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马尾沟教堂——从利玛窦墓地到栅栏文生修院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3-08-08 发布于河北

从栅栏墓地到栅栏文生修院,消失的马尾沟教堂故事

马尾沟教堂

一,致命圣教堂——马尾沟教堂的由来

马尾沟教堂有很多名称,除了石门教堂、法国教堂,还有圣母修道院、致命圣教堂等,马尾沟教堂是通过教士墓地演化而来,前世一路走来坎坷多难,经过一次次劫后余生,现在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都有悠久的宗教渊源。

1874年墓地画图

遥想当年这个地方的主人本来是明朝一位杨姓太监,曾经春风得意的他大兴土木修建“栅栏别墅”,不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着不慎,杨姓太监因事入狱别墅充公。

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逝世,由于利玛窦在朝野极好的口碑,再加上宰相叶向高等高官的鼎力相助,明神宗首开先河将栅栏官地赐予利玛窦作为墓地,传教士栅栏墓地由此而来。

后来在利玛窦墓的左右两侧又葬了清代的两位最重要的传教士汤若望和南怀仁,成了三墓一园的一个单独组合。

这三位都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较大贡献传教士,都获得过中国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1900年北京腥风血雨烟火四起,6月一路拳匪由阜成门一路烧杀进入栅栏墓地,毁墓挖穴,抛骨焚棺,墓地一片狼藉。

马尾沟教堂内景

事后清政府于1903年重修栅栏墓地,并且发银为纪念受难教友附建一座致命圣教堂,这就是马尾沟教堂的由来。

教会收罗遇难者散落遗骨集中埋在墓地北端,上建一座六角楼亭,称为殉难者藏骨堂,也称致命亭,因教堂前有石牌坊因而又被称作石门教堂,到今年正好是建堂120周年。

二,天主教圣母会修会总部——酿造葡萄酒名扬海外

以后的马尾沟教堂不断扩建,除教堂主体建筑外,还兴建了口字楼、东西平房和山字楼等附属建筑。栅栏墓地逐渐发展成了一处除墓地之外,还包括有教堂、神学院、教会学校等多功能的天主教教会建筑群。

天主教圣母会于1891年派遣第一批会士到中国,开始他们在中国的兴教办学事业,后来圣母会把马尾沟教堂的山字楼作为他们修会的总部。

上世纪三十年代马尾沟教堂的神父们

圣母会早就有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因为教会弥撒仪式有红酒的需要,圣母会来到中国后聘请酿酒师开始生产红酒,酒窖就设在马尾沟教堂山字楼地下室。

圣母会买下百望山的土地后,以沈蕴璞修士为骨干的会士们利用那里的土地,引进法国优质葡萄种苗,开辟了一个葡萄种植园种植葡萄,并送到城内的马尾沟教堂酿酒。

当年北京圣母会酒坊非常有名,生产出我国最早的起泡葡萄酒,即香槟酒,酒厂注册为“北平上义洋酒厂”,是北京龙徽葡萄酒厂的前身。


1907年天主教圣母会在马尾沟山字楼建立“中法上义学校”,1918年改制为师范学校,随后获得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

这所学校以“北平市私立上义师范学校”立案,是中国教育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因为它成为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一所私立教会学校。

三,名闻遐迩的北京栅栏文生修院

山字楼和口字楼作为法国圣母会和修道院传教之用,后山字楼由刘克明神父买下兴办文生神学院,后来成为法属遣使会修道院,有称为北京栅栏修院,也有称为北京文生修道院。

当年来自北京和华北地区、甚至东北的修生在这里攻读哲学、神学,这里成了培养中国籍司铎的高等学府,解放前夕修道院有学生100多人,很多教会名人如周济世、傅铁山都曾保送进入栅栏修院学习。

最初遣使会为了使外国修士能与国籍修士在一起学习语言和中国的人情风俗,利于将来的传教工作,同时也使中国修士可以学习外国语言及西方的历史文化,遣使会步师嘉神父在浙江嘉兴建立了初学院和神哲学院。

嘉兴修院使南方修士力量得以加强,但同时发现北方的修士逐年减少,遣使会省会长刘克明神父考虑到实际情况,打算在北方再成立一座初学院。

当年中国遣使会省会长刘克明神父从北京代牧主教林懋德主教手中购买了葡萄牙墓地和诸圣堂以东的一块地皮。这是一个长方形的院子,院子四周是平房,还有本地区传教士的住宅和北京修道院的别墅。

刘克明神父投资进行了加盖和修缮,在院子周围形成一个方形的四合院。

1909年六月,遣使会文生修院院长都止善神父、司账柴联抱神父,赵弟兄和神父班的5位修士修士班的两位学生调往栅栏,栅栏文生修院于1909年7月2日建立。

1910年新设立的北京栅栏修院已初具规模,遣使会在中国南方与北方各设一省:北省包括北方的四个代牧区,栅栏为省会院。

1973年马尾沟教堂建筑被拆除,从此这一宗教建筑,彻底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