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意暂停》| 让大脑有一个休息的空间,你可以获得更多

 我很爱辰辰 2023-08-10 发布于河北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里的休息不仅仅是指身体肌肉放松,还有大脑的放空。

现在的教育好像就进入了一个“不休息+持续努力=成功”的无限循环,学生累,老师更累。没有休止的工作,让人看不到希望!

这真的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吗?每一所高中学校所有的学子都可以走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吗?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目标呢?

大学之路仿佛被越走越窄了,没有大脑的放空,怎么可以有智力的高速运转。一台汽车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保养,更何况是人的大脑呢?

那如何做才能让大脑处于兴奋点上呢?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刻意暂停》(韩国作者全玉杓,刘小妮翻译)就在这个点上让我们能够摆脱精神内涵,让大脑宛若新生。

《刻意暂停》这本书从人生重启六阶段来反思过去、瞄准目标、摆脱倦怠、重启人生。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里,你是不是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总感觉很累,下班后什么也不想做?

🗣想克服倦怠,重拾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想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职业瓶颈期很难突破?

🗣努力提升自己却效果不佳?

这样的问题无法解决,那是你不会休息,也不会暂停。只有“刻意暂停”去重启人生,你才能有另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刻意暂停”为自己设立另一个人生脚本,去出演一场不同于眼前的戏剧,让自己有一个充满惊奇的生活。

一、从小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人生漫漫,总觉得眼前苟且。霍金一个只有手指头能动的人,他却能够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为了人类有价值的而活着。

他在无尽的绝望和不尽的理想当中选择了后者,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这对全人来说他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存在。

你感到生活没有意义,或者没有价值的时候,那就看好你身边的人和身边的小事情。因为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想要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那就要让日常的生活中有些小挑战,把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适当的意义。

其实这就是认知的改变。认知层次决定人生高度。变了观念,提高了认知,视野就会开阔。

刻意的暂停并不是简单的休息,而是要有一个目的的重启,要重建人生的目标。

二、找到方向,确定人生目的

海明威说:鸡蛋从外打破的是食物,从内打破的是生命。海明威是文坛硬汉,他的作品里蕴藏着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在海明威的笔下有一位老人,他和大海抗争,和大鱼搏斗,一架小船,在茫茫的大海里飘荡,只为寻求生命的力量。

这位老人从来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他有自己的方向和人生目标,绝不向命运低头。

在内卷的社会当中,仿佛只有成功了,才会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每个人都不敢于落后他人。

不知不觉地在大众的人潮当中迷失了自我。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一旦缺乏了自我察觉力,就会走上衰败之路。

这就要求我们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刻意暂停,复盘过去,总结反思,重启人生,寻找生活的方向,确定人生目的。

三、享受正在做的事情,热情付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全玉杓说: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才会对自己充满期待。

小丽是一个职场人,工作有近20年了。她干到十几个年头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工作热情被耗尽了。

她想要的表扬和鼓励都没有,也不懂得去放空自我。于是不断的攻击自我,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被迫停了下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一场疾病让她看清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再加上家里的变故。她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重新规划人生蓝图。

如今,她重返工作岗位,但还是同样的工作,但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任务,她会刻意地改变,为自己制造一点点惊喜,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

她很享受目前的事情,也在倾情付出她的热情。虽然工作单位布局有变动,这不影响她的职业规划,小丽将按照自己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

只有活出自己,不必和别人同步,才能拥有自我价值,做到真正的自我重启。有了想法、目的,必须落实到行动,重启才会实实在在的实现。

【写在最后】

成功是一种习惯——时时重启成就更好的自己。这是拥有正能量影响力的全玉杓所说的话。他是韩国著名的自我革新专家,是超人气职业生涯讲师。

《刻意暂停》给了我们六步人生重启法——观点重启、目的重启、方向重启、流程重启、自我重启和行动重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