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朱氏皇族悲惨命运 竟被农民军屠杀几近灭族

 历史探奇 2023-08-09 发布于河南

上古生物

2020-01-30 15:10

关注

提起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中国应该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中国几千年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结局还是相当不错的,1959年12月4日接到毛泽东主席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7年10月17日,溥仪患尿毒症在北京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回清朝的皇家陵园进行了安葬,也算回到了列祖列宗身旁,长眠于祖陵。

溥仪写过一本书叫《我的前半生》,在书中提过被袁世凯逼迫退位的这段历史,据说当时袁世凯并非武力强迫,而是在隆裕太后面前声泪俱下的讲述自己的艰难处境,然后分析了主动退位的好处,最终还答应给皇室每年400万两白银作为生活费。400万白银什么概念呢?据专家统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5亿元人民币。如果再考虑当时的购买力的话,就更多了。

除了给钱以外,袁世凯还答应了许多别的好处,比如允许隆裕母子二人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允许满清的遗老遗少偶尔前来探望等等。可以说,对隆裕母子二人是相当照顾了。

虽然现在很多人少袁世凯是假仁假义,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一名亡国之君,溥仪的一生没有受到什么过不去的坎,平平安安。相较于那个被清朝灭掉的明朝,吊死在煤山上的崇祯皇帝来说可算是好得太多了。

既然说起了明朝,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明朝灭亡时那些皇亲国戚们的下场把。

据后代史学家考证,明亡时,朱家近十万子孙有一大部分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屠杀了。逃过此劫的另一部分又在清朝入关后,在抗清保国的战争中壮烈殉国了。

据说李自成打到山西以后,每攻占一城,第一件事就是搜捕城中的皇族并悉数杀之,攻陷平阳后“西河王等三百余人遇害”,攻占汾阳后,也是屠尽城中朱姓子孙;攻克太原后,更是将城中晋王一系的四百余人统统送到西安杀掉。

仅在山西一省,死于李自成之手的朱姓子孙就有一万人之多。

这些还都是低级皇族成员,对高级的皇族成员,李自成做的就更狠了,比如攻陷洛阳后,将住在洛阳的福王朱常洵给活活煮了。

其他高级的比如皇太子朱慈烺、崇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等被李自成农民军俘虏至北京。在清朝入关后,这部分被俘皇族在兵荒马乱中失踪,生死不如,下落不明,一直成了历史疑案。

为了躲避满清的迫害,一部分皇族成员,在国破家亡之后,纷纷隐姓埋名,或窜伏山林,或辗转流徙,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活。如出自宁藩的宗室八大山人,在明亡后,便自动放弃了朱姓,自号雪个,后来干脆出家当了和尚,只是把明朝灭亡的日期,偷偷地组成花押签在他的画里,以志不忘自己是大明子孙。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记载过一个独臂老尼,他是崇祯最喜爱的女儿长平公主,在崇祯吊死之前对女儿痛下杀手,但是只斩断了一只胳膊,最后不忍心再下手了。而长平公主隐姓埋名,学得了一身武艺,终身都在为反清复明做着贡献。

而在广东梅县也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北京沦陷后下落不明的太子朱慈烺,与翰林院编修李七淳一起潜回了李的家乡梅县。后为躲避清廷,太子也削发为僧,取法号“(大下面加罗)和尚”。并在梅州阴那半山中人迹罕到之处,建了一座庙,名叫“紫殿”,又叫“圣寿寺”,后便老死在此深山中。死后,他被当地人尊为“太子菩萨”。

《罪惟录》中也有着类似的记载,说是有一个有宗室出身背景的书生,在明朝灭亡以后出家,最开始在无锡的太子庵当和尚,后来又在界灯寺做了主持,他会写诗还能作画,在当地很有名气,但是不管对谁,从来不和别人谈起旧事。

当然,除了这些流亡天涯,隐姓埋名逃离迫害的朱姓子孙外,还有一些为了活命投降了清廷。比如潞王朱常淓,就是个不争气的主儿,清军逼近杭州时,手下还在浴血奋战,唯恐得罪清军的潞王竟然下令“以酒食从城上饷满兵”(《南忠记》)。

每当朝代更替时,新的王朝总会铲除前朝的皇族,一方面斩草除根,一方面杀鸡儆猴,最大限度的稳定自己的统治。但是像明朝灭亡时被割韭菜一样一茬茬的清算的情景真的并不多见。

不知道朱元璋在夺得天下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子孙会是这样的一个下场。

小结:权力是个好东西,人人想要,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坐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出生在皇族就是朱姓子孙的原罪。享尽了人间富贵,却不能为民着想,那么被人民推翻,落得一个凄惨下场就是难免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喜欢的点个关注吧。

#历史那些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