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父亲是前清两广总督,哥哥是民国政府主席,四代以书法名世。上海名声煊赫的“文汇报”报头三个字,就是出之此人之手。

 五千风雨 2023-08-09 发布于浙江

书法家诗传·五一一·谭泽闿》

诗文/卢秀辉

为谭泽闿祖同歌

生而书画无怜癖,兴起已忘寒暑游。

弗弃念君鸥鹭立,此松独爱惜余幽。

玄穹元气斡旋恶,终岁清泉潜去流。

缥缈光晶淳耀灿,壁悬千仞少烦忧。

翰音何解管锥意,雄伟鲁公豪健投。

含泪断肠锋颖悟,只教笔力卫金瓯。

吟罢风月闲欢坐,搜句觅珠子窘抠。

桌案几时能得乐,不堪一粟所从谋。

片帆佳境高眠过,尚质世间问蚁浮。

他的父亲是前清两广总督,哥哥是民国政府主席,四代以书法名世。上海名声煊赫的“文汇报”报头三个字,就是出之此人之手。

谭泽闿(1889—1948),字祖同,号瓶斋,室名天随阁,湖南茶陵人。

谭泽闿的父亲谭钟麟,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他为人老朽,思想落后,同时也是反对变法、因循守旧的顽固派之一。谭钟麟为政之余善长文章,喜爱书法,其造诣颇深,光绪皇帝赞誉他为“书林一杰”。为官两广总督时,残酷镇压了孙中山领导的乙未广州起义,杀害了革命党人陆皓东,并通令缉拿孙中山。梁启超说:“惟广东督抚于'洋务’二字,深恶痛绝,不能畅行于粤耳。” 生子谭泽闿时,谭钟麟已经六十八岁了。那时谭钟麟已任陕甘总督长达七年了,正以目疾开缺在湖南养病。

谭泽闿和谭延闿是亲兄弟,谭延闿是谭泽闿的三哥,谭延闿比谭泽闿年长九岁,兄弟二人都是妾生。哥哥谭延闿为母亲争了气,贵为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而弟弟谭泽闿则是少时就失去了母亲,没有能力为母亲争取名份。谭钟麟对小妾十分刻薄,谭延闿的母亲原为友人的丫鬟,因为打碎了主人的瓷器才匆忙走失。友人允诺,找到了就留给谭家。后来寻到了。谭钟麟见丫鬟长得眉清目秀,十分乖巧可人,遂收为己用,直到生了谭延闿后,谭钟麟才收她为第四房小妾。此妾姓李,生子谭延闿时,谭钟麟已经五十九岁了。谭钟麟从不让小妾坐到桌子上吃饭,谭延闿立志读书,要成为人上人,要让娘母以子贵。直到谭延闿中了进士,他的母亲才可以上桌吃饭。

谭泽闿自小就性格孤僻,他的母亲情况和谭延闿母亲的情况大同小异,只是父亲的玩物、下人,仅此而已。母亲死后,谭泽闿内敛谦卑,谨言慎行,他知道这样的家庭是没有什么亲情的。谭泽闿沉浸在自己的书画世界里,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可能也是谭泽闿没有走上三哥的革命道路,游离于仕途的重大原因之一。否则,凭三哥的威望、官职,完全可以满足谭泽闿做官的要求,一点都不成问题。

谭泽闿没有沉沦在失去母亲的痛苦中,他振奋自拔,在学业上更加用心。他早年就读于长沙明德学堂,而明德学堂是胡元倓创办的湖南最早的新式私立中学,该学堂延聘的新学教员水平高、素质好,还都是激进的新式人物,有黄兴、张继、周震鳞、苏曼殊等革命人士在校任教,又专从日本请来理化、博物教员,为一时风气先。有一点是肯定的,谭泽闿入明德中学,一定是在父亲谭钟麟殁后,否则,是不可能进入新式学堂读书的。谭泽闿在校期间,还为明德中学“乐诚堂”书写了匾额。

清末,谭泽闿被分发湖北,授为巡守道,刚刚才上任,即逢武昌首义爆发,他只好折返长沙。从此,和他的四哥谭恩闿一样,绝意仕进。谭泽闿不想做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定有个成分,为清守节。这是不得志的小知识分子的惯用手法,以此自抬身价。谭家又不缺生活来源,他三哥当年去上海时,卖掉自己的田产,见孙中山新来上海,怕孙中山没钱花,一下子拿了五万块银元给孙中山。谭泽闿没有三哥混的好,哥哥也不至于让他忍饥挨饿,而掉头不顾。谭泽闿在乡间以书法为乐,逐渐自成一家,雄浑腴美,尤工“擘窠书”大字,伟劲开张,也没有给哥哥丢脸。

