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法国」二战时投降最快的法国为什么战后成为常任理事国之一?

 白衣钱子 2023-08-08 发布于辽宁

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有很多国家值得说道说道,论悲情非波兰莫属,论顽强只有英国在欧洲大陆几乎全部沦陷的情况下还在抵抗。

但说起法国,很难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说不幸因为它是大国里唯一没让德国费什么劲就投降的,但它又特别幸运,出力远不如其他四位却在战后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究竟为何那么快就投降,又如何在战后依然保住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那一瞬间经历了什么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辉煌’的事迹,就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被德国瞬间击溃,成为二战中唯一投降了的大国。

法国并非没有击败过德国,也就二十几年前的一战就是法国在近现代战争中,确实’打’赢了的情况。

但也因为一战之惨烈,法国认为必须想办法防止德国再次进犯,除了依靠《凡尔赛和约》严厉打击德国外,就是修建了著名的马奇诺防线。

为什么要先说马奇诺防线,因为它很重要,而且它恰恰重要在没有防住德军的进攻。马奇诺防线是由法国著名的霞飞元帅提议修建,但抵抗派政治家雷诺和戴高乐将军等人对此是反对的,他们认为应该将资金用于装甲载具和飞机的研发投产。

保罗·雷诺(法语:Paul Reynaud,1878年10月15日-1966年9月21日)

但因为最德高望重的贝当元帅支持霞飞元帅,因而这条号称’坚不可摧’的防线得以修建。

△马奇诺防线

修建防线的想法其实本没有问题,按照设想,马奇诺防线可以将德军阻挡在法德边境,把德军的攻击局限在比利时一带,此后法军便可用最精锐的部队迎击德军。战事就能够被限制在法国领土之外,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

马奇诺防线的主要部分南起法国-瑞士边境,这部分其实是成功的,因为瑞士易守难攻的地形和骁勇善战的国民,德国确实没从南侧进攻。

菲利普·贝当,法国元帅,一战中的法军总司令和二战时的维希法国首脑

防线的北端紧挨着森林茂盛的阿登地区,贝当元帅宣称只要采取’特殊手段’,阿登地区就是’不可逾越’的,这却成了最大的问题,接下来会详细说。

马奇诺防线是在1940年修筑完成,法军认为死守马奇诺就一定能阻止德军。面对这种防守态势,希特勒其实也是做过很多种作战计划的。

起先德国军方是由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大将提出一个’黄色方案’计划,这个计划几乎是一战时德国’施利芬计划’的翻版。这个计划意图从比利时正面进攻,但因为无法发挥德军的机械化优势而被否决。

希特勒本想在1939年就发动进攻,但德军实在无法准备完全而最终推迟,不知如果早马奇诺防线真正修筑好之前德军就发起进攻,情况是否会有不同。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希特勒不是唯一反对哈尔德那一版’黄色计划’的人,伦德施泰特将军同样认为这个计划无法发挥德军的机械化优势。他与他的参谋长曼施坦因中将达成一致,认为从阿登地区的色当突破是最好的方法。而这正是被法军忽视防守的,’不可逾越’地区。

最终经过一番修改后,以曼施坦因的计划为主体的第四版’黄色计划’得到通过,德军入侵法国的最后战略计划准备基本完成。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 von Lewinski Manstein, 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

1940年5月9日,德军’黄色方案’开始实施,这是德国在前一年瓜分完波兰处理好东线的战事后,最大的对外攻势。

在进抵法国之前,德军先是对周边的其他小国们下手。行动伊始,卢森堡就被兵不血刃地占领,当然作为一个小国,无力抵抗也是正常的。

第二天早上,德军开始了对荷兰的进攻,荷兰虽然进行了一些抵抗,甚至还让德国损失了近半数空降部队。但由于德军优势巨大,鹿特丹被炸毁,为了保住其他城市,荷兰在13日宣布投降。

△德国空军轰炸后的鹿特丹市中心

扫清了北部的一些障碍后,德军进抵阿登地区。德军在阿登受到比利时军队的抵抗,最终因为缺乏反坦克火力,无法阻拦这支数量大得出乎意料的德军坦克部队而撤退。很快,德军就抵达了色当附近的默兹河防线。

