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奎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书育人

 梅州文学网 2023-08-07 发布于广东

  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此书共有61篇目,是由家人互动与成长的诸多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我选择阅读此书是教育局推荐的书目之一,觉得最大的启迪是站在学生(孩子)的角度去开展教书育人活动。

  在我们成人的的眼里,孩子是“玩泥沙”的,没有定型。孩子们思考问题往往不严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通常令人费解,然而作为教师也能从孩子那里学到一些自己所要的东西。

  我是抽空阅读《向孩子学习》一书的。唐人李涉的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忙中偷闲去领会书中孩子的所思所想。我觉得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享受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较量,甚至斤斤计较,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常乐,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无比,好几天“作梦还在笑”;比如亲情抚恤,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可怜到没几分钟;比如运动健康,美国医学博士指出,“让孩子参加运动锻炼本身是不能够告诉、教育孩子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家长尤其是爸爸通过本身的运动锻炼行为和对待运动锻炼的态度来树立其良好的榜样,并且陪伴孩子一起进行身体锻炼时,孩子们对于运动锻炼的认知才会受到真正的影响,他们才会真正明白他们进行运动锻炼的目的,以及他们应该要在运动锻炼上达到的目标。以上撰述表明,许多许多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有正因为如此,成年人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等等,就没有必要和孩子们说三道四或胡作非为,要懂得亲情无价的道理。

  作为成年人,从教育是一种习惯培养,更是一种习性保留的角度思考,留住孩子们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阻止和扼杀它们的天性。当孩子冷不防就有问题要问时,我们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开心得手舞足蹈时,要防止自己心绪不佳而呵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美食时,不要把他们当作小宠物而不重视;当孩子要你陪伴他玩耍,不能找借口推三搪四的,不予理睬。我觉得教师要明了“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的意义,好好学习,认真教学,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否则我们难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谈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通向明天的大路时,我们为人父母的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意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采取争论、借鉴、修正等方式方法,没能及时进入到父母的角色,使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我们呼吁并郑重地提出,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生活中,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让我们反省和思量。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至于父子、母子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向孩子学习》一书隐约可以体会到“关系第一,知识第二”。我在认同的同时,也反思了自身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我们往往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要知道他们能够自己思考和表达,要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我在平时也很重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不压抑、束缚学生,而是唤醒和养护学生,在自己的心中时刻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经常与学生谈心,和学生一起感受和体验,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体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和泄气时的心情,及时给学生以关心、帮助、鼓励和启迪,去感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真正去体会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创造和选择,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刻注意师生交往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对我就比较尊重和信赖,就会用勤奋学习来回答我对他们的关心与期待,从而营造出一种“平等、宽松,富于和谐、真诚、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

  只有尊重学生(孩子)的人格,让学生(孩子)感觉到自己和教师(父母)是平等的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父母子女)关系。理论的层面是这样描述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来自有机体的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当这些系统受到积极的刺激时,人们就会为了妥善处理自己的学习并保持良好的进展而努力工作。而这种积极的刺激来自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他(她)对课程的兴趣以及他(她)和老师之间、同学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这里的关系是学生学习能够发生的基础。关系第一,知识第二,教师如果不将这些关系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就很难发展起来。

  可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因为事务多或者其他的因素,会对个别学生缺乏耐心,在言语上和细节上关心不够,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激发不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换一个角度去教学,我们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柳馨梦;校对:林诗晴

策划:黄健峰;责编:廖秋香;

延伸阅读

钟奎华║《雨中守望的鸟》外二首(诗)

钟奎华║井冈山—南昌—庐山游记

钟奎华║《小暑水果采收忙》外一首(诗)

钟奎华║龙腾山海乐悠悠(上)

钟奎华║龙腾山海乐悠悠(中)

钟奎华║龙腾山海乐悠悠(下)

钟奎华║木棉树下的荷花开了

钟奎华║我们是守望者

钟奎华║《闲行花地河》外一首(诗)

钟奎华║大暑(诗词二首)

作者简介

钟奎华,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人,笔名土圭垚,文柯。增城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旅游、书法和摄影,坚持写作四十多年。多篇作品收录于《增城日报》《梅州文学网》《海珠文学》《澧水之水》《荔乡情》《南粤作家》《神州文艺》《作家作品》《丹荔》《杨梅》等报刊杂志或网络微刊,数篇征文在比赛中获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