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于2016年12月13日发布,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科研组织是国家创新主体之一,也是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而知识产权管理是科研组织的基础性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因此贯彻、落实《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不仅有助于科研组织实现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更有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科研组织研发能力。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实施至今已经有六年,自2019年5月15日中国第一家科研机构完成贯标认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来,共有137家科研机构通过认证,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共计47家通过认证。 ![]() 如下图所示,在2019年到2023年之间,2020年共有50家科研组织完成认证,是完成认证最多的年份,2021年~2023年整体认证趋势呈增加状态,科研组织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认识到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质量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科研组织是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主体,因此科研组织需要尽快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在帮助科研组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科研人员创新热情,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E N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