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搞搞洋务打打仗的张之洞

 昵称MJRlOV28 2023-08-09 发布于辽宁

张之洞,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字孝达,号香涛,别号抱冰、壶公。

从张之洞的曾祖父到父亲,三代都为州县官,家学渊源深厚。张之洞从小便聪明好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奠定了深厚的儒家思想之基础。

为了能够让张之洞博学广进,其父亲特意为之请了数位名师教导,其中的丁诵先、韩超二人都是大清高官,对张之洞的影响很大。

张之洞

咸丰二年(1852年),张之洞参加顺天乡试,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此时,张之洞只有 16 岁。

同治三年(1864),张之洞参加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

早年之时,张之洞以攻讦(jue二声)时政闻名,成为清流派的代表人物,后来又相继担任浙江乡试的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等官职,主管一省之教育。在这以前,张之洞努力经营书院,提拔才智德行卓绝之人,威望很高。

光绪五年(1879年),张之洞补国子监司业,时逢沙俄侵占伊犁,崇厚谈判失败,张之洞特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痛斥沙俄外交不合法,声陈崇厚之外交有重罪,得到了慈禧、慈安太后的召见与赏识。

张之洞

光绪七年至十年(1881~1884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眼见山西吏治败坏,鸦片流毒,人民困苦,遂提笔写下:“山西官场乱极见闻陋极,文案武案两等人才乏极,吏事民事兵事应急办之事多极。竟非清净无为之地也。”“晋患不在灾而在烟。有嗜好者四乡十人而六,城市十人而七,吏役兵三种几乎十人而十矣。人人枯瘠,家家晏起。堂堂晋阳,一派阴惨败落景象,有如鬼国,何论振作有为,循此不已,殆将不可国矣,如何如何。”以此抒发自己心中的忧郁和抱负。

此后,张之洞开始在山西推行一系列整顿之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张之洞也受到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救时要务》的影响,开始筹办洋务。只可惜尚未实现,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因山西之功,升迁为两广总督。后来,张之洞所举荐之人广西布政使徐延旭在战争中大败,交部察议。痛定思痛的张之洞,此后为人处事格外小心。

虽然中法战争时清政府在外交上经历了惨痛的失败,但张之洞却在这一期间逐步走上了筹办洋务的道路。在广东,张之洞开设水陆师学堂、枪弹厂、机铸制钱局、银元局、织布局、制铁厂,这些工业后来逐步成为了洋务派的中坚力量。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又在广州创办广雅书院和广雅书局,以非凡的气度和胆识,引进此前因弹劾李鸿章而获罪的官员为教习长官。此时,张之洞也逐步意识到铁路的重要性,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遂上书朝廷,请求修建芦汉铁路。

张之洞

无可否认,张之洞的这条建议很好,但他却忽略了清政府财政亏空的现实,此前,李鸿章也准备在京师附近修建铁路,朝廷未准。这次,清政府却答应了张之洞的请求,但目的不过是想要缓解李鸿章的怨气,这无疑将张之洞放在了矛盾的风口浪尖上。

虽然深知现实矛盾重重,张之洞却并不打算放弃修路计划,坚信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此时,他只能依靠自力更生。同时,由于修铁路事宜,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专门负责铁路南段,北段则交由直隶总督负责。

到任之后,张之洞首先筹建汉阳铁厂,然而这一切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困难重重。为了向英国购买炼钢厂机炉,张之洞专门发了电报,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则道:“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

张之洞

张之洞不知其言属实,夸口道:“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 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到后来,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而机炉则设在汉阳,不能炼焦的马鞍山煤只能废弃,最终向德国购买了数千吨焦炭。光绪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年),历经6年时间,耗资560万两,张之洞还没有见到一块真正意义上的钢。

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期间,张之洞在教育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在武昌设立的西湖书院、工艺学堂、武备自强学堂、农务学堂、商务学堂等;在南京,张之洞设铁路学堂、陆军学堂、储才学堂、水师学堂等。开设了中外许多先进学科以教授人才,在管理上还独树一帜地仿效日本,建立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班级授课制。此外,他在军事教育、留学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来还写成了《劝学篇》,实乃其办学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虽然汉阳铁厂历经重重困难,最终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是亚洲最大而且首创的钢铁厂,比日本的还早,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为军工事业和民用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汉冶萍公司的经理叶景葵评论道:“假使张之洞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速,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

同一时间,张之洞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枪炮厂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砖、制革、造纸、印刷等工厂。此外,有鉴于长江年年水患,张之洞在湖北大兴水利,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修了三条堤,免除了许多地区的洪水威胁。

张之洞

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然而他此前练的军队却没有实际作用,朝廷要调集四艘军舰,张之洞致李鸿章电道:“旨调南洋兵轮四艘,查此四轮既系木壳,且管带皆不得力,炮手水勇皆不精练,毫无用处,不过徒供一击,全归糜烂而已。甚至故意凿沉、搁浅皆难预料。”足见其先见之明。

甲午一战,清朝战败,张之洞积极主张洋务兴办,抵抗侵略,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称张之洞“有天下之望”,谭嗣同也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足见其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崇高地位。

为了支持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张之洞积极捐款,为之活动。只是世事艰难,保守派实力强大,张之洞也不得不明哲保身,退居幕后,后来还停止了对强学会的捐款。不过“内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张之洞)”的美称,倒是盛传于天下。

张之洞

张之洞积极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以正风气,足见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维新派梁启超毫不犹豫的评论其《劝学篇》:“挟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胫而遍于海内,何足道?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为尘埃野马,其灰其尘,偶因风扬起,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

只是他们不知道,身为封疆大吏的张之洞,深谙官场之道,明白保守党是不会任由维新派作为的。果然,百日之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六君子”被斩首。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时,张之洞保守的一面显露得更加淋漓尽致。他连同其他官员与英国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以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张之洞在武汉逮捕了自立军首领唐才常等 20余人,并将之悉数杀害。后来,张之洞还起草了一份《劝戒上海国会及出洋留学生文》,声言康有为等人是乱党,自立军便是其罪状。留日学生代表沈翔云写了《复张之洞》一信,痛斥张之洞:“公之定此狱也,一则曰领事恨之,再则曰教士恨之,三则曰洋官、西士无不恨之,公以为领事、教士、洋官、西士,其为中国乎?其为彼国乎?何大惑不解为是也。”张之洞看信之后,十分窘迫。

由于在一系列变乱中,张之洞始终站在最有利的一方,遂能一路顺风顺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他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衔。第二年,张之洞便上了《筹定学堂规模次第兴办折》,以兴办师范、小学、文普通中学、武普通中学、文高等学堂、武高等学堂、忠学堂、工学堂、勤成学堂、方言学堂、仕学院、省外中小学、蒙学等,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3年之后,更批准颁行了张之洞的《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在全国范围推行的学制,是为“癸卯学制”。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九月,在张之洞的主导下,通行了 1300 年之久的科举制被废除,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1909 年,在“国运尽矣”的哀叹声中,张之洞闭上了眼睛,清廷谥以“文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