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一站美好

 施训洋 2023-08-09 发布于安徽

这两天,西安演唱会上了热搜,疯狂的歌迷,不,是粉丝天团,他们互殴了。

不知道“粉丝”一词是何时出现的,在我读初中时,都是“戏迷”“影迷”“歌迷”之说。粉丝,则是一种薯类食物。

“粉丝”也好,“×迷”也罢,都是一种自觉地崇拜。有不能理解的,认为是盲从,是一种无知。其实,谁的青春不舞动。

只是过去,再“迷”也是足不出户,坐在家中看电视,亦或是听广播。像我,也曾是“影迷”,也曾是“歌迷”。像我母亲,就是十足的“戏迷”。

看到网上发布的西安演唱会,那失控的场面,那追星一族,我突然发现自己与他们之间完全割裂了。反正,我是舍不得那门票钱,更不会守上一天一夜去等那“明星”。不过,我是在用四十好几的心态看问题,而他们才二十上下。

这,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母亲在家总想同我儿子说话,但我儿子总说讲什么你又不懂。是啊,你又不懂。母亲便显得很失落,自语跟不上时代了。

不仅母亲跟不上时代,自诩好学的我都很难跟上节奏。小家伙冷不丁地冒出一两句,真被他搞蒙了。

“爸爸,你知道这是奥特曼的什么形态?”这,我哪知道。

如此,我忽然有了一种担心,那就是我们若不更新观念,就一定与孩子们对立。他们喜欢的,我们无法认同;我们喜欢的,他们压根无视。

​代沟,已经不是一点点。泛娱乐化的时代,说教是苍白无力的……

陈佩斯,是我喜欢的艺术家之一。在我心中,他是优秀的喜剧之王,更是出色的小品王。

我读初中时,最喜欢他的电影,像《二子开店》《望子成龙》等,后来喜欢他的小品,那是真艺术。

闲来无事追部老电影,陈佩斯主演的《编外丈夫》。不得不说老艺术家的演技,真是牛。

当然,我也是“歌迷”。师范读书时,崇拜“四大天王”,尤其是郭富城。记得当时的发型和着装都有模仿,那真是“迷”。虽然我不会唱歌,但爱听,偶尔也会哼哼。毛宁的《晚秋》,郑智化的《水手》,还有刘欢的《好汉歌》。时间在变,喜欢的歌也在变。

我还是“球迷”,当然主要是“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我也喜欢。对“乒乓球”的钟爱,主要是其他的球我不会,我只会挥几拍乒乓球。记得师范一年级时,天津世锦赛举办,我为削球手丁松喝彩,我为邓亚萍鼓掌……

如此来看,我们不必有过多的担心。成长总有过程,新时代的孩子们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行事风格。我们需要容纳,需要适应。

写到这,我忽然记起一件事。应当是在三十多年前,那时女孩流行烫头发,是大波浪。那年腊月,临近过年,我大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随庄子上的几个姐姐一道去街道玩。父亲再三强调不允许烫头发,但一直到下午,大姐都没回来。母亲便开始担心,怕大姐忘了父亲的话。

到了晚上,大姐终于回来了,不过,是烫了大波浪的。那天,家里发生了一场“地震”。

母亲见了,一把揪住了大姐的头发,边揪边说要拿剪刀。父亲见了,将大姐推出了门外,闩上了大门。我和二姐见了,急得直哭。

那时,我大姐已经许了婆家。

回想起来,我父母当时的做法就是没有跟上时代。

今天的培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数学老师要向体育老师学习,体育老师教学生跑5000米,他绝对不会自己先跑再让学生跑。

“三好学生”更为“特色三好学生”,要承认那些偏科的学生。

教十六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学十六字:学以致用,学以时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努力,成就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