。当地人结婚也有结婚证,找见证人,即可完成。 对华人的态度。先说一个事,记得晚上去酒吧经过一群聚集聊天的路人,他们看到我们一行几个就冲我们吆喝,Chinese,Chinese,尴尬地回声hi,然后他们有一个接着说,They are everywhere, they gonna take over this place.突然很想笑,的确,你们的手机是华为,你们的高档饭店是我们华人开的,你们的超市,各类商店也是,你们的马路机场也是我们修建的,连你们的医院也有我们中国医生给你们看病,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他们酸楚,然而这群柠檬精并不懂得感恩。为什么我们费力不讨好呢?为什么有人仍看不起我们,觉得中国人人傻钱多?还有人问我,中国制造都是这么差,这么便宜吗?我说,不是的,东西都分三六九等,看你能承受什么样的价格。最受伤的一次是路上的陌生人对着你来一句chi-chong,真的是火大,如果你不知道这句话本意是什么,我原谅你;如果你是故意的,fuck you,asshole! 在这里也呼吁国外的同胞们,长点记性,给我们长点脸吧,不要插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要遵守当地习俗法规,因为你真的不是一个人,他们都不会指名道姓,只会说一句Chinese! 反观积极的一面,有的人真会拿你当朋友,不会带有色眼光看你,跟他们相处也很融洽。 法属圭亚那:南美大陆唯一的“自留地”,为何没有独立建国? 在南美大陆中,只有一个地方不是独立的国家,那就是法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现在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由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相当于是法国领土的一部分。 ![]() 法属圭亚那 大航海时代,南美大陆基本上沦为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之后这些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为何只有法属圭亚那这块“自留地”没能独立建国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纳入法国版图 法属圭亚那位于南美大陆的东北部,这里的原住民主要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印第安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以前,这里是不为亚欧大陆国家所熟知的地方。 1498年,哥伦布进行第三次航海探险,欧洲人第一次发现了南美大陆。16世纪初,在哥伦布发现南美大陆以后,作为航海时代先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迅速在南美开展殖民活动,两国基本上瓜分了南美大陆。其中,葡萄牙侵占了巴西,西班牙统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广大地区,而西属圭亚那也在这个时期建立。 16世纪末,作为后起之秀的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也参与到南美殖民地的争夺中来。由此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葡萄牙对圭亚那地区反复争夺,在基础上形成了英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 ![]() 法属圭亚那 如今在圭亚那地区形成了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等国家和地区,不过只有法属圭亚那还属于宗主国,其他地区都已经成为独立的国家。 法国从1604年开始侵入圭亚那地区,并在当地建立定居点,但是由于多个国家对该地区进行争夺,所以直到1814年该地区最后才归属法国。 圭亚那地区原来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法国发现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建立港口条件优良,所以法国就对卡宴地区率先开发,在此建立殖民据点。但是,法国对该地区的开发引起英国和葡萄牙的嫉妒,为了争夺法属圭亚那这块土地,还引发了法国与英葡之间的一场战争。 1809年,拿破仑的法国军团正陷入西班牙战场不能自拔,英国已经在葡萄牙登陆,英葡联军一起在西班牙抗击法国入侵。同时,英国和葡萄牙联合舰队一起攻占法属圭亚那,法国军队虽然在卡宴建立军事据点,但是由于法国忙于同反法同盟作战,无法派出舰队增援法属圭亚那,所以法属圭亚那被英葡联军占领,法国苦心经营多年的殖民地归属葡萄牙。 ![]() 法属圭亚那 但是,拿破仑在第六次同反法同盟的作战中遭遇滑铁卢惨败,法国被迫同反法同盟各国签订《巴黎条约》。欧洲国家为了不过分削弱法国,以免引发法国以后报复,所以适当地照顾法国的利益,将拿破仑战争时期其他国家占领的法国海外殖民地归还给法国,这其中就包括葡萄牙占领的法属圭亚那,法属圭亚那重新回到法国手中。 1946年法国宣布法属圭亚那为法国的“海外省”。从1947年开始法属圭亚那拥有有限的自治权,从此该地区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有两个议员席。1977年法属圭亚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区。 二、法属圭亚那对法国的认同度和依赖性比较高 法国在17世纪到1960年代期间,曾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法国殖民帝国成为仅次于大英帝国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在巅峰时期,法国殖民面积达到1234.7万平方公里。