默兹河防线是一段纵深6公里的牢固防御带,位于俯瞰默兹河谷的山坡上,由103个碉堡进一步加强。事实上,从炮火装备来看,法国才是更有优势的一方。

但出乎法国意料的是,德军没有集结炮兵火力,反而集中大部分空军力量,通过地毯式轰炸和俯冲轰炸的方式在防线狭窄部分打开缺口。德国空军执行了截至当时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行动,同时也是战争期间德国最激烈的空袭作战。

空袭造成第55步兵师士气崩溃,炮兵随即逃走。到了当天午夜,德国步兵以伤亡数百人的代价,向法国防区突入最多达8公里。

色当的混乱开始蔓延整条法军防线。默兹河后方10公里的法军最后一道防线比尔松山岭,由于守军听信’德军坦克已突破至防线后方’的传言而惊慌失措地撤退,在防线上留下了巨大的缺口。

德军装甲部队的持续进攻使得法国的各个军团接连崩溃,法军的实力被部队的低速、装载超员和缺乏战场通讯削弱了。尽管能够给德军造成一些损失,但法军无法跟上德国机动部队的速度。

这震惊了法国最高统帅部,已经成为法国总理的雷诺甚至忧心地给丘吉尔打电话:’我们被打败了。我们遭到了打击;我们已经输了这场战争。’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到了1940年5月末,法军最精锐、最现代化的部队已被派往北部,并在包围中损失殆尽;法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重型武器和最好的装甲部队。而德国不止有142个师的部队,还掌控着英吉利海峡以外地区的制空权。

国内数百万难民的逃亡,满载财物的民用车与马车堵塞了道路。由于法国政府未能预料到军队如此迅速的崩溃,如今已经没有方案应对这一情况。尽管政府官员告诫平民没有必要恐慌而应当停留下来,仍有约600万至1000万法国人逃亡。

面对不断的溃败,六月法国政府逃到波尔多,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巴黎沦陷后,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也被包围,战斗对德军十分困难,部队对顽强抵抗的法军进展缓慢,然而法军要塞还是被德军逐一占领。

6月16日,雷诺辞去法国总理职位,由法国元帅贝当继任。贝当在广播演讲中向法国人民宣布他寻求与德国达成停战协定。6月22日停战协定签署,希特勒甚至将签订’1918年停战协定’时使用的列车从博物馆翻了出来使用,以此羞辱法国。

至此,法国彻底投降,北部成为德国占领区,南部组建起由贝当元帅领导受德国控制的维希法国政权。虽然攻打法国的战役并不是用时最短的,但其他小国由于实力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唯有法国是唯一投降的大国。


┃为什么最终选择投降

法国会选择投降,原因有很多,在军事上、政治上、包括外界环境上都有很多原因。

首先在军事上,对马奇诺防线的过分高估和对阿登地区的防备不足是法军的防线最终被突破的重要原因。当然,这是法军的战术思想上有很大的问题导致。

事实上,法军在战争开打时,可以说是欧陆第一陆军强国,从装备水准上甚至超过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法国坦克其实要优于德军大量的二号和三号坦克,就连当时的四号坦克也不过是勉强和法国重型坦克勉强持平,德军坦克只有机动性占优。

△1942年6月的德国陆军

法国陆军的机械化水平高、机动能力强拥有坦克3250辆,比德国还多好几百辆。大口径火炮就有10700门,远远超出德国的7378门。其中法军的B1系列重型坦克,采用30年代的最新坦克技术,包括液压差速器,电启动机,自封式油箱等,说是二战早期最先进的坦克都不为过。

但是法军的作战思想却非常陈旧,他们认为坦克是用来支援步兵的,因此将坦克全部分散到各个步兵部队中。德国则充分认识到坦克的决定性能力,将包括坦克在内的装甲部队组建成装甲师甚至装甲集团军,这对突破法军的缺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德军牢牢地控制了制空权,这才从军事上让法军的防线一溃千里。

而在政治上,希特勒的才能发挥了极大优势,由于希特勒比起国家本身和国家利益更为关心政治,所以他对英法两国政府的认识比两国政府对他的认识更深刻,而且他知道英法两国不会为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向德国开战。这让德国有能力先将东边的问题解决掉之后再全新开拓西线战事。

