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兄弟五个,四个弟弟是共产党人,而他却在蒋介石侍从室服务!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8-09 发布于广东

《书法家诗传·五三三·沙文若》

诗文/卢秀辉

为沙文若孟海歌

沙门书法绝,儒雅浑沦新。

巨字擘窠势,气雄宏大巡。

苍崖南野搅,碧嶂夕阳尘。

兄弟五人友,四君乾季春。

暮年曾颌首,高会上台伸。

授教生徒者,桃花香透晨。

足含随意笑,举止立谈身。

兴客相依事,诗情细雨仁。

为追勤学泪,犹如捋松鳞。

东去古思远,际涯佳慧亲。

他兄弟五个,四个弟弟是共产党人,而他却在蒋介石侍从室服务!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沙孟海父亲沙孝能,是个中医,在乡村行医为生,乐于救死扶伤,乡邻中有名望。沙孝能体弱多病,行医10余年,39岁时去世。沙孝能耽好吟咏,旁及书画篆刻。有《过湖头渡》一首:

海色连山色,人家画意中。

渡头喧过客,岛畔歇渔翁。

矮屋临高岸,轻帆挂远风。

那知幽僻地,直与五洲通。

沙孟海母亲陈龄,虽然没有读过书,为人很有见地。沙孟海兄弟五人,他是老大;二弟沙文求,共产党员,参加了广州暴动,被杀害在广州的红花岗,那年才24岁;三弟沙文汉,共产党员。1954年为,浙江省省长。1957年,反右派中,打成了右派;四弟沙文威,共产党员,是李克农领导下的一个很优秀的红色间谍,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一直在全国政协工作;五弟沙文度,共产党员,是徐悲鸿的学生。后来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出来后参加了八路军120师。在延安抢救运动中,受了刺激,在延安走失。

沙孟海父亲沙孝能爱好书法,喜欢挥毫习字,收藏了许多字帖,平时有暇,就拿出来读临写。沙孟海从小耳濡目染,也开始喜欢书法,父亲就把家中所藏碑帖全部找出来,让他临摩、赏玩。

沙孟海十五岁,父亲去世,当时,沙孟海正在宁波慈溪锦堂师范读书。沙孟海在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做过家庭教师,一度执教过鄞县梅墟求精小学。1920年秋到1921年春,沙孟海在鄞县(现鄞州区)梅墟求精小学辞职后,曾在冯君木家西边小偏房住过半年,专心向冯君木学古文字学。

冯君木在上海主持钱业公会办的钱庄中学时,聘沙孟海为该校教师,专门为学生讲授古文与书法。来到上海,是沙孟海一生的转折点。沙孟海作为家中乐子,有能为担负起了长兄的责任,以所入养家,资助弟弟们求学读书。又在老师冯君木的介绍下,结识了康有为、吴昌硕、章太炎、沈尹默、徐悲鸿等一众大咖,沙孟海像丢进水里的海绵,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吸纳养分。吴昌硕更是为他作诗题词,对他的书法给予肯定。

图片

沙孟海书法

1927年10月4日,国民政府令朱家骅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并兼任民政厅长,朱家骅在代理厅长陈屺怀手中接过了职务,并请陈屺怀帮忙物色一位精通文墨的人当秘书,陈屺怀与沙孟海是师生又是半个乡党,陈屺怀是慈溪人,沙孟海是鄞县人,都属宁波府。沙孟海从陈屺怀学过古文,于是,陈屺怀向朱家骅推荐了沙孟海。沙孟海当时负担很大,从政对他很具诱惑力,在征求了冯君木意见后,出任朱家骅的秘书,好在此时沙孟海兄弟的身份还没有成为沙孟海的政治负担。从此,沙孟海随朱家骅的职务变迁而沉浮。历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部、交通部秘书。

陈布雷为蒋介石设立的侍从室二处处长,还兼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秘书长,作为蒋介石的“国策顾问”和政治秘书,陈布雷每天有大量的文告、函电、命令需要处理,还有应酬类的红白喜事,也得有人代笔。他急需人手,但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帮忙。

