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浙地》深山里的老街古镇 廿八都

 岁月凉烟 2023-08-09 发布于浙江

《行走浙地》深山里的老街古镇 廿八都

“廿八都”是藏在浙南山区深山里的一个古镇,隶属江山市,当地人称“念八都”。廿八都现在是一个小镇建制,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素有浙西南锁钥之称。

许多人,当也包括我,对这座古镇怎么叫“廿八都”感到奇怪。当然,它以前不叫这个名字,此地古称“道成”。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个,道成地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廿八都位居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地势险要。四方关隘拱列,东有安民关,南有枫岭关,西有六石关,北有仙霞关,易守难攻。浙、闽、赣三省边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频繁战争、屯兵、移民,使廿八都成为“方言王国”和名副其实的“百姓古镇”,中华文化历来以宗族脉络繁衍,在中国地域中,一个村庄往往就是一个姓氏,而廿八都镇上有九种方言和一百三十余个姓氏。

廿八都居民既以中国各地移民为主,自然会带来各地方言,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浙南、赣西、闽北、闽南、徽州的九种不同方言,小区域的方言仅几户人家通用,十分奇特。但是,走在镇上听到的只有一种方言,那就是:“廿八都官话”。

从明末郑成功父子镇关起至清朝,廿八都成为仙霞关、枫岭关守军的屯兵之地,最多时有马步兵一千五百多人,不比当时居民少。这么多各地来的军民在镇上生活,语言不便。清朝军营中不准讲方言,强行推行官话。守军在廿八都也强行推行官话,商家为了招呼好这个大客户也主动学讲官话,但都带点南腔北调,时间一长就成了廿八都镇的标准方言。

据说镇上青年参加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志愿军在丹东集结时,发现当地方言竟与他们家乡方言一样。其实,清军官话就带有关外口音,“廿八都官话”源自关上守军的通用语,因而也称为“关话”。廿八都人为什么都会讲普通话也就不奇怪了。廿八都人很为自己的“官话”骄傲,绝不肯被难懂的“江山话”同化。那几位年轻的廿八都军人走过万水千山之后,竟然在关外找到了迷失数百年的故乡,终于搞清楚“廿八都官话”原是“关东话”,几位年轻人不禁喜极而泣。

廿八都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

人们一直用“东南锁钥,八闽咽喉”来形容廿八都的战略险要,这不仅因为她地处闽浙赣三省的交界处,更因为她有安民、枫岭、六石、仙霞四道关口,易守难攻而变得声名赫赫。

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枫溪水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民居依山傍水,沿溪而建。青山绿水间,黛瓦青墙、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保留着十九世纪的风貌。

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镇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显得异样夺目。

史载,一千一百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

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廿八都古街商家建筑更有特色,多是前店后宅,一般是每户三间店面,间以高耸的马头墙。店面出檐深远,梁架以雕饰精美的木斜撑,山墙侧以叠涩形成将檐口悬挑至一米开外,街道两厢屋檐相对而出,在行人头上留下狭窄的一条天空。店堂往往就是店家的客厅和起居室,因此街道除了它们的商业功能外,往往还是居家生活的延伸。居民们常常在街道边就餐、择菜、洗衣,甚至进行产品加工。

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到现在,廿八都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现保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三十六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十一幢。在这些众多的寺、庙、宫、殿中,以大王庙规模最大,孔庙最雄伟壮观。

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它的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势、环境、巷道之不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民居的基本结构为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式,二进一天井,也有三进二天井的厅堂,房内厅堂自成院落,门扇、窗户上的图案少见雷同,民居正门均为石结构,门楼绝少见到砖雕,多以精致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楼阁式的四柱三楼形式,风貌独特。

廿八都的民居大多依据自然地形,依势而建,疏密相宜,错落有致。其基本布局不同于水乡的“四水归堂”,而是平面为长方形四合院格局,二进一天井,三进两天井,也有三进一天井。

全镇几乎墙檐相连,房廊相接,家家相通,可以“晴不带帽,雨不带伞,行不出户,路不湿鞋。”廿八都古民居最具特色的是各家各户木制的门楼都有着截然的反差。他们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美的木雕装饰,题材多是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造型精美,立意不凡,与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都有着截然的反差。民居中,姜家大院的门楣、丁家大院的花窗、曹家大院的雀替更是美轮美奂,叹为观止。

镇里有一座望峰亭,不远处有个“福禄寿僖门楼”,这个福禄寿僖门楼代表了世俗的一种终极性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生无常、苦闷的精神象征物。正如人生的繁华总是昙花一现,而希望有时候又总是那样渺茫。当你走在这条颓败却真实的老街上,无论如何,请放慢你的脚步,因为这里沉睡着最意味深长的历史。

村里人说:廿八都一带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朝的汉武帝怕一旦有人造反不好收拾,将当地乡民都押往外地,成为“人迹所绝,车道不通”之地。自唐末黄巢起义军耗时两年开辟仙霞古道,打通浙、闽、赣三省交通后,廿八都镇不但是军事要冲,从浙入闽、或从闽入浙,翻岭过关到达廿八都时正好一天,适应过往商旅的服务业遂兴旺起来。

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在运货。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廿八都上是至二零零八年止,发现的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大户大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

一直以为,如果发生意外,时空是会发生交错的而且一直以为,如果发生时空交错,入口一定是在某一个古镇的某一座老桥上

整个村子还是保持着非常原始的风貌,除了主街两旁有较多商铺之外,其他小路基本都是住宅,没有乌镇,西塘那样的水墨江南的感觉,但也没有乌镇,西塘那样弥漫在空中浓郁的商业气味。到了晚上,跟任何一处的非旅游小镇一样,即使是主街,也漆黑一片。镇子不大,但很完整,祠堂、戏台、府衙、学堂什么的都有。

因为镇子确实不大,仅仅是逛的话,很快就能走完,镇里住宿不多,一路走去只看到处,我们住的地方是一个古宅改造的客栈,是刚开业的,很新,硬件也还不完善,不过很有古色古香的意境

常常在漆黑的深夜里回想自己所经历的所承受的所走过的路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如此简单这种不甘心也随着那丑陋的虚荣心不得不给自己在心内定下一个很渺茫的目标理想就这样沉痛的我在秒钟的移动下慢慢的闭上疲惫的眼睛闭上眼睛那一刻我看到自己站在世界上最高的地方脚下踩着至高的权力和最多的金钱我知道那是个梦很渺茫很遥远但我很喜欢这个梦。因为这个梦发生在:“廿八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