在巴黎、伦敦乃至其它政府驻地,没人能相信可能有人会’需要’另一场世界大战。由于治下民众不愿意考虑另一场战争,以及与德国达成共识的需要,英国和法国的统治者采取了著名的’绥靖政策’,甚至和德国达成《慕尼黑协定》,助长了德国的野心、给德国积蓄能量留下了时间。

除此之外,法国在心理上对德国的进攻和入侵,既有防备但又没有放在心上。即使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黄色计划’的存在,法国也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

这除了对马奇诺防线的自信外,还因为上面提到的最初的’黄色计划’被认为是’施里芬计划’的翻版,甚至法国也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次施里芬计划。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

施里芬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制定的一套对付法、俄两国的作战方法。这个计划打算利用俄国动员速度慢,法国动员速度快但战略回旋余地小的特点,集中兵力在西线进攻法国,计划用六个星期击败法国,然后再进攻俄国。

一战爆发计划真正实施后,由于当时的战争技术水准使得防守优于攻击,于是进攻的一方顶多只能赢取若干土地,却无法迫使任何敌对的强国退出战争。这使得德国并没有达到迅速进攻法国的目的,法国没有被击溃,这期间俄国也完成了总动员,施里芬计划完全失败。这直接导致了德军在一战最终的失败。

由于一战的成功,法国对德国这个二次施里芬完全没有太过于在意。准备不足,盲目自信,军事思想落后,更致命的是在法国政府准备撤离巴黎时,丘吉尔曾经问过法国’战略预备队在哪里?’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的战略预备队拯救了巴黎。

但这次,法国的回答却是’已经没有任何预备队’。缺乏兵力、缺乏装备、没有方法,主战的总理雷诺得不到内阁的支持,法国政府内部也都倾向投降。加上老帅贝当不希望法国的其他地方再受涂炭,最终签订了停战协议,其实也就是投降协议。


┃何以成为常任理事国

当时世界数得上的大国,仅有那么几个而已,分别属于同盟的英、美、中、苏、法,和属于轴心的德、日而已,意大利都算不上大国。

德黑兰会议三巨头

而在这仅有的几个大国里,只有法国投了降。但在战后,除了发动战争的德、日,英、美、中、苏都是为了取得二战胜利做出很大贡献,只有法国不仅早早投降,仅有的小半维希法国也是很快就被吞并,最后也是盟军的群策群力才解放,却在战后也成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要讨论法国怎么成为常任理事国,就得先从联合国概念的产生开始。在1943年二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罗斯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这是所谓的’四警察’思想,也是联合国会有’常任理事国’这个设置的最初概念。法国会成为常任理事国,与法国自身,和其他四大国的考量有很大关系。

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这一段时间内,国际形势依然是大国政治、强国政治,即使法国在二战中可以说一败涂地,但它依然有殖民地,依然因为历史上的强大而在世界很多地方,尤其是非洲有很大的影响力。既然要重建一个维持世界稳定的秩序,无法把这样一个影响因子排除在外。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

同时,虽然发过沦陷,但戴高乐将军组建的’自由法国’对于二战的进程甚至胜利都是贡献过很大力量的,自由法国的第1集团军是首支到达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西方盟军部队。这个其实也算战胜法西斯的’政府’最后成为了法国的合法政府,法国摇身一变从被占领国变成了正正当当的战胜国。

最后就是其他大国们的考量。英美自是不必说,从各方面来讲与法国都是长期的同盟关系,拉法国入常任理事国,不只是能够让法国从国际地位上快速恢复,事实上也是英美不得不做的选择。而苏联也想趁法国在恢复实力的过程中施以方便,希望法国能和自己有不错的关系,达到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中国则自身还没有解决完问题,所以这些事情基本都是美英苏三巨头所决定。

△丘吉尔与戴高乐

这使得最终194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上通过《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被正式确立。

其实近些年对于法国是否应该继续作为常任理事国的声音有逐渐产生,甚至有国家认为法国应该将席位让给欧盟,以便欧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替自己发声。只不过法国自然不会同意,但却显示了法国在这个位置上的尴尬处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