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舒服,但不烦恼

 以仁通志 2023-08-07 发布于陕西

周末感冒了,来得有些莫名其妙,中午还精神抖擞,下午就开始流鼻涕,我知道这是感冒的前奏,即使喝药也阻挡不了。最近在看《金刚经》和王阳明的心学,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将这些看起来玄妙的智慧运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我认为很有必要,这也是圣贤经典的价值所在。

《金刚经》是一本越看越神奇的书,它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认为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虚妄而不真实的,按照这个说法,我的感冒也是一个虚妄的相,既然是虚妄的,我就不应该为此烦恼,可是我明显感受到感冒带来的不舒服,以及不舒服带来的烦恼,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出在我没有真正理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用王阳明的话来讲,就是知与行没有合一,为什么没有合一呢?尽管我的头脑理解了这句话,但我的感受与我理解的不一致。按照《金刚经》的说法,感冒是一个“相”,是不真实的,可是身体明确告诉我它很真实,因为感冒让我不舒服。究竟是《金刚经》错了,还是我身体的感受错了?

答案是都没错,《金刚经》所说的真与假,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真货与假货,它说的“真”是指永恒不变,它说的“假”是指变幻无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里的虚妄就是变幻无常,也就是假,这句话是说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东西都是变幻无常的,以感冒来说,尽管它让我不舒服,但它不会永恒的存在下去,迟早会消失的,到时候我会变成一个健康的人,当然了,健康也不会永恒的存在下去,我会再次生病,然后循环交替。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处于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人产生了分别心,认为健康是好的,期待自己永远健康;认为生病是坏的,期待自己永远不生病。这就好比春夏秋冬原本会自然的切换,可是你特别喜欢春天,期待春天一直维持下去,这样的期待是虚妄的,肯定会落空,然后感到烦恼。换句话说,事物一直处于流动的变化中,而人期待它永远停留在某个点上,或者期待它永远不接触某个点,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人感冒的时候之所以烦恼,不是因为他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期待自己永远健康),而是因为感冒带来了身体上的不舒服,是这种不舒服让他烦恼。对此我想说,不舒服和烦恼是两回事,生病后感到不舒服是身体的正常感受,是一个事实,而烦恼则是人对事实产生错误认知的结果。比如人在感冒后会产生一些症状,比如咳嗽、头昏,这叫做不舒服。面对这个不舒服,如果你能理解背后的原因并接受它,你就不会烦恼。如果你不能理解背后的原因而给出错误的理解,进而不接受它,你就会感到烦恼。

在我看来,《金刚经》是解决人内心的烦恼的,而不是来解决人身体上的不舒服的。它不能消除一个人生病后带来的不舒服,但可以让人在不舒服身体状况下没有烦恼。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举个例子来说,夏日炎炎,你在太阳底下暴晒而中暑,你肯定会感到不舒服,比如头昏、恶心、无力,即使你有圣人一样的境界,你依然会感到不舒服,因为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面对这种不舒服,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你是否烦恼,如果你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遭遇暴晒,或者认为自己不该遭受这样的暴晒,或者认为这样的暴晒是别人造成的,或者抱怨太阳为什么这样大,或者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一副好身体……你心中产生的诸如此类无法改变你已中暑这一事实的想法,都会让你烦恼。与其如此,不如接受你已中暑这一事实,然后明白这一事实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你可以因为中暑而感到不舒服,但无需烦恼,因为烦恼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只有负面意义。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王阳明,他被贬到贵州龙场后,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身体状态也比较差,据说有牙痛、肺病、风湿、肠胃不适等疾病,可以说是疾病缠身,有时候甚至吐血,最后因为肺病而离开人世,享年才57岁。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多数人如果遭遇他那样的病痛,很可能会唉声叹气,经常怨天尤人,可是我们几乎看不见王阳明的抱怨,反而看见他积极的开创自己的心学,以文官的身份征战沙场,这肯定不是一个经常烦恼的人可以做成的事情,他为什么不烦恼呢?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此心光明”,他找到了每个人都有的光明之心,这颗光明之心就是《金刚经》里所说的金刚般若,它如同最坚硬的金刚石一般无坚不摧,能够破除一切虚妄的烦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