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的问这问那,和还是幼年的诸葛亮交谈,而亮也总是乐呵呵的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他聪明伶俐,态度谦恭,是个可造之才,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可以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八卦用兵之法,你爹娘若同意,你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诸葛亮回家告诉了父母,父母非常高兴,备上礼物,带他来拜见老道长,老道长从此便收了诸葛亮做弟子,诸葛亮学习也非常勤奋努力,不管风霜雨雪,他每天都会上山求教,没有一天间断。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智慧修养,学问道德,为人处事,各方面进步的都很快,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庵堂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这时,庵内竟然出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的细眉大眼,仙姿娇娆,容光绝艳,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动了心,就跟着女子进了房间,两人有说有笑,互相似乎都有心意,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你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尽管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的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虽有怀疑,但一个少年,情窦初开,正是不识色欲祸害的时候,此刻爱欲胜过了理智,所以也就没有多想。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都是殷勤接待,盛情挽留,做许多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饭后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琴棋书画,与每天苦读苦学的道观相比,这个充满风情的庵堂真是另一个天地。 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他的思想出了问题,逐渐开始对学习厌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东西,他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两遍,都不知道说的啥,不管怎么看,都记不住,整天脑子混混沌沌,迷迷糊糊,整天都在想着那庵中女子,常常的神魂颠倒,心不在焉。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就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道:“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用了这么多年功夫,多少的苦心教导,终要毁于一旦了!”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也很惭愧,就低着头道:“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 “你说这话我不相信。” 老道人忧虑的望着诸葛亮,缓缓道:“我从前看你是个聪明诚实的孩子,秉性纯良,又有志气,想教你成才,所以我苦心治好你的哑病,收你做徒弟,前年你是聪明勤奋,诚恳恭敬,师父我虽然苦心教你,但也不觉的苦;可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由诚恳变懈怠,这个样子,虽然聪明也是枉然!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老道人又道:“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说:“你看看看那棵树,为什么它现在的样子死不死活不活,无法往上生长呢?” 诸葛亮默然道:“让葛藤缠的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很苦,可是它就能把根往下扎,枝干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 可是被那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去啦,从此就要半死不活了,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惭愧的低下头来道:“师父,你都知道了?” 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你跟我学习这么多年了,风风雨雨不曾断过一天,我还能不了解你吗?看你神色容颜,观你行为举止,我还能不知你心事吗?” 顿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对他道:“我实话告诉你,半山腰上,庵堂之中,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这才来到人间,它虽受惩罚,但顽劣懒惰,贪图享乐之性不改,所以才化作美艳女子,不学无术,不事耕耘,终日只是和人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有情,岂不知她只是为迷惑你,才做出那种样子啊。 你如再这样浑浑僵僵,迷迷糊糊下去,不但会前途尽废,一事无成,将来若有什么地方不随她意,她恶念生起,还要加害你啊。” 诸葛亮一听,大惊失色,这才心慌意乱的问该怎么办。 老道人继续道:“那仙鹤虽被罚下人间受罪消业,但它在天庭生活久了,有个习性却未改,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这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有幻化之用,凡夫肉眼不识,所以难见她本相,你只要烧了这衣服,她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心领神会,连连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 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黄亮亮的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嘱咐道:“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必会立即从天河飞下,她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她,切记切记!” 诸葛亮听了师父教诲,当天晚上子时,他便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那华丽的衣裳,而不见有人。 他也是果决的英雄汉子,当下毫不犹豫,便点火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立即电闪疾驰,瞬息飞了下来。 见到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急的大叫一声,扑过来便啄诸葛亮双眼。 诸葛亮眼早有准备,大喝一声:“妖孽敢尔”,拿起龙头拐杖,一下把仙鹤打落在地,仙鹤挣翅要逃,诸葛亮伸手便抓,抓住了仙鹤尾巴,事关性命,仙鹤急急挣脱,结果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 可是诸葛亮虽因慈悲那孽畜性命,未用拐杖在打,但手上毕竟抓得紧,结果仙鹤虽得逃命,尾上长长的白羽却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 它怕被抓,因此就再也不敢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里,偷那可以化作美女的宝衣了,从此,她也只有留在人间,混进凡间的白鹤群里,老老实实的开始修行。 而这边的诸葛亮,为不忘这个教训,就把从仙鹤尾巴上拔下来的羽毛,小心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洗心革面,知耻后勇,学习修行都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知行合一,心领神会,把所学的东西,完全变成自己的本事。 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杖打仙鹤的那天,老道把诸葛亮叫过来,温颜道:“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也都学会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跪倒在地,恳求说:“师父,您老人家万不可弃我而去,徒弟我越学越觉的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几年本事!” 老道微微一笑,语重心长道:“真正的本事,还是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更深领悟,书上学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要切记不可再被情色所迷惑,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相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是为师的临别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您往哪里去?”诸葛亮焦急而诚恳地问:“弟子以后如思念师父,该到哪里看望您呢?” 老道人望着远方的重重青山,片片浮云道:“四海云游,并无定向,人生聚散,皆是因缘,徒弟呀,你当看破才是。” 诸葛亮听了这话,知道师父去意已决,顿时热泪滚滚,跪倒在地,呜咽道:“师父决意要走,徒弟不敢苦留,请受徒儿一拜,以谢再造重生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已不见了师父,从此便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因为怀念师父,常把师父遗留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终生不忘师父教诲,尤其是临别嘱咐,特意把当年从仙鹤尾上拔下来的羽毛,做成一把羽扇,终生拿在手中,至死不离,以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即是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来历。 在古时,任何一个人要想从师学正道,或者要学一门真正的本领,第一个要过的关就是色欲关,必须首先要把色欲看淡。 这一关很主要,绝不是武侠小说描写的那样,为了美女,为了红颜知己,痴迷不醒,去杀去斗。 这一关要打不破,任他多大才学,都无受用,回想我们自己,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像「仙鹤」这样的朋友,喜欢吃喝玩乐与搞笑说闲,却无法深入谈心,该认真的时候,他们依然一派轻松,玩世不恭,久而久之,发觉和他们在一起真是有点...言之无物。 这种人可以把他当个开心果或酒肉朋友,但却不能深交,以免自己也会渐渐受他们影响,变得和他们一样终日嘻笑人间,反而忽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