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嵩焘挽联

 云在青山8 2023-08-09 发布于湖南

  郭嵩焘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外交官,可谓学贯中西,文武双全的一时之秀,然而却谤满天下。有一副讽刺郭嵩焘的集句联很有名: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副对联的内容出处为: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告子下》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可见在中国,敢于打破藩篱,为天下先的人,是很不容易的。

1818年,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一户地主之家。18岁那年,他考中秀才,第二年进入著名的岳麓书院读书。在岳麓书院,他与曾国藩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曾国藩曾赠于郭嵩焘一副对联:

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跋云:“云仙贤弟亲家性近急遽,纂联奉赠”。从文义看,这不是一般用来补壁装饰的对联,而是两句箴言。既说“莫图便宜”,再说“且更从容”,如此措词,决不客气。跋文又说嵩焘“性近急遽”,则似暗示郭嵩焘的病根,正在“急遽”二字。

    严复把郭嵩焘看作生平“第一知己”。两人相识时,严复24岁,郭嵩焘60岁,是近代中国一对忘年交。1891年7月18日,郭嵩焘因病去世,严复特撰挽联悼念:

平生蒙国士知之,而今鹤翅氋氃,激赏深惭羊叔子;

      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

上联中“羊叔子”:魏晋名将羊祜;下联中“屈灵均”:屈原。

   俞樾挽郭嵩焘:

为翰苑,为封疆,为海外輶轩,青史长留不朽事;

        是同年,是前辈,是楚中耆宿,白头顿失老成人。

上联“为翰苑”指1856年年末,郭嵩焘到京城任翰林院编修;“为封疆”指1863年秋,郭嵩焘升任广东巡抚。“輶轩”是使臣的代称。

    王闿运挽郭嵩焘:

悲悯圣人心,孟子见迂阔,而公见乖崖,若论名实当时笑;

      才华翰林伯,同年居要津,乃屏居田里,毕竟文章误我多。

 “同年居要津”指郭嵩焘到京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即任南书房行走。“乃屏居田里”指郭嵩焘在1860年,辞职还乡闲居。

    陈三立挽郭嵩焘:

孤愤塞五洲之间,众醉独醒,终古行吟依屈子;

          抗心在三代以上,高文醇意,一时绝学并船山。

此联以屈原、王夫之为喻,称颂郭嵩焘过人的胆略和学识,赞扬他作为驻外公使,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的努力。

   “寒庐七子”之一的易顺鼎挽郭嵩焘:

王者守在四夷,坛坫折冲诚有道;

             天不慗遗一老,沅湘耆旧更何人?

晚清“江南才子”萧大猷挽郭嵩焘:

国无专祠而士林有俎豆,家无私谥而瀛海识姓名,真气塞乾坤,必到盖棺平众议;

     功在绥边以苦口破群疑,学在传经以虚心衷一是,寒芒动奎壁,愿因修史上遗书。

“家无私谥而瀛海识姓名”指郭嵩焘病逝后,虽有官员请旨按惯例赐谥立传,被清廷否决。

   曾任礼部侍郎的张亨嘉挽郭嵩焘:

文事继韩昌黎,论筹笔勋名,当在元和平蔡上;

         声名满郁单越,数乘槎岁月,更难甘掾使秦时。

下联“乘槎”指乘坐竹﹑木筏。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宋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清孔尚任《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史学大家王先谦挽郭嵩焘:

鸿文硕学郁儒宗,才过古人,不掩其德;

          赤胆忠肝筹国是,谤满天下,无损于名。

郭嵩焘曾出使英法等国,力倡西为中用,以夷制夷。受保守势力的排挤打击,故联中有“谤满天下”之语。  

    长沙文人王启原挽郭嵩焘:

识议为流俗所惊,瀛寰七万里间,终全国体;

           勋业仍著书以老,中兴名将相外,留此儒臣。

 陈师曾的老师、曾任山东提学使的罗正钧挽郭嵩焘:

修六艺之文,通万方之略,后世谁相知,怅望千秋为陨涕;

    质鬼神无疑,俟圣人不惑,殷忧与终古,苍凉寰海一孤臣。

杨名照挽郭嵩焘:

  邦交九万里,兵事三十年,觏闵既多,乾坤或几乎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言不朽,功德尤赖以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