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却为何没有动这4人?

 涂鸦吧 2023-08-09 发布于贵州
首发2023-08-09 10:22·史为今用

前言

在这个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界,很多人都在奋力向上,追求成功。而真正站上人生巅峰的人何其少啊。

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奇迹,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成为开国皇帝。不过,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智慧和远见。

一、放牛娃大有来头,草莽英雄开始崛起

朱元璋,一个放牛娃,如何成为开国皇帝?

他的成功故事,也许能给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些启发和希望。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家贫如洗,为了糊口,只能放牛帮补家用。村里人都认为,他注定一辈子就是个穷苦人。

“唉,朱元璋这娃儿可惜了,长得聪明巧手,偏生在这穷山沟沟里,没出息的很。”村里熟人不禁感叹道。

然而,命运女神并不会让朱元璋就此凋零。红巾军来到村子收编壮丁时,他加入了起义军。

在军队里,他认识了郭子仪这个知己良师。郭子仪发现了朱元璋的才能,耐心地教他认字识书,传授兵法。

朱元璋勤奋好学,很快就打开了智慧之门。他也在实战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从一个放牛娃,到红巾军首领,再到明朝皇帝,朱元璋走过的路非同凡响。但是,他做到了,一个草根平民,竟然翻身做了皇帝,这在古代是多么难得的事!

二、一起打天下的34人,分道扬镳后30人下场凄惨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成为开国皇帝。

这其中,有34位大臣功不可没。他们或谋士,或猛将,都是助朱元璋走向巅峰的重要幕僚。

可惜好景不长,昔日并肩作战的同志,到了明朝建立后却分道扬镳。其中30人被朱元璋赶尽杀绝,只剩下4人侥幸躲过一劫。

朱元璋为何对昔日的同志痛下杀手?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叩叩叩。”耿仲明听到夜深人静时的敲门声,心跳快了几分。

“朱元璋派你们来了?”他语气平静地说。来人沉默以对。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耿仲明自嘲地笑了笑,“朱兄,我们共事多年,你与我一拍即合,今日却要我离世,我们之间,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来人不答,只是缄默地架走了他。

第二天,朱元璋登基称帝,而耿仲明已经在狱中自尽了。

他只是30人之一,其余的,包括韩国公李善长等重臣,也在建文年间被朱元璋灭口。

令人唏嘘不已。

三、谦逊变通的汤和,只想回家过小日子

面对朱元璋的疑心病,为何4人能逃脱厄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他们的谦逊和变通。

汤和是朱元璋早期的心腹之臣,对他起到过重要的辅佐作用。但汤和并不贪图权力,争夺地位,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

1388年,朱元璋发出削弱军权的信号,其他武将还在懵懵懂懂,汤和已经领会到皇帝的用意。

“陛下,我这把老骨头已然风烛残年,也该退居二线了。不如让我回老家,养儿育女去吧。”汤和适时地向朱元璋请辞。

朱元璋闻言大喜,连连点头:“好!好!汤将军工作劳累,应该回家修养身体。朕赏你金银珠宝,好好享清福吧。”

汤和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放下权柄,保住性命,不枉是明朝开国功臣。

四、李文忠情比儿子,忠心耿耿伴君生

李文忠之所以躲过厄运,更多是出于朱元璋对他的情感。

李文忠是朱元璋小时候二姐夫李贞的儿子,朱元璋视他如己出,从不吝啬对他的栽培。

“文忠,过来,朕叫老夫子给你专门教课,日后你可要报效朕,助朕一统天下。”朱元璋笑呵呵地对李文忠说。

“孩儿谨遵教诲,必当竭尽全力,助父皇剿灭凶残贼寇,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李文忠毕恭毕敬地回答。

李文忠果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征战中屡建奇功。

“文忠啊,你可是朕心头肉啊,朕对你比对亲儿子还亲,你要一辈子辅佐朕。”朱元璋笑容满面地摸着李文忠的头说。

李文忠被朱元璋当成亲人看待,朱元璋又岂会忍心加害于他呢。

五、耿炳文安分守己,父债子偿得到青眼

耿炳文之父在战场上为朱元璋牺牲,朱元璋遂视耿炳文如己子,对他极尽嘉奖厚爱之能事。

但耿炳文并不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谦逊谨慎。每每朱元璋赞赏他,他都会说:

“陛下过奖了,功劳都是您英明领导的结果,我不过尽了微薄之力而已。”

他也从不参与争权夺利,只安心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朱元璋极为忠诚。

朱元璋看在眼里,暗自点头:“好个知恩图报的好儿郎!父亲有你这样的儿子,怎会不心安?”

于是,他决定放耿炳文一马。

六、郭英靠姐姐求得存活,小心翼翼过一生

郭英的姐姐是朱元璋的宠妃宁妃,这也帮助他化险为夷。

“陛下,您说要赏赐英哥金银珠宝,他一定会感激不尽的。”宁妃笑吟吟地说。

“好吧,既是你的意思,朕就成全你们兄妹。英哥对你姐姐要好吃好喝地供着,别辜负了朕的恩典。”朱元璋笑着点头。

郭英得知自己幸免一劫的消息后,长出一口气,对姐姐感激不尽。

此后,他更加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侍奉朱元璋,生怕惹恼了皇帝,害了自己和姐姐。

七、30人才懂的道理,4人无声涕下错过时光

于是,在34位开国元勋中,只有4人侥幸躲过一劫。其余30人命丧黄泉,从此灰飞烟灭。

他们才明白,在权力面前,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他们才后悔自己的贪图争斗,如果当初像耿炳文一样知足常乐,又何苦走到今日田地。

而那4位幸存者,也未必就是胜利者。

朝夕小心谨防的郭英,深居简出的汤和,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与朱元璋拉开距离的李文忠,父债子偿的耿炳文......他们又何尝不是失败者?

青春与理想在争斗中破灭,他们也只能在心里无声地流下眼泪,偷偷而悲伤地度过余生......

也许,我们都不该贪图权势,不该卷入无谓纷争,要学会知足常乐,活出自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朱元璋已经骑着它离我们远去。但他和他的同僚留下的人生课题,我们还可以思考。

不枉这场恩怨情仇,今人化为一叹息。

结语

朱元璋与他的功臣们历尽艰辛夺得天下,一时间权倾朝野,威震四方。但所有荣华富贵都转瞬即逝,名利场上的输赢毕竟是过眼云烟。

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即使处在剧变风云中,也能守住SELF内心世界的人。他们不与外在争斗,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我们也不应为了一时虚荣,而失去平和喜乐的心境。踏实地活在当下,享受生命的简单美好,才是智慧的人应有的境界。

浮华终须散,知足常乐长相伴。顿悟人生真谛方显宏图,淡然处世方得安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