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足太阴者三阴也”是什么意思?

 紫霞照我 2023-08-07 发布于陕西

“足太阴者三阴”与体腔内淋巴机理 (原创:李茂春)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讲: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1:“脾与胃以膜相连”与胃网膜囊结构

关于脾胃表里关系问题,经文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这一问题用现代人体解剖学分析,也就是脾胃表里之间并非是直接连接,而是中间存在着一层膜状结构,既然脾胃之间存在着一层隔离膜状结构,脾胃之间又如何“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脾与胃以膜相连耳”中所讲的膜状结构是什么呢?

用现代医学分析,这层膜状结构就是胃网膜囊结构,是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扁窄间隙,别名小腹膜腔。胃网膜囊结构为腹膜腔的一部分,是一前后扁狭的囊,其前壁自上向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十二指肠上部和大网膜的前两层;后壁为覆盖于胰、左肾上腺、左肾的腹膜,横结肠、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后两层;上壁是肝尾状叶和膈的壁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后两层返折处(若大网膜的前两层与后两层紧密愈合,甚至与横结肠亦愈合,则大网膜前两层与后两层的愈合处的上缘及横结肠则为下壁);左壁为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壁不明显,上端有一个可通过1-2横指大小的孔,为网膜孔。网膜囊的右侧为网膜孔,网膜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的惟一通道,成人网膜孔可容1~2指。

因为胃网膜腔体结构将脾胃隔离开来,故而脾胃表里关系不可能是如肝胆,肾膀胱一样的直接关联的表里结构,而是一种间介性的表里结构关系。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足太阴者三阴也”是什么意思?

“脾与胃以膜相连耳”与网膜结构机理示意图

2:“其脉贯胃属脾络嗌”与淋巴结构机理

既然“脾与胃以膜相连”具有严格的人体解剖学机制基础,那么“其脉贯胃属脾络嗌”也必须具备解剖学结构基础,否则就无法与前面的“脾与胃以膜相连”内容衔接,更无法与后面的“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的解剖学结构相连,那么“其脉贯胃属脾络嗌”背会的结构机理又是指什么呢?

A:“其脉贯胃属脾”与脾胃间淋巴结构

我们知道人体背腹内卷运动将胚体发育成中空管状模式,胚体形成中空管状结构后,最初原肠管外侧间充质中胚层分化发育成淋巴网,这一淋巴网纵贯于原肠管前中后三段的外部;后来发育成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输送淋巴液的淋巴管和产生淋巴细胞和生成抗体的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和消化管内的各种淋巴组织等)所组成。

脾脏是体腔内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脏与胃靠得最近,脾胃之间有淋巴网结相连,“其脉贯胃属脾”中“其脉”是指脾主静脉,“贯胃属脾”者是指胃外壁有胰脾淋巴结,胃下淋巴结,幽门下淋巴结,幽门上淋巴结,胃上淋巴结,也就是“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背后的正真结构:脾胃间淋巴。(见下图)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足太阴者三阴也”是什么意思?

(“其脉贯胃属脾”与脾胃间淋巴结构示意图)

B:“络嗌”与体腔体淋巴结结构机理

嗌,咽喉的意思,“络嗌”即是指咽部淋巴扁桃体。

毛细淋巴管一端为盲端,起于组织细胞间隙。一部分组织液(包括由毛细血管透出的蛋白质)经毛细淋巴管吸收再进入淋巴管道系统,成为淋巴液。淋巴液向心脏流动,途中经过一系列淋巴结,并获得淋巴细胞,最后汇入两支总淋巴管。两下肢、腹部及左上半身的淋巴管汇入胸导管(胸导管位于食管后方,脊柱的左前方,上达颈根部)。右上半身的淋巴汇成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汇入左静脉角。

“其脉贯胃属脾络嗌”即是指淋巴结构从脾开始分化发育直接上行到咽喉部位,实际是指整个体腔内淋巴网结构,其中与脾相当的淋巴器官是胸腺(禽类还有法氏囊),特别注意,言脾脏者不能忘记胸腺,因为经文之所以言“其脉贯胃属脾络嗌”?其中含义也存在终始中间淋巴器官胸腺的含义,只不过没有给与名称定位而已。胸腺(thymus)为机体的重要淋巴器官。其功能与免疫紧密相关,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其还可以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具内分泌机能的器官。位于胸腔上纵隔前部。胚胎后期及初生时,人胸腺约重10-15克,是一生中重量相对最大的时期。随年龄增长,胸腺继续发育,到青春期约30-40克。此后胸腺逐渐退化,淋巴细胞减少,脂肪组织增多,至老年仅15克。

因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小网膜与胸腹腔浆膜一体,故而整个体腔内浆膜上的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同属于脾脏系统,故而得知,中医言脾脏者不同于心肝肺肾四脏,而是指整个淋巴系统。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足太阴者三阴也”是什么意思?

(“络嗌”体腔淋巴结结构机理示意图)

3:“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与下腔静脉结构机理

脾脏属于淋巴器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脾脏有滤血的功能: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

脾脏免疫功能和滤血功能是全身性的,脾脏功能与心肝肺肾功能差距很大,既然脾脏具有““其脉贯胃属脾络嗌”的结构基础,“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也应该是脾脏相邻的组织结构,绝对不可能是附肢的三条阴性经脉,那么“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是什么具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呢?

脾脏属于淋巴系统器官,淋巴系统循环学上属于静脉的前身结构,淋巴回流归入静脉才能回流入心,故而“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中的“三阴”应该就是与脾脏相关的三条静脉,而并非是指附肢的三条阴性经脉,这是因为按照经文所讲“足太阴者三阴也”应该与“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是邻近组织结构,绝对不可能是远离体腔的附肢经脉结构;腹腔中的淋巴都要回流到下腔静脉而回心,以五脏而言就是脾主静脉,肾主静脉和肝门静脉,三条经脉一起向下腔静脉回流就是所谓的“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又因三条静脉前身结构都是淋巴结构,故而“足太阴者三阴也”,脾主静脉称之太阴脾,肾主静脉称之为少阴肾,肝门静脉称之为厥阴肝。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足太阴者三阴也”是什么意思?

(“足太阴者三阴也”机理示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