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诗人的一首冷门立秋诗,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云端书馆 2023-08-07 发布于河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宣府逢立秋》

计东〔明代〕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抟。

这首诗的大意是:

爽朗的秋天气象是我所喜爱的,只是边塞的寒气来得太早。

早就习惯了在三伏天披上皮衣,夜里五更盖着被子入睡。

风从长城那边吹来,天空连着大漠显得宽阔。

羡慕那些翱翔天际的鹰隼,它们挥动强健的双翼,搏击长空。

计东,明末清初学者,江南吴江人,字甫草,号改亭。明诸生。明末时,曾献策于史可法,不能用。

入清后参加科举,为顺治十四年举人。三十三岁时遭“江南奏销案”,被革除举人身份。曾从汤斌讲理学,从汪琬授古文义法。

他纵游四方,与贤士交往。友人吴兆骞远戍关外,为恤其家,且以女许配其子。诗文有奇气。著有《改亭集》。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古人多把秋天看作一个令人哀伤的季节,但计东却一反古人传统认识,对“秋气”表示了由衷的喜爱。可虽然如此,“边城”宣府的寒意也来得太早了。

一个“太”字即说明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诧异。这一联使我们对宣化地区气候凉爽,立秋早寒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对边城早寒的情况进一步加以说明:当地人民习惯于三伏天白天披着裘,晚上拥着被。

清晨寒冷时,用以御寒,中午稍热时,即又脱去。到了晚上如果不拥被,那么天将明时的寒气,就会让人无法入睡。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描画了边城地区壮阔的自然风貌,带给读者一种阔大的胸怀,豪爽的精神,带有北方地区明显的地域特征。

诗人看到这雄伟景色,心胸顿时为之宽敞,精神无疑也为之一振,积极入世之心,重又占据了诗人之心。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抟”,诗人面对这雄伟的长城和辽阔的“大漠”,产生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于是他把这种思想感情寄于对“鹰隼”的羡慕,他要象鹰隼那样展开健壮的双翅,凭借风力,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直迫云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宣府的早寒与雄健宽广的风光,然而在寒冷与苍劲的境界中,诗人以婉曲见意,倾吐了自己的心胸,在语言上又疏朗清淡,不假雕饰,充分地表现了作者凄冷萧瑟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