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23-08-09 | 阅:  转:  |  分享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实施方案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更应结合行业,密切联系企业,通过合理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的校企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包括合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搭建较为完善的基于网络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和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实际工程技术项目和专业

教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带动职业技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企业协调发展。纵观世界工业强国,他们不仅有雄厚的经济作为物质基础,还有深厚的产业文化作为底蕴,可见产业文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正处于市场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国家在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国家大力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产业大军的主力,如何与企业合作培养出企业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无疑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明确指

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普遍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制度。”国家在大力推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是现阶段校企合作的机制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置与产业趋势不完全协调;(2)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3)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技能型培养与企业技术革新不协同;(4)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强。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转变观念,使学生的学习生涯向专业社会化转变;如何加大产业文化进校的力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真正学到实践技能,是

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通过研究找到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填补企业的技术岗位空缺,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寻找长效机制。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理论依据1)《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5)水利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6)湖北省对于高职高专的扶持政策。(2)研究目标1)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让企业和学校都能够成为受益者现阶段政府在大力提倡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政府和学校热情较高,企业兴趣不

大。究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效益与付出不能够对等。通过研究,找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学校和政府均能够实现自身利益的有效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共赢,政府可以减轻办学压力和成本,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容易,企业能够通过学校培养出自己急需的人才,企业职工可以在学校得到更好的继续教育。2)如何创建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是把处在同一个产业链上的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及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实体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组

建起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满足企业用人的波动性需求。现阶段我院正在参与建设湖北省水利职

教集团,不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3)组建校企合作发展联盟。①以企业为主的产教融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②以学校为主的产教融合:企业按向学校提供的对口资源配置获得人才、科研等产教融合成果。4)探索完善土木工程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校中厂”是指职业院校将工厂生产线引入学校;“厂中校”是指在合作企业厂区内划出单独区域建立校区。但是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施工一线的技术人

员,“校中厂、厂中校”实施难度较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对“校中厂、厂中校”热情不高。通过研究找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与高职院校如何实现在建立“校中厂、厂中校”中实现共赢,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可以把个别部门和项目在高职院校开展工作,把职工培训放在高职院校进行,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找到可以直接上手的企业紧缺技术人员。(3)研究内容1)高职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制定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个例剖析、互联网调查

等多种途径了解土木工程类人才需求现状,找到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的专业定位与课程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能

够适应校企合作发展的趋势和需要。2)高职教师和学生如何参与校企合作中。教师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够掌握企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并传授给学生,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融入到企业的职工培训当中,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提供保障;学生在校企合作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而且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就业之后有更好的职业规划,长期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多和稳定的效益。

3)开发适应高职在校生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需要的校企合作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传统工具,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开发出适应教学规律,满足高职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特色教材,将企业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理论研究很好的融入校企合作教材,根据在校生和企业职工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发校企合作教材。4)如何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企业在现阶段校企合作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

是企业为校企合作付出较多,但是却不能得到对等的回报。要想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必须通过政府政策引

导、学校积极培养和企业过程参与,使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比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忠诚度教育,使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更稳定的技术人员,企业员工通过学校得到更好的继续教育,学校为企业员工培训开发专门的教材。学校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做出贡献。5)如何完善土木工程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土木工程类专业由于自身专业特性决定了建立“校中厂、厂中校”较其他专业要困难更多,毕竟项目建设各单位

不能够把工程搬到学校做,但是通过转变思路,可以将项目建设单位的部分工作与高职院校共同完成,甚至可以将有些部门设在学校办公,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比如企业的试验检测部门可以在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开展工作,学生可以真实的体验企业的工作过程,企业可以节约成本并为自己筹备人才。(4)研究假设本课题研究的一年的时间里,也正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1)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至少发表两篇有价值的关于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以此来指导研究的进行和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

2)通过调研和研究,找到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实现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3)通过以上的研究和探索,完善土木工程类专业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更好的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5)创新之处1)企业调研贯穿整个的课题研究工作以调研数据作为研究的起点和支撑,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采用企业调研的方式进行,通过企业调研找到现阶段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创新校企合作机制。2)高职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的技术、管理骨干共同完

成课题研究企业一线技术、管理骨干参与课题研究,为课题的研究及后期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奠定了基础。本课题的三分之一成员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他们可以提供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原始素材,搭建学校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为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夯实基础。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热情往往不高。本课题研究如何通

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使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的弊端,使企业

和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共赢。为社会培养出行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研究方法(1)调研法企业调研、网络调研、兄弟院校调研、毕业生调研和政府管理机构调研,掌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2)文献分析法研究分析“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论文、科研课题和实践资料,总结成功的案例,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3)统计分析法

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4)综合法总结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经验,形成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3、技术路线(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思路,找准研究原则。先调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向,分析调研数据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明确研究的重点。

(2)研究如何推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存在各种

操作困难,通过研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使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能够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3)创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紧跟新时代脚步,通过机制创新,让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学生都能够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实惠,建立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4、实施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xx年7月— xx年8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

3)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4)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组织开题。(2)中期实施阶段(xx年9月— — xx年9月)1)市场调研:赴相关行业企业、示范院校、基层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等进行调研;2)理论层面的分析:对调研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论文。(3)后期总结、鉴定、结题阶段(xx年10月— — xx年12月)1)汇总课题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3)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课题如何做参考思路:研究计划教育研究项目,又称教育研究项目,是如何开展研究的具体思路,它初步规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项目研究方案能够保证整个项目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方案的水平是一个项目质量和研究人员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开展项目中期审查鉴定的重要依据。二、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教育研究项目种类繁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各不相同,

但结构相似。写研究项目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项目计划,首先要阐述项目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在方案中,研究项目的背景通常用“提出项目”或“项目背景”来说明,主要介绍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探讨,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以及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效果,进而写出这个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不要乱喊口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必要说明在课题范围内是否有研究,研究了哪些方面。

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就所表达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果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发展方向是什么。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研究者对本研究是否有很好的把握,是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三)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老师现在做的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要有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要对活动课进行实验研究,就

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研究性实验的理论基础。开展教育模式创新的实验研究,必须以教学理论和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基础。(四)研究对象和范围教育研究总是指向某些对象。这些对象往往是人、由人组成的群体、组织及其行为和特征。因为人,人的行为和特征是极其复杂的,所以必须明确定义,以免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造成混乱。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方案的主体,回答了哪些问题,研究了

问题的哪些方面。它进一步将该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研究内容的多寡与学科的大小有关,学科越大,

内容越多。但是很多老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所写的研究内容非常笼统模糊,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研究内容,对整个研究非常不利。所以要学会分解提炼主题,一点一点去做。(五)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指教育研究方法,回答如何学习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等,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

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另一类方法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或行动研究法,也必然要采用第一类的数据资料收集方法,以了解实验的最终结果如何。(六)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

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

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它使得研究者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在实施研究中一环接一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保证研究能按预定要求如期完成。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

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八)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课题组成员并不是越多越好。课题组的成员必须都承担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任务。不应有光挂名不干事者。课题组各成员承担的任务的性质应与承担者的学识、能力相适合。计划中要把课题组负责人、成员的名单、分工写出。必要时,还应把各人的专业、能力特长,曾有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列出,以便课题管理者对课题组的研究力量有所了解。

(九)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所

要求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1、资料费: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2、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3、旅差费:外出调查;4、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5、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一般可以不写这部分内容,因为所需经费不多,学校一般多能答应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谋划。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