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金钱观

 率性而为 2023-08-07 发布于河北

这段时间阅读了摩根·豪泽尔所写的《金钱心理学》。摩根·豪泽尔是合作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的合伙人、知名理财网站“彩衣弄臣”(The Motley Fool)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专栏作家,本书是作者对自己金钱观的论述。

图片

读了第一章我就疯狂爱上了这本书,因为书中论述的就是我自己的金钱观!一直以来,我苦恼于无法系统的跟周边的亲人解释我的金钱观,一直被我老婆视为“财奴”,认为我舍不得花钱。然而,现在我可以借助这本书的内容系统的跟别人解释了:

首先,我们努力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由,即可以自由的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书中的原话是:

不是工资多少,不是房子大小,也不是工作好坏,而是对自己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拥有掌控能力。这是生活中决定幸福感的通用变量。

这一点其实跟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幸福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在《资本后世界》中也是一样的观点。我们目前整个社会都是基于亚当斯密的经典经济学理论所构建的社会,经典经济学提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只有人民不断消费才能使得经济不断发展。这使得传统观点教育我们,只有不断消费才能获得幸福,工作就是为了买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上更贵的学校。但这也就导致现在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而不得不从事自己厌恶的工作。真正的幸福是来自于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基础上能自主选择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和生活,而只有足够的积蓄才能让你有选择的资本。

其次,高收入不等于富有。高收入说明的是你当下的收入水平;富有,说明的是你的积蓄。所以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不代表很富有,因为可能收入多花得多最终其实也没有什么积蓄。因此,这里就引导出书中提到的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追求的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要比周围的人“更好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幸福是来自于自身的自由。因此很有必要改变我们对外在物品的看法,在书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一个开着价值10万美元的豪车的人可能的确是个富翁,但在关于他们财富的数据中,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只有:在购买这辆车后,他拥有的财富总额减少了10万美元(或者说,是负债多了10万美元)。这就是我们能确定的全部了。我们总是喜欢用看到的东西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因为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银行账户或经纪账户结单,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例如车子、房子或社交网络上的照片。

当调整了自己的思考角度之后,一切都不一样。这么多年来周边的朋友一直吐槽我穿衣很土、有条件也不买房买车,其实是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用不上,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自己用不上的事情上呢?别人买车买房是别人的事,跟我没啥关系。

再次,重视积累的力量。在刚开始积蓄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自我怀疑的,因为这个时候的绝对金额肯定很少:“我现在存下的这点钱能干什么?吃一顿饭就没有了!”其实任何事物开始之前都是渺小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变成庞然大物。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巴菲特的鲜为人知的一个事实:

巴菲特拥有如此巨额的财富,并不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优秀的投资家,更是因为他卓越的投资生涯从他还是个孩子时就开始了。在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沃伦·巴菲特拥有的金融净资产为845亿,其中的842亿是在50岁之后赚到的,其中的815亿则是在65岁后赚到的——他从可以去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开始,赚到了这么多。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当中,他一直是一个现象级的投资者。如果他从30岁左右才开始投资,到60岁时便选择了退休,那么知道他的人可能会寥寥无几。

所以,我们也一样,无论看起来多么的微不足道都要开始积蓄,而积蓄之后可以参考作者的做法,将积蓄投入到代表整个宏观经济的指数基金中,只要未来经济是持续增长的必然能享受到指数基金的复利增长。而这一点也不只适用于金钱,也适应于我们日常学习中。比如学英语,虽然一开始无论怎么努力似乎都看不到效果,但只要拉长时间,从三五年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跟刚开始时的自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后,这本书也就不到 200页,而且内容写的极为通俗, 诚挚推荐每位小伙伴都翻阅一下,相信对大家形成自己的财富观将有巨大的帮助!


我是谢晓海,这是我的第170篇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