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琪昌||软儿梨香河湟岸

 西宁的表情 2023-08-08 发布于青海

软儿梨香河湟岸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民和县西沟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那里是高海拔地区,交通不便,梨树更是罕见,出嫁在川口南庄子村的姑奶奶正莲,曾在南庄子小学任教,每逢冬季闲暇回娘家时,总是捎带软儿梨作为见面礼物,来孝敬母亲,我是其中的受益人,从小我就尝到香甜味美的软儿梨。

那时,软儿梨在我的老家里是稀罕物,那时曾祖母拿着手里的软儿梨仔细摸揣着,自己舍不得吃一口,又一个个分给孙子孙女们及其它家人享用。后来,我去姑奶奶家里,终于看到她家中的两棵挂满软儿梨的百年古树,矗立在院子中间,枝干粗壮强韧,生长旺盛,格外美丽壮观。

据《民和县志》记载:“自汉宣帝时,赵充国屯田河湟,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始传入青海”。

那时,移居在川口地区的先民,将梨树幼苗带到这里试栽,川口地区是青海的东部门户,地势最低,海拔为1650米,土地肥美,气候温暖,适宜树木生长。走进村庄只见田园里、地埂上、渠道旁、住宅地周围均有软儿梨、冬果梨、鸭梨、雪花梨、长把梨、香水梨等,这里人称各种果树为“高田”,慢慢成林成片,到了清代已成规模。

川口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盛产瓜果、蔬菜,尤其种植桃、梨、杏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每逢清明节前后,田间麦苗翠绿,高田万树织绵花繁似雪,洁白如玉,银装素裹,紧接着桃花盛开,艳红一片,香味四溢,整个川口地区成为桃红梨白,万树绵绣的花的世界。清代诗人徐志丙在登川口云林阁时触景生情,欣然提笔写道:
“河水洋洋世不休,寻芳何必在芳洲;
东风一夜无人见,春满梨花树上头”。

 曾任西宁佥事的清代诗人杨应琚曾到川口地区,望着川口地区的梨花,在艳阳映照下,如雪似玉,洁白万顷,泻光流彩,璀灿晶莹,随风荡漾,令人心醉神迷,当即诗兴大发,挥笔留下这样的绝美的诗句:
"一夕山风衣倍加,晓来板屋乱鸣鸦;
开门惊道满庭雪,细看方知是梨花"。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川口地区的梨花盛况。

软儿梨,亦称香水梨,因该梨成熟后具有独特的香味而得名。属波斯梨科果实,栽植历史悠久,是高产长寿树种。西北地区的甘肃兰州、甘肃白银靖远、宁夏羊坊、关桥、麻春沿河流域栽种较多,其中以甘肃白银靖远保留面积最大,其它地方亦有少量出产。
“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
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1941年冬,于右任偕张大千、高一涵等一行lO多人由兰州赴敦煌,途经河西,见软儿梨生得特别,一尝之下甚是滋润甘美,异乎寻常,兴之所致,草就这首《河西道中》。    
清康熙《重纂靖远卫志》载:"香水梨,即消梨也。他处不多见,深秋成熟,咀嚼无渣,至冬春间冻释成汁,天然甘美,诚珍品也。"
"陇上果佳味着迷,秋穿金晃压枝低。
待将风雪吹归窖,期得残冰化褐泥。
把口浆囊尽醉吮,放怀画卷著吟题。
舒心润肺神增倍,天下仙酥问软梨。"
这是陇上诗人王巨洲赞美软儿梨的一首古体诗。还有一首流传在兰州的古诗赞美软儿梨:
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
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
该树种广泛分布在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岸畔,在青海高原的海南贵德、海东乐都上下寨、民和川口、隆治、官亭、中川等地栽种极为普遍,现已形成规模。
软儿梨树适应性广,抗旱力、抗寒力较强,耐瘠薄,无论是高寒地区的红粘土,还是在砂壤土上生长,都易成活。以它特殊的风味而成为梨中的佼佼者。软儿梨的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在120克左右,霜降后初熟,立冬后全熟,产量较高,其色黄中带绿,青中泛红,果皮较厚,果肉硬,味道酸涩。一般大树株产五百斤,多则达千斤,秋收季节既可食用。

软儿梨的特点是色变而味愈佳,宜久存不易腐烂,不怕严寒冷冻。在民和川口地区,当地人们将软儿梨采摘后藏至数九寒天,朔风料峭的冬季,摘下的梨儿可随便置放,少则置于箱篓瓶罐之中,多则堆放在室内空地之上。冬天的梨儿冻结成冰球,食用时拿出置于冷水之中,浸泡30分钟,果外褪出一层厚厚的冰壳,打碎冰壳果子解冻即可食用。到春天冰雪融化之时,冻硬的香水梨开始融化,其颜色转为棕黑色,果瓤全化成了果汁,只留下一些果皮和残核。这时的软儿梨最好吃不过,吃的时候撕破表皮,用嘴吸吮,一包如糖似蜜的果汁顿时溶入口中,清香无比,沁人肺腑,余味不绝。

软儿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具有丰产、高抗、高适应性特征,有较高的市场开发潜力。但由于受政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香水梨在民和县已逐渐走向灭亡。上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和"以粮为纲"时代,软儿梨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砍伐;至80年代已濒临灭绝,仅有少量仅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鼓励农民多种经营,民和县川水地区的农民又开始重视梨树栽种,果树生产已初具规模,1985年仅梨树就有6万余株,生产梨150.75万公斤。
每逢春季,隆治沟梨花如雪,游人如织;到了秋季,梨儿挂满枝头,清黄鲜亮。梨花巧变“红票票”、梨果喜变“金果果”,梨树变成“摇钱树”,是民和县隆治桥头人民的口头禅,他们惊喜地看到梨树成为他们勤劳致富的抓手和平台,尝到了家门口致富的甜头。
桥头村位于民和县东南部,距县城38公里,平均海拔1850米,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是青海全境最适宜种植果品的地区之一。十八大以来,该村利用大片的梨树和春季梨花为依托,在村里有1万多株软儿梨树的基础上,积极栽种培育优质梨树,现已达2万株。

正好赶上发展乡村旅游业,便衍生出隆治乡梨花旅游节和采摘节,扩大了村里树、果、花的综合品牌效应,创办起软儿梨饮品加工厂。桥头村巧打软儿梨产业链这张牌,探索“党支部+特色产业+农户”发展模式,把开启致富门“金钥匙”捧到群众手心。村办软儿梨加工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户软儿梨销售难、渠道少、价格低等系列问题,同时也带动了村里200余户果农户均增收1万余元,村民在家门口办起了电商销售,为全村青年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平台,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软儿梨给予我们美好的回忆;软儿梨让村民走上了小康路。
巫山调查,巫山县两坪、建坪、庙宇、培石等乡镇是香水梨的历史老产区和主产区,人民群众对其有较深的认识,同时现存有大小香水梨树400余株,但由于未进行及时选育、更新复壮和科学的管理,而退化严重。  
作者:杨琪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