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多项政策直达 推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

 网络营销袁帅 2023-08-07 发布于北京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民营经济31条”的发布,多项利好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密集发布,金融财政政策协调配合,为民营企业家注入一针强心剂。

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方面,专家建议金融机构在落实政策的同时,解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聚焦企业关注,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做“政策包”“服务包”,协调解决企业在用工、资金、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全面激发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图为位于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的南通远景电工器材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赶制电磁线订单。(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继续延续

今年以来,我国延续优化、创新实施税费优惠政策,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包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7049亿元,占比76%。

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体,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8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延续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费支持,并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8月3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多条公告,提出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两部门还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单户授信小于100万元(含本数),或者没有授信额度,单户贷款合同金额且贷款余额在1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按照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政府通过减少税费负担,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和便利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表明,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魏岩表示,税费优惠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是直接有效和公平的惠企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将实打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更好提振信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今年以来,央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8月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要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支持银行合理管控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已累计提供激励资金398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增加普惠小微贷款222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00亿元。邹澜表示,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至2024年末,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其稳企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记者表示,在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的模式上,应重点用好用足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的机会,优化商行+投行的综合服务方案,在推进存量盘活、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同时,积极支持新项目建设,并通过产业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金融服务,强化综合赋能。

8月3日,央行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潘功胜表示,后续央行将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商业银行优化内控管理制度,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加强典型经验推广。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强化金融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专家建议:灵活精准提供金融服务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责无旁贷。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表示,未来中国金融业要全面提升支持民营实体经济的效能,就必须在支持模式创新上下功夫,真正把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大数据研发以及客户群体维护方面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支持民营经济主体发展上来,真正拿出契合广大中小微企业需求、能迫切解决其发展需要的爆款产品来。

在8月3日召开的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上,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表示,将切实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提升民营企业贷款稳定性,扩大小微企业授信覆盖面,支持民营企业债券承销发行。

全国工商联、中国银行业协会在7月31日发布2023年“助微计划”倡议书,提出共同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共助小微加速回暖复苏,推广“信易贷”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为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认为,对于银行来说,下阶段继续探索破解之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产品和服务;二是深化对民营企业的了解,建立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决策准确性;三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与政府、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方法,针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给予重点支持,让更多保险类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实体经济的运转中来,免除企业经营者的后顾之忧。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认为,金融机构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以上来源 | 中国商报 记者 | 马文博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副主任袁帅表示,金融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存在的堵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营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不足,存在较高的融资门槛和严格的审批标准。

银行对民营企业了解不深入,缺乏对其真实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的准确评估,导致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

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更倾向于支持国有企业,这也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

近年来,银行通过加大和工商联合作、上线相关评价体系推动特定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等措施,具有以下优势:

加大和工商联合作可以增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了解和信任,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上线相关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对企业综合评价,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决策准确性。

推动特定领域民营企业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银行来说,下阶段应如何继续探索破解之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深化对民营企业的了解,建立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信贷决策准确性。

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与政府、工商联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民营经济,不仅能够拉动就业,刺激消费,增加投资,而且还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持续性的积极效应。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消费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通过创新、改革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绩效,提高消费品质量,拓宽消费渠道,提高消费水平,拓宽消费市场,改变消费方式,拓宽消费空间,从而促进消费。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既能激发投资活动,也能增加投资的效率。民营企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消费市场,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