若将法国本土也计算在内,则达到1289.8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总面积的8.6%。 ![]() 法国曾入侵过的地方 但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地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大英帝国在这一时期解体,法国的殖民帝国同样土崩瓦解。法国失去了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叙利亚、摩洛哥等广大的殖民地,只保留了分布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一百多个岛屿及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 在这波世界民族独立浪潮中,英属圭亚那逐步取得自治权,成立自治政府,1966年正式脱离英国而独立,这就是后来的圭亚那共和国。荷属圭亚那也在1975年宣布独立,建立苏里南共和国。按照常理来看,法属圭亚那也可以通过脱离法国而独立建国,然而法属圭亚却没有这样做。 在法国统治期间,曾长期将法属圭亚那当作流放罪犯的地方,所以很多法国白人得以在法属圭亚那定居。不过法国白人并不占多数,只占12%左右,而黑人以及黑白混血人占66%。 1946年,法国将圭亚那升级为法国的海外省以后,1947年又给予法属圭亚那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会两个议员席,大大提升了法属圭亚那在国家中的地位。法属圭亚那的居民拥有法国国籍,居民待遇跟法国本土居民相同,这也使法属圭亚那居民对法国的认同感比较高。再加上,法国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建立一个航天发射场,这个发射场成为欧洲航天发射的重要基地,这为当地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 库鲁航天发射中心 法国是西方发达国家,国民待遇比较好,法属圭亚那作为法国的一部分,可以向享受法国的经济援助和居民补贴,日子过得比较舒服,这也使他们不想脱离法国自己独立建国。 2010年,法国就曾是否向法属圭亚那下放更多的自治权,允许法属圭亚那居民进行全民公投。结果,有48%的法属圭亚那居民参加投票,但是有近70%的投票选民不支持法国政府给予当地政府更多自治权。法属圭亚那居民担心,一旦法国下放更多的自治权,有可能减少中央政府对当地的援助,所以他们宁可放弃更多的自治权,也要享受作为法国公民的良好待遇。 三、法属圭亚那资源和人口条件有限,经济自立性比较差 ![]() 法属圭亚那 法属圭亚那面积8.6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人,经济以农业、林业和渔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法属圭亚那大部分制成品、食品和能源需进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 法属圭亚那面积虽然比较大,但是90%以上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农业主要出产木薯、稻米、玉米、甘蔗和热带硬木和花梨木,工业仅有制糖、酿酒等小工场,矿产主要有铝矾土、高岭土和金矿等。 法属圭亚那的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差,以这样的资源禀赋和人口条件,要想独立建国,那么经济发展水平与圭亚那和苏里南相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圭亚那2018年人均GDP是4635美元,苏里南人均GDP是5950美元,而法国人均GDP高达41464美元。 所以,法属圭亚那居民要想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留在法国要比自己独立建国明智得多。 ![]() 圭亚那:远在南美,第一大族为何是印度裔 ? 南美洲大多数国家为西班牙语国家。但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巴西则以葡萄牙语为母语。南美大陆形成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分庭抗礼的态势。 不过,除西语和葡语之外,南美还有少数国家是不说这两种语言的。原荷兰殖民地——苏里南的母语是荷兰语,原英国殖民地——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以下称圭亚那)的母语是英语。 ![]() ▲南美大陆语言分布,只有圭亚那说英语 圭亚那是唯一一个在南美洲说英语的国家。除了语言不同之外,圭亚那还有一个特点是拥有大量的印度族裔。印度裔占该国总人口(78万)的40%,是该国的第一大族裔。 ![]() ▲圭亚那的印度移民 圭亚那位于西半球,而印度位于东半球,相隔万里。印度后裔是怎样漂洋过海在圭亚那扎根并繁衍生息的呢?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圭亚那的第一大族裔呢? 一、殖民者到来:人口第一次变化 跟南美其他地区一样,圭亚那原本居民是土著印第安人。在哥伦布的船队未到达这里之前,印第安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圭亚那”这个词来自当地的土著语言,意思是“多水之乡”。 ![]() ▲印第安人,圭亚那地区的土著居民 自然地理上的圭亚那,不仅仅包括今天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而是指南美北部的圭亚那高原地区,包括今天的圭亚那、苏里南、法国的海外领地法属圭亚那,以及委内瑞拉和巴西的少部分地区。 ![]() ![]() ▲圭亚那高原的地理位置 实际上,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前,圭亚那高原地区本就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后,因这里地处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南下占领南美大陆的重要节点,成为了西、葡、荷、法、英等殖民大国竞相争夺的目标。 为了争夺圭亚那高原,各国多次兵戎相见。最早在圭亚那高原落脚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来随着西班牙的衰落,受到西班牙统治的荷兰也独立了。独立后的荷兰通过战争,夺取了西班牙在圭亚那高原的部分领土,包括今天的圭亚那和苏里南的部分地区。 ![]() ▲鼎盛时期的荷兰殖民地(绿色和黄色),其中红色部分为荷兰占领圭亚那地区最大的部分 随后,法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圭亚那高原的部分地区,即法属圭亚那。第一次争夺中,各大国在圭亚那地区占得了部分领土。大国兵戎相见,遭殃的就是当地原住民。受战争的摧残和殖民者的屠戮,当地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下降。 圭亚那高原地区地处热带,雨热充足,适合咖啡、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是理想的热带种植园区。热带经济模式成为当时美洲众多殖民地的主要经济形式。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大量人口作为劳动力。 但大国战争和瘟疫导致当地原住民大量减少,劳动力短缺成为制约美洲种植园发展的障碍。从欧洲雇佣劳动力的成本又非常高,因此,殖民当局把剥削的目标放在了非洲,通过黑奴贸易来弥补人口短缺。 ![]() ▲黑奴贸易 从16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的奴隶贩子从非洲海岸,通过挑起部落战争获得黑人奴隶。一场持续了多个世纪的奴隶贸易拉开序幕,大量黑奴被贩卖到美洲种植园,成为了热带庄园的主要劳动力。 ![]() ▲美洲的热带庄园,该地区以黑奴劳动力为主 土著居民的锐减和黑奴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人口构成。在16-19世纪中,黑人逐渐取代印第安人成为了一些地区的主要民族。 也正是在那时,荷属美洲殖民地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关系。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黑奴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但由于实力相距悬殊,都被殖民当局镇压。 热带经济作物为荷兰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荷兰的殖民霸权时刻面临着英国的挑战。英荷之间在贸易、殖民地的竞争上日趋白热化,尤其是圭亚那高原的殖民地。在英荷的多年斗争中,英国战胜了荷兰,逐渐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 ![]() ▲经过英荷战争,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 1814年,荷兰将荷属圭亚那的一部分土地转让给英国,即英属圭亚那,今天的“圭亚那合作国”的原型,后来的荷属圭亚那则是今天的苏里南的原型。 ![]() ▲圭亚那地区瓜分图。其中英属圭亚那(红色)为今天圭亚那原型 二、废奴运动,引进印度契约劳工 英国在占领圭亚那期间,南美大陆就爆发了推翻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9世纪初,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带领下,南美大陆的北部和南部形成了两股抵抗西班牙的力量。在他们的联合打击下,西班牙当局被迫投降,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除了古巴、波多黎各等少数地区之外,大部分都取得了独立。 ![]() ▲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与西属美洲地区不同,葡属殖民地巴西是在葡萄牙王室贵族带领下进行的。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爆发。葡萄牙因为加入反法同盟阵营遭到法国的报复,本土被法国占领。葡萄牙王室逃到巴西。 此时,在西属美洲独立战争的鼓励下,巴西也爆发了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部分葡萄牙王室干脆宣布直接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 ![]() ▲葡萄牙王室佩德罗领导的巴西独立 西属美洲和葡属美洲的独立,一定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尚未独立地区的反抗运动,包括圭亚那。大规模黑奴反抗运动的兴起,严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此外,圭亚那的宗主国——英国早在18世纪60年代就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也带来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他们逐渐登上了英国的政治舞台。 ![]() ▲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获得自由贸易和自由劳动力以得到更多的利润。