1941年,日军经常出动飞机狂轰滥炸重庆,有一天,陈布雷在防空洞碰见了朱家骅,突然想到了同门同乡师弟沙孟海。陈布雷和沙孟海同为冯君木的学生,对这个师弟比较了解。他知道沙孟海跟着朱家骅十多年了,他向朱家骅打招呼道:“骝先兄,我有个师弟在你那,我向委员长推荐了他,委员长也很重视这个人才。”朱家骅说:“不知道他自己的意思如何?他不愿意介入政治。”陈布雷说:“工作我来做,侍从室请他来,专门搞些庆吊应酬文字。请你转告他,请他抽空到我家来一趟。”

陈布雷的面子,沙孟海推不起,不但是陈布雷救过四弟,就是看在老师的面子上也不能推。沙孟海在侍从室,官至简任极,待遇相当高,有了很多的空闲时间,专门钻研书法、篆刻。作为蒋介石的“文学侍从”,他深居简出,小心谨慎,做好本职而已。沙孟海《万宽》:

春缕如丝织锦华,龙游居子一梦暇。

同书宝殿枝头月,自卷珠帘影底花。

心味不缘虚竹苦,情肠应是老槐嗟。

谁家墨池清光在,耐得风吹西子沙。

1946年至1948年,沙孟海帮蒋介石做了一件大事,编纂了《武岭蒋氏宗谱》。他是主纂修人,为修家谱忙了三年多。付印之时,定总裁吴敬恒(吴稚晖),总编纂陈布雷。沙孟海列四个编纂之一。名单报上去后,蒋介石在他亲笔写成的《先系考序》一文中写明:“今岁戊子吾族重修宗谱,特聘武进吴先生为总裁,主其事,慈溪陈君布雷、鄞县沙君文若发编纂,襄其成。”

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想再编个简单的家谱,以方便查阅,特约沙孟海去溪口面洽。当时,党国要人纷纷撤离,沙孟海怕在溪口待长了,会被胁迫飞往台湾。于是,找了个借口,返回了南京。当阔别多年的三弟媳、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出现在沙孟海住的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宿舍里时,他一时惊喜交集,涕泗横流。陈修良专门来和他商量大哥的去留,沙孟海不假思索地说:“留,我决不去台湾!”陈修良马上安排沙孟海借故去了上海,住进了沙文汉家里。从此,结束了他20多年的从政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沙孟海应聘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文字学;1952年,沙孟海担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调查组组长;1954年,又兼任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擘划“浙江历史文物陈列”;1963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1979年,任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省文联委员等职。

1992年4月26日,“沙孟海书学院”在宁波的东钱湖畔成立时。沙孟海即席发了言。当天晚上,沙孟海下榻于宁波甬港饭店,次日凌晨起床去洗手间,不幸摔倒骨折,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医治无效,于1992年10月10日,当代书坛泰斗、著名学者沙孟海先生,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沙孟海著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述》、《浙江新石器时代文物图录》、《兰沙馆印式》、《印学史》、《沙孟海论书丛稿》、《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写书谱》、《中国书法史图集》,并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等。

沙孟海在篆刻上,有幸得到吴昌硕、赵叔孺的指教。在赵叔孺“为圆朱文,为列国玺”的印风影响下,沙孟海师承有法,高致绝伦,复博涉陈秋堂、赵之谦、吴让之的治印风格,深得其理。吴昌硕是这样评价他的:“虚和秀整,饶有书卷清气。蕙风绝赏会之,谓神似陈秋堂,信然。”

沙孟海的书法,先由《集王圣教序》、《郑文公碑》、《张猛龙》等碑帖出,又经营楷书,以楷书转向以行草为主的创作。从以往“尚韵”为“尚势”,他融帖学与碑派于一炉,进行了再生。他在晚年,迎来了他书法的春天,在他那辈人中,他在名声、艺术、经济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是非常难得的事。他的创作进入一个鼎盛时期,行草书和擘窠大字成了主要创作手段。他的书法风格由秀逸儒雅到浑厚华滋最终归于古拙朴茂,一如四季变幻,归于平正,一派玄机。他的书法在结字上斜画紧结,不主故常;用笔侧锋取势,迅捷爽利,锋棱跃然;线条的浑厚朴拙,于纵横之间任其自然,令人羡叹不已。其作气势宏大,点画精到,以气胜。

图片

试茶春雨      卢秀辉治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