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洞见 作者 | 一默 切瓜分客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眼看中秋节要到了,纪晓岚越来越思念家乡的亲人,想到此,就愁容满面。 乾隆皇帝见状,便说:“朕见卿似有难言之隐,莫非是……”。于是口出一联: 纪晓岚一听,很是感动。 这是一个拆字联,“思”字拆做“口十心”,于是倒身跪拜,说:“圣上猜得不错,如今能蒙恩准省亲,我便……”,口出一联: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言身寸”拼成“谢”字的繁体,“谢君王”三字更让乾隆听之开怀。 纪晓岚也因而得以归家欢度中秋。 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彝,少年时便聪慧异常、机敏过人。有一次,客人出了一个上联,请他来对: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此对中的“星”“薪”“心”,音同义别,下联也必须对等才能符合要求。客人本想借此来难倒他,谁知他不假思索,立即应道: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下联中的“雁”“燕”“ 鷃”,也是音同义别,而且都属鸟类,对得工整巧妙。 一不要钱 ,二不要命; 三不要官 ,四不要名。 清朝末年,开封府管辖下一个新捐的知县,为了遮掩他的昏庸贪婪,上任第二天就在县衙门前贴出一副对联标榜自己: 一不要钱,二不要命; 三不要官,四不要名。 没过几天,百姓就看透了他,知道他是一个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狗官。 有一天天还没亮,便有人在那副对联上,每句之后加了两个字: 一不要钱嫌少,二不要命嫌老; 三不要官嫌小,四不要名嫌臭。 有一人说,且看他写什么,于是揭开茶碟,众人低头铺平纸团,只见纸片上写的是: 东龙西跃,满江鱼鳖尽低头! 此一下联,不但属对工整,且正是眼前情景。众名流想难宋湘,不料反被宋湘奚落了。 清末,某地新建一间孔明、赵云合庙,请来甲、乙两位学究分撰庙联甲学究先写了关于孔明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 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以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数百千员上将,独我扰能保两全。 赵云的事迹不多,这联突出写他最有声色的“百万军中藏阿斗”的故事,并巧妙地用千、百、单、两、孤、独、重表示数量的语词作对,也不失为难得的佳联。 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 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眼溪。 相传,有一年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到随州城游玩。他走进一家茶馆品茶,见墙上有半副对联云: 八角楼,楼八角,一角点灯诸角亮 “好一个上联呀!”欧阳修十分赞赏,经过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书生半年前写下的,可惜至今无人能对。 欧阳修品茗之后,吟诵一番,未得佳句。 他走出茶馆,来到花溪河边,跨上伍眼桥,八个大字映入眼帘“一泓清泉,五孔流水”。 桥下流水淙淙,碧波荡漾。 “有了!”欧阳修如获至宝,急速返回茶馆,索来笔墨,在墙上写出下联曰: 伍眼桥,桥伍眼,一眼流水伍眼溪 众茶客齐声赞叹。不到半天时间,欧阳修茶馆的妙对传遍了随州城,连茶馆的生意也跟着兴隆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