热带庄园奴隶制的存在则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英国殖民地内废除奴隶制,废奴思想成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 ▲英国的废奴运动 在黑奴起义和废奴思潮的冲击下,英属圭亚那的种植园奴隶制成了众矢之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兴起。1833年,英国颁布了废奴法案,宣布英国殖民地的奴隶制不合法。 废奴运动的到来,让英属圭亚那的种植园黑奴一夜获得解放。很多黑奴成为了自由劳动力,流入到了英国的工厂。废奴运动却也带来了热带种植园劳动力的流失,庄园大量荒芜。但热带作物种植又是英属圭亚那地区经济的命脉。 为了维持热带种植园的运行,则急需引进“契约劳动力”来取代黑奴。中国和印度的大量人口可以有效补充英属圭亚那的劳动力空缺。 ![]() ▲清朝时期的广州。在五口通商之前,只保留了广州一个通商口岸 但中国当时还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从中国引进人口在外交上需要中英政府同意才行。当时清政府实行严格的户籍和海禁政策。除福建、广东以外,出国谋生的人非常少。因此,从中国引进劳工的难度则相当大,且满足不了热带庄园主的需求。 跟中国不同,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一直以来宗教、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地方的王公贵族的权力太大,使得印度在无法集中力量抵抗西方入侵。 ![]() ▲英国占领前的印度。一直没有统一的南亚次大陆地区 英国殖民者正是借助印度复杂的民族、社会矛盾逐渐蚕食了印度领土。19世纪30年代,印度的大部地区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1858年,南亚次大陆全境被英国占领。印度这个人口大国逐渐赢得了种植园主的青睐。 ![]() ▲英国殖民印度地图 三、印度移民:从量变到质变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蒸汽轮船的大量使用减少了殖民地之间的通勤时间。 ![]()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轮船取代了过去的帆船 1838年,第一批印度人从印度抵达英属圭亚那,成为了圭亚那地区的合同劳动工。由于印度和英属圭亚那地区同属热带气候,拥有充足的水热条件,都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印度人适应英属圭亚那的生活并不是一件难事。 ![]() ▲世界气候分布图,印度和圭亚那高原地区同样具备水热条件,使得他们适合热带经济作物成长 从1838-1917年,大约有20多万印度人从印度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移民到英属圭亚那,成为了合约工。印度人成为了当地种植水稻、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的主力军。 ![]() ▲圭亚那高原的热带咖啡种植园 合约到期后,印度后裔不愿意返回印度,而庄园主也不愿意印度劳工离开。因为一旦印度劳工离开这里,他们就要额外付出更多的成本雇佣新劳动力。大量的印度后裔选择了留在英属圭亚那,印度裔人口在近百年时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 ![]() ▲圭亚那的印度移民 虽然欧洲殖民者始终没有放弃引进中国劳动力的努力。但相比印度人来说,中国人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从允许华工出国开始,中国人迁徙到圭亚那的人口大约只有1.5万,相比于印度人20万的数量还是很少。华工始终没有成为主力军。 四、圭亚那独立 从1838年第一批印度移民到来,经历了近百年的生息繁衍,印度裔成为了英属圭亚那的第一大族裔。但这没有改变一个事实:英属圭亚那、荷属圭亚那以及法属圭亚那是南美洲少数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 英属圭亚那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英国的手里。当地经济的收益几乎全进了英国的腰包,印度裔、非洲裔和印第安人受着剥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圭亚那地区的人民争取独立的机会。英国和荷兰都在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 洲部分尚未独立的地区掀起了一股民族解放的浪潮。 ![]() ▲二战后仍未独立的美洲地区(粉色) 在民族主义浪潮的推动下,英属圭亚那各个种族团结起来反对英国的统治。1953年,已无力维持在南美大陆殖民统治的英国承认英属圭亚那建立自治政府,但主权依然在英国手里。 这只是圭亚那人民争取的第一步。在圭亚那人民不懈斗争下,1970年,英属圭亚那宣布成立合作国。1975年,荷属圭亚那也宣布脱离荷兰独立,并改名为苏里南。 ![]() ▲钟阿瑟,圭亚那的第一任总统 至此,南美大陆除了法属圭亚那尚未独立之外,其余的地方均实现了民族独立。 ![]() ▲南美洲只有法国的法属圭亚那(红色)尚未独立 独立后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成为了南美洲唯一的说英语的国家。独立来之不易,为了珍惜这一局面,圭亚那在国徽上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命运”作为自己国家格言。 但独立后的圭亚那依然在经济上面临着严峻困境。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的事实没有改变。