图片

谭泽闿书法

谭泽闿自觉可以混饭吃了,乃迁居上海,以卖字谋生。1927年,谭泽闿四哥谭恩闿的姻亲黎泽泰到上海来看他,黎泽泰能篆刻,此行有借谭泽闿抬举自己的意思。谭延闿,谭泽闿兄弟曾在《大公报》上推介过黎泽泰篆刻,黎泽泰也曾多次为其兄弟刊刻印章。谭泽闿见老朋友来访,高兴的作了一首《赠戩斋》诗送给他:

早知妙艺传家学,

今喜重逢聚海滨。

匣底珠玑倾四座,

更烦游刃剖苍珉。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新建大门,要悬挂“国民政府”四字招牌,文官处便找到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求他书写。谭延闿对来入说:“我家老五善书大字,你们还是找他写吧。”文官处立即派员赶赴上海,向谭泽闿说明来意,他一听是三哥介绍来的,岂敢怠慢,抄笔就说,须臾,“国民政府”四个大字呈现在眼前。字体圆润饱满,柔中寓刚,一副庙堂气象,果然好字,观者无不叹服。文官处立即付了4000大洋的润笔费,一字千金,其名传遍上海滩。自古以来,文人重要的进身,必须要官家帮扶。试看当今域内,莫不如此。

谭泽闿作书,以低价运行,所以求者甚众,人家求不到谭延闿的,求他弟弟的也不错了。他也不顺势涨价,而是仍以低润为之。有人求店招,也是乐而为之。长沙八角亭一资本家闻听谭泽闿的盛名,托人请谭泽闿书写“大盛绸缎庄”招牌,奉上500银元请他挥毫,谭泽闿也不拿腔作势,提笔就书,书毕欣赏,挺拔苍劲,力可扛鼎,令人赞仰,来人又添加银元100块。谭泽闿手书的《瓶斋字帖》也在上海各书店畅销开来。沪上名家,与之交结,最亲密者三、五人耳,如黄蔼农、金息侯、程仰坡,相互以八法切磋。

七七事变后,上海沦为''孤岛'。日军报道部派员发函照会租界各报接受新闻检查,以图遏制反日舆论,不少报纸如《申报》《大公报》《时事新报》等相继停刊。沪宁、沪杭铁路局遣散员工严宝礼,与同事或好友余鸿翔、沈彬翰、胡雄飞、徐耻痕等商定,挂上'洋商'招牌,集资办中文报纸,报道抗战局势,借用英文报纸《TheStandard》的中文译名“文汇报”。董事沈彬翰负责解决报头问题。都是大家集的资,资金不丰厚,只好在古法帖上集字,找来找去唯独缺个'汇'字,沈彬翰提议由谭泽闿题写。但是,谭泽闿写三个招牌大字一般收300元左右,一时踌躇,无法定夺。负责广告和发行的董事胡雄飞无意中得知好朋友、名中医陈存仁是谭泽闿的医药顾问,拜托他向谭泽闿求字。谭泽闿为人十分慷慨,陈存仁托的事情“闲话一句”,泼墨挥毫,分文未取。几天后,胡雄飞拿来了谭泽闿书就的“文汇报”三个字,至今仍在沿用。

谭延闿和谭泽闿兄弟,都寿不假年。谭延闿一生食补,顿顿鱼翅,也只活到五十岁,脑溢血去世。谭泽闿小三哥九岁,1947年在上海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茶陵石床谭氏,显官代不乏人,尤其是清末民初,谭钟麟、谭延闿父子位及高官,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谭钟麟贵为两广总督、谭延闿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他们不但以政治显贵,更是以书法在书法史上灿然生辉。谭钟麟及其子延闿、泽闿,其孙伯羽、孙女淑,曾孙守诚,一家四代均是有名的书法家。谭泽闿善作诗,师法谢灵运,曾从学王闿运之门。平素以诗书会友,不与权贵交,与其兄谭延闿热衷政治形成鲜明对照。

谭泽闿平生以诗酒、书画、收藏自娱。搜集清代书家真迹甚丰,尤以钱沣、刘墉、何绍基、翁同龢四家书法最富,数十年间,收集四家法书千余轴,为海内收藏四家墨迹最富者,曾影印行世。其他金石墨本之属,亦收藏至富。谭泽闿在湖南有藏书楼“天随阁”一座,里面富有藏书及文物。1950年初,谭泽闿后人将“天随阁”所藏全部捐献给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管会后来转交给了湖南省博物馆珍藏。其中有谭泽闿著撰的诗、文、题、跋若干卷,编次皆藏于家。谭泽闿有《止义斋集》行世。

谭泽闿工行楷,师法翁同龢、何绍基、钱沣,上溯颜真卿。走的几乎和其兄谭延闿一个路子,可是他心无旁骛,更专心于书法,得气格雄伟壮健,力度刚强,善榜书。他的楷书力如发弩,沉着稳重,顿挫有力,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他一生都在攻颜书,与其兄相较,更显开张。他的行书变化灵巧,笔笔中锋,大气磅礴。遗憾的是他和其兄拉开的距离不算大,天假以年,他一定能够寻找到自己的书法语言,到达艺术最高境界。

图片

试想当日       卢秀辉治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