如今,圭亚那的人均GDP只有4000多美元,在南美大陆排名相对靠后。要想改变国家整体经济落后的局面,需要圭亚那各个民族的共同努力。 ![]() ▲南美各国人均GDP,圭亚那排名依然靠后(2017) ![]() 南美洲为什么有三个地方叫“圭亚那”? 世界上,重名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比如非洲有两个国家叫“刚果”,有三个国家“几内亚”。除非洲之外,南美洲也有三个地方叫圭亚那,即圭亚那(合众国)、苏里南(原荷属圭亚那)和法属圭亚那。 三个圭亚那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两个分别脱离英国和荷兰独立,另一个则依然留在法国,成为法国的海外大区。 ![]() ▲三个圭亚那 除了英属、法属、荷属之外,南美原本还存在西属和葡属的圭亚那,加起来一共有五个圭亚那。南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圭亚那呢?为什么有的圭亚那消失,有的依然留在原宗主国,而有的却选择了独立? ![]() ▲五个圭亚那 一、瓜分圭亚那,五个圭亚那形成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圭亚那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南美洲北部的高原和沿海地区,主要以河流为界,在自然地理学上叫做“圭亚那地盾”。 ![]() 最早瓜分美洲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大航海时期的开启者,两国在美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双方一度兵戎相见。因两国都是极度狂热的天主教国家,在殖民地争夺问题上,天主教领袖的教皇成为了仲裁者。 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划分出一条从南极到北极的子午线,即“教皇子午线”。但葡萄牙在美洲没有领地,这个方案破产。1494年,在教皇的主持下,两国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以另一条子午线为准划分美洲势力范围。 ![]() ▲两次教皇子午线的划分 1494年的教皇子午线刚好横穿了圭亚那地区,葡萄牙获得了圭亚那高原东部,将它划分在巴西总督辖区的阿马帕州,西班牙则把剩余的圭亚那置于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 16世纪开始,随着西葡的衰落,荷兰、英国和法国也把触手伸到了美洲。虽然美洲被西葡瓜分得到了欧洲列强的默认,但北部的圭亚那地区却成为了列强竞争范围。 1588年,英国通过战胜西班牙,成为新兴殖民帝国。1630年两国签订《马德里条约》,西班牙将西属圭亚那的部分地区割让英国,即“英属圭亚那”成立。 ![]() ▲英西战争,英国战胜西班牙,夺得海上霸权 英国的海上霸权面临着荷兰的竞争。英国通过颁布《航海条例》限制荷兰,两国先后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1663年,英国占领荷兰在北美哈德逊河口的殖民地,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以荷兰的胜利告终,1667年英荷签订《布雷达条约》,英国将英属圭亚那的部分地区割让给荷兰,但作为条件,英国换取哈德逊河口的殖民地,即纽约。“荷属圭亚那”成立。 ![]() ▲荷兰在曼哈顿岛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即后来的纽约 法国也在开始向美洲大陆扩张。1643年,法国占领圭亚那东部的卡宴地区。 法国占领该地引起了英葡两国的不满。葡萄牙以这里是教皇子午线规定的葡萄牙势力范围为由,一直希望夺取这片土地。而英国和法国是老对手,自然不希望法国做大做强,因此极力支持葡萄牙。 18世纪末,法国爆发大革命,欧洲建立反法同盟对抗法国,西葡英三国都加入反法同盟阵营。1809年,英葡两国组成联军,利用法国忙于欧洲战事占领法属圭亚那。 但葡萄牙人对这里的占领没有持续太久。1814年法国战败,战后为了不让法国被过度削弱,保持欧陆平衡,英国却同意将卡宴地区还给法国。自此,“法属圭亚那”确立。 ![]() ▲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法国战败 经历了大国长达几个世纪的争夺,英法荷西葡都没有独占圭亚那地区的能力。南美形成了英属、法属、荷属、西属和葡属五个圭亚那并立的局面。 ![]() ▲五个圭亚那分布图 二、五个变三个 西班牙将西属圭亚那,划分给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委内瑞拉都督辖区,葡萄牙则把圭亚那地区划分在巴西总督辖区,其余三国则单独成立“圭亚那”。 圭亚那地处热带地区,水热资源充足,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但无一例外的是这里的财富都掌握在宗主国手里。19世纪初开始,西属圭亚那所在的新格拉那达总督辖区,在玻利瓦尔的带领下,开启了反西班牙运动。 ![]() ▲南美独立战争领导者-玻利瓦尔 而在南美南部的西属殖民地,则形成了以圣马丁为主的反西班牙势力。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南一北的联合夹击下,西班牙遭遇溃败,西属殖民地纷纷独立。西属圭亚那被并入了到了新独立的国家-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后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体,西属圭亚那并入委内瑞拉)。 葡属圭亚那所在的巴西,此时也发生了反葡斗争。19世纪20年代,葡萄牙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王权旁落。为保护王室的权力,留守巴西的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葡属圭亚那划分给巴西。 ![]() ▲巴西帝国第一任皇帝,原葡萄牙王子 西属和葡属美洲独立影响到了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殖民统治。英属、法属和荷属圭亚那人民也纷纷起义,加入到反抗斗争中。然而三地人民的反抗不像西葡殖民地那样联合作战,而是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境地。 相比于衰落中的西葡,英法荷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实力。三个圭亚那的反抗斗争无一例外被镇压。从19世纪20年代到二战后,南美一直保持了除三个圭亚那是殖民地之外,其余地区均是独立国家的格局。 ![]() ▲1823年,英属圭亚那奴隶起义 三、二战后的不同选择 五国为了瓜分圭亚那,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该地土著人口急剧下降,为弥补劳动力人口的短缺,英法荷都从其他的殖民地引入劳动力。 英国主要从印度引进劳动力。从1838年到1917年,约有20万印度劳工到达英属圭亚那。荷兰主要从印尼的爪哇岛(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和印度引进劳动力人口。 因此,在英属和荷属圭亚那,印度裔占据着主要比例。法国则主要从非洲引进劳动力,法属圭亚那的人口以非洲后裔和法国非洲黑白混血为主。 ![]() ▲苏里南(荷属圭亚那)人口比例,大多为掠夺的劳工后裔 当时选择移民的人们,本国经济状况落后,因此来到圭亚那也是为了更好的谋生,他们抵抗宗主国的情绪,没有西葡殖民地的人民强烈。 但面对宗主国长期的压迫,越来越多人开始觉醒。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席卷世界,英属和荷属圭亚那人民掀起解放运动。 面对圭亚那地区的独立运动,英荷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受到二战打击严重的英国也希望顺势摆脱庞大殖民地的财务负担。1961年,英国赋予了他们有限自治权,改称“圭亚那”,但权力依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 ▲二战后,拉丁美洲解放图(红色为尚未独立的地区,但法属圭亚那因属于海外省,严格意义上属于法国领土一部分) 1962年至1964年,圭亚那爆发三次大罢工和暴乱,要求英国给予圭亚那独立权。为缓解紧张局势,1966年英国通过《1966年圭亚那独立法》,将圭亚那从一个半独立的自治领,变成独立的英联邦国家。 《圭亚那独立法》的出台只是圭亚那人民争取独立的第一步。1970年,圭亚那宣布退出英联邦,成立“圭亚那合作国”。 而荷属圭亚那的斗争则更加漫长。20世纪20年代,荷属圭亚那发现了铝矾土资源,使得当地从热带作物种植区变成了矿区。丰富的铝矾土资源,刺激了荷兰重新控制这里的欲望。 ![]() 1945年,荷兰给予荷属圭亚那普选权,但普选权并不意味着荷兰要放弃这里。为了独占当地矿产资源,荷兰于1954年将荷属圭亚那变成了海外自治省,控制这里的防卫和外交权。 但受到民族解放浪潮影响的人民依旧举行各种抗争,在“去殖民化”的影响下,此时荷兰已无任何道义去镇压。1975年11月25日,荷兰不得不承认其独立,荷属圭亚那改名为“苏里南”。 ![]() ▲1975年,荷兰承认苏里南独立 不过,法属圭亚那二战后没有选择独立,而是在1946年成为了法国的海外省,正式宣布了对法属圭亚那实行管辖权。1947年,法国赋予法属圭亚那两个参政席,法属圭亚那获得了在与法国本土其他地区一样的权利。 为巩固的统治,法国取消了对海外省的歧视的政策。1977年,法属圭亚那成为法国的海外大区。至此,法属圭亚那居民享受和法国本土居民同样的待遇。 除政治上逐渐趋同法国本土的政策外,法属圭亚那经济对法国的高度依赖,也是其没有独立的原因。与圭亚那(21万平方公里)和苏里南(16.4万平方公里)相比,法属圭亚那(8万平方公里)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市场小。 二战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席卷了全球。为了争夺太空的主导权,各大国都开始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法国亦不例外。 ![]() ▲法国在法属圭亚那建立的欧洲航天中心 法属圭亚那因地处低纬,有利于火箭发射,成为了法国理想的航天基地。1968年,法国在这里建立起“欧洲航天中心”,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欧盟和欧元区的成立,法属圭亚那是法国的海外领土,也成为了欧盟和欧元区的一部分,目前法属圭亚那已经成为了南美洲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人均GDP高达18000美元,是南美洲最高的地区。如果法属圭亚那人民选择独立,恐怕这样的发展程度是很难凭自己实力达到的。 裸鼻雀科大全 ![]() 裸鼻雀科(学名:Thraupidae)是鸟纲雀形目的一科,裸鼻雀又叫做唐纳雀。是新大陆多种产于森林及庭园的鸣禽的统称,包括300多种,分布范围限于南北美洲。热带种类为非候鸟,但会随季节变化而在分布区内进行局部转移。有不少种类为海拔性候鸟,如燕嘴唐纳雀非繁殖期生活在暖和的低地中,营巢繁殖时会迁徙至南美北部高度介于800~1,800米的山区。有部分种类会迁徙到温带地区繁殖,其中在北美繁殖的有黄腹丽唐纳雀、猩红丽唐纳雀和玫红丽唐纳雀,在南美南部繁殖的有橙腹裸鼻雀和数种食籽雀种类。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裸鼻雀科(Thraupidae) ![]() 棕榈裸鼻雀(学名:Thraupis palmarum,英文名:Palm Tanager)是裸鼻雀科裸鼻雀属的鸟类。 地理分布 ![]() 裸鼻雀科 裸鼻雀科分布地南美、中美、北美以及加勒比群岛。此外,另有三个种类限于南大西洋的岛屿上。大部分种类见于南美,以安第斯山脉地区尤为集中。 生长繁殖 ![]() 裸鼻雀科 多数裸鼻雀科种类的繁殖生物学鲜为人知。温带种类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初夏,那时气温变暖,昆虫丰盛。热带种类的繁殖与干湿季节的变化保持一致。在一些食蜜种类中,繁殖期与植物的开花期关系密切。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殖活动都出现在食物资源最繁盛期间。 中南美洲的小型种类蓝黑草鹀有明显的求偶炫耀行为:在栖木上利用翅膀跳30~45厘米高,然后落回原处,同时常发出嗡嗡的“tzee-ep”声。 黄腹丽唐纳雀等北美种类通过鸣啭来维护领域,它们被认为在过冬地也会维护领域。其他领域性种类还有某些刺花鸟,它们不但抵制同种成员而且抵制其他种类进入领域。但总体而言,裸鼻雀科的领域性问题为人知之不多。 单配制似乎是大部分种类的一般选择,尽管在灰蓝裸鼻雀和红腰厚嘴唐纳雀等种类中也观察到有多配制现象。多数种类筑敞开的杯形巢,通常位于树上或灌木上;少数种类筑于地面。燕嘴唐纳雀则与众不同,将巢筑于悬崖、泥岸、石墙等处的天然或人工洞穴中,它们会挖一条长达2米的入口通道,末端才是浅杯形巢。也有许多种类不筑杯形巢,如歌雀类和绿雀类的29个种类筑球状的圆顶巢,入口在侧面。而达尔文雀类及其密切亲缘种类的巢还覆盖。 在多数种类中,雌鸟单独筑巢;但也有不少种类的两性一起参与。窝卵数一般为2~3枚,不过在歌雀类和绿雀类中平均可达4~5枚。卵产于清晨,通常连续每天产一枚。在绝大部分种类中,雌鸟单独孵卵;有一个例外为鸫唐纳雀,在这一种类中,雌雄鸟都会孵卵。 卵的孵化期根据巢的形态和位置不同而各异。在红腰厚嘴唐纳雀和绯背厚嘴唐纳雀筑于低处的敞开厚壁巢中,卵的孵化期为12天;在银喉唐加拉雀和其他唐加拉雀种类的小型苔藓巢中(通常相对离地面更高且更不容易发现),则需要13~14天;而在歌雀类筑于裂缝内的覆盖巢中(入口在侧面),孵化期延长至15~18天。 几乎在所有的种类中,双亲都会共同喂雏,但只有雌鸟育雏。刺花鸟类、歌雀类和绿雀类通过回吐方式喂雏而非直接从嘴中喂食。某些种类会实行协作繁殖,协助者被认为是亲鸟前一窝雏的后代。如有时可见到一只着未成鸟体羽的金头唐加拉雀协助其亲鸟给下一窝雏喂食。在这一种类及其他部分唐加拉雀种类中,会出现三、四只成鸟照顾一、两只雏鸟的情况。 雏鸟的留巢期和卵的孵化期一样各不相同。在相对更容易受袭击的低处敞开巢中,雏鸟留巢期较短,为11或12天;在离地面较高的巢中,雏鸟可能会呆上14~15天;在歌雀类和绿雀类的覆盖巢中,雏鸟则会生活19~24天才离巢。 裸鼻雀科的种类一般具群居性。在非繁殖期,它们常成十只以内的小群活动;而单一种类的大群则较为少见。少数种类,如某些刺花鸟,为独居性。在热带地区,多数种类会加入混合种类的觅食群中,并常为群内的核心成员。 裸鼻雀科通过鸣啭、鸣声和行为炫耀来进行交流。这些炫耀,无论是用以求偶还是为维护领域,都常常有意展示它们体羽中醒目的部分。如红脚旋蜜雀的雄鸟会举起翅膀,炫耀黄色的翼下覆羽;银嘴唐纳雀会竖起喙,露出蓝白色的下颌延伸部分;燕嘴唐纳雀则会进行集体炫耀:在栖木上面对面或靠得很近,然后同时一起“行屈膝礼”或上下深鞠躬。 保护现状 裸鼻雀科中有诸多受胁种类,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的破坏。有少数种类,特别是Sporophila属的食籽雀类,被广泛诱捕用以笼鸟交易。有许多种类,包括达尔文雀类、圣卢西亚黑雀和高夫岛雀,都仅限于岛屿;由于分布有限,很容易受到引入的天敌及竞争者的威胁。还有不少大陆种类,如黑金唐纳雀、红喉唐纳雀和七彩唐加拉雀,同样因仅分布在少数几个区域而处境危险。 裸鼻雀科的部分种类 104属413种。属、种包括: 曲嘴森莺(Coerebaflaveola)、黑金唐纳雀(Bangsiamelanochlamys)、橙腹裸鼻雀(Thraupisbonariensis)、灰蓝裸鼻雀(T.episcopus)、蓝黑草鹀(Volatiniajacarina)、牛雀类(Loxigilla属和Melopyrrha属)、红喉唐纳雀(Nemosiarourei)、绿雀类(Chlorophonia属)、锥嘴唐纳雀(Conothraupismesoleuca)、绯背厚嘴唐纳雀(Ramphocelusdimidiatus)、红腰厚嘴唐纳雀(R.passerinii)、银嘴唐纳雀(R.carbo)、锥嘴雀类(Dacnis属)、达尔文雀类(Geospiza属、Camarhynchus属、Certhidea属和Pinaroloxias属)、尖嘴地雀(Geospizadifficilis)、大树雀(Camarhynchuspsittacula)、红树林树雀(C.heliobates)、植食树雀(C.crassirostris)、拟鴷树雀(C.pallidus)、莺雀(Certhideaolivacea)、歌雀类(Euphonia属)、刺花鸟类(Diglossa属)、金头唐加拉雀(Tangaralarvata)、仙唐加拉雀(T.chilensis)、七彩唐加拉雀(T.fastuosa)、银喉唐加拉雀(T.icterocephala)、高夫岛雀(Rowettiagoughensis)、灰头唐纳雀(Eucometispenicillata)、旋蜜雀类(Cyanerpes属)、红脚旋蜜雀(C.cyaneus)、大嘴籽雀(Oryzoboruscrassirostris)、鸫唐纳雀(Rhodinocichlarosea)、猩红丽唐纳雀(Pirangaolivacea)、玫红丽唐纳雀(P.rubra)、黄腹丽唐纳雀(P.ludoviciana)、食籽雀类(Sporophila属)、圣卢西亚黑雀(Melanospizarichardsoni)、燕嘴唐纳雀(Tersinaviridis)、白顶唐纳雀(Sericossyphaalbocristata)等。 裸鼻雀科鸟类大全 ![]() 裸鼻雀科:褐唐纳雀属 学名:Orchesticus ![]() 裸鼻雀科:蜡嘴 鹀属 学名:Paroaria ![]() 裸鼻雀科:黄棕唐纳雀属 学名:Schistochlamys ![]() 裸鼻雀科:鹊色唐纳雀属学名:Cissopis裸鼻雀科:黑白唐纳雀属 学名:Conothraupis ![]() 裸鼻雀科:红嘴唐纳雀属 学名:Lamprospiza裸鼻雀科:朱喉唐纳雀属 学名:Compsothraupis裸鼻雀科:白顶唐纳雀属 学名:Sericossypha 裸鼻雀科:黑顶唐纳雀属学名:Nemosia裸鼻雀科:棕冠唐纳雀属 学名:Creurgops ![]() 裸鼻雀科:乌脸唐纳雀属 学名:Mitrospingus 裸鼻雀科:巴西绿唐纳雀属 学名:Orthogonys ![]() 裸鼻雀科:灰头薮唐纳雀属学名:Cnemoscopus裸鼻雀科:灰背雀属 学名:Thlypopsis ![]() 裸鼻雀科:栗头唐纳雀属学名:Pyrrhocoma裸鼻雀科:白腰唐纳雀属 学名:Cypsnagra裸鼻雀科:秘鲁森雀属 学名:Nephelornis ![]() 裸鼻雀科:黑脸唐拉格雀属 学名:Trichothraupis ![]() 裸鼻雀科:灰头唐纳雀属 学名:Eucometis ![]() 裸鼻雀科:黑唐纳雀属 学名:Tachyphonus ![]() 裸鼻雀科:唐纳鵙属 学名:Lanio 裸鼻雀科:厚嘴唐纳雀属 学名:Ramphocelus ![]() 裸鼻雀科:裸鼻雀属 学名:Thraupis 裸鼻雀科:朱红唐纳雀属 学名:Calochaetes裸鼻雀科:蓝背唐纳雀属 学名:Cyanicterus ![]() 裸鼻雀科:金唐纳雀属 学名:Bangsia裸鼻雀科:橙喉唐纳雀属 学名:Wetmorethraupis ![]() 裸鼻雀科:山裸鼻雀属 学名:Buthraupis ![]() 裸鼻雀科:岭裸鼻雀属 学名:Anisognathus ![]() 裸鼻雀科:草绿唐纳雀属 学名:Chlorornis 裸鼻雀科:棕胸山裸鼻雀属学名:Dubusia裸鼻雀科:栗腹唐纳雀属 学名:Delothraupis ![]() 裸鼻雀科:凤冠裸鼻雀属 学名:Stephanophorus ![]() 裸鼻雀科:彩裸鼻雀属 学名:Iridosornis ![]() 裸鼻雀科:黄胸裸鼻雀属学名:Pipraeidea裸鼻雀科:白斑唐纳雀属学名:Neothraupis 裸鼻雀科:辉绿唐纳雀属学名:Chlorochrysa裸鼻雀科:唐加拉雀属 学名:Tangara ![]() 裸鼻雀科:燕嘴唐纳雀属学名:Tersina ![]() 裸鼻雀科:蓝锥嘴雀属学名:Dacnis ![]() 裸鼻雀科:蓝旋蜜雀属学名:Cyanerpes ![]() 裸鼻雀科:绿旋蜜雀属 学名:Chlorophanes裸鼻雀科:金领旋蜜雀属 学名:Iridophanes裸鼻雀科:红眉唐纳雀属 学名:Heterospingus ![]() 裸鼻雀科:黄嘴裸鼻雀属 学名:Hemithraupis裸鼻雀科:黑黄唐纳雀属 学名:Chrysothlypis ![]() 裸鼻雀科:拟山雀锥嘴雀属 学名:Xenodacnis 裸鼻雀科:锥嘴雀属 学名:Conirostrum裸鼻雀科:巨锥嘴雀属 学名:Oreomanes裸鼻雀科:刺花鸟属 学名:Diglossa 裸鼻雀科:黑背丛雀属 学名:Urothraupis 裸鼻雀科:拟唐纳雀属 学名:Oreothraupis 裸鼻雀科:煤冠雀属 学名:Charitospiza 裸鼻雀科:彩雀属 学名:Saltatricula ![]() 裸鼻雀科:花脸雀属 学名:Coryphaspiza ![]() 裸鼻雀科:红顶雀属 学名:Coryphospingus 裸鼻雀科:红胸雀属 学名:Rhodospingus ![]() 裸鼻雀科:岭雀鹀属 学名:Phrygilus 裸鼻雀科:黑喉雀鹀属 学名:Melanodera ![]() 裸鼻雀科:纯灰雀鹀属 学名:Haplospiza ![]() 裸鼻雀科:尖嘴雀鹀属 学名:Acanthidops 裸鼻雀科:黑冠雀鹀属 学名:Lophospingus ![]() 裸鼻雀科:长尾芦雀属 学名:Donacospiza ![]() 裸鼻雀科:高夫岛雀属 学名:Rowettia ![]() 裸鼻雀科:岛雀属 学名:Nesospiza 裸鼻雀科:迪卡雀属 学名:Diuca ![]() 裸鼻雀科:短尾雀鹀属 学名:Idiopsar 裸鼻雀科:灰雀鹀属 学名:Piezorina ![]() 裸鼻雀科:细嘴雀鹀属 学名:Xenospingus 裸鼻雀科:印加雀属 学名:Incaspiza ![]() 裸鼻雀科:歌鹀属 学名:Poospiza 裸鼻雀科:棕歌鹀属 学名:Compsospiza ![]() 裸鼻雀科:黄雀鹀属 学名:Sicalis 裸鼻雀科:楔尾草鹀属 学名:Emberizoides ![]() 裸鼻雀科:南美草鹀属 学名:Embernagra ![]() 裸鼻雀科:蓝黑草鹀属 学名:Volatinia ![]() 裸鼻雀科:食籽雀属 学名:Sporophila ![]() 裸鼻雀科:小籽雀属 学名:Oryzoborus ![]() 裸鼻雀科:古巴黑雀属 学名:Melopyrrha 裸鼻雀科:白枕籽雀 属学名:Dolospingus裸鼻雀科:栗臀雀属 学名:Catamenia ![]() 裸鼻雀科:南美草雀属学名:Tiaris裸鼻雀科:黄肩草雀属 学名:Loxipasser ![]() 裸鼻雀科:牛雀属 学名:Loxigilla ![]() 裸鼻雀科:橙喉雀属学名:Euneornis裸鼻雀科:圣卢西亚黑雀属 学名:Melanospiza ![]() 裸鼻雀科:加拉帕戈斯地雀属 学名:Geospiza ![]() 裸鼻雀科:植食树雀属 学名:Platyspiza 裸鼻雀科:加拉帕戈斯树雀属 学名:Camarhynchus ![]() 裸鼻雀科:加拉帕戈斯莺雀属 学名:Certhidea裸鼻雀科:可岛雀属 学名:Pinaroloxias ![]() 裸鼻雀科:波多黎各 唐纳雀属 学名:Nesospingus 裸鼻雀科:棕榈唐纳雀属 学名:Phaenicophilus裸鼻雀科:拟鵖唐纳雀属 学名:Calyptophilus ![]() 裸鼻雀科:纹头唐纳雀属 学名:Spindalis裸鼻雀科:鸫唐纳雀属 学名:Rhodinocichl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