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文化建设的学问(四)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8-10 发布于浙江

(二)把握原则

1.形式与内涵的统一。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建设,既要避免宽泛的无目标指向的形式主义活动,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各种口号式说教,力求形式与内涵的和谐统一。

文化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文化的内涵往往以精神、思想、理念、价值观、世界观等抽象概念的形式存在。学校文化内涵的抽象性存在要求校园文化具备一系列文化内涵之外的表达形式,如标语、口号、活动、行为、人员关系、课程设置、楼宇建筑、规章制度等等,以便学校文化更好地在学校内外传播和传承。

“形式”是人们共同约定的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内涵建设和形式建设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两者必须同步创新,偏废任何一方都会形成不健康的校园文化发展状态。过分注重抽象的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往往脱离实际,这种“学校文化”往往以单薄、单一的文本形式存在,不易被学校成员所接纳,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过分注重学校文化形式建设是学校文化实践者易犯的错误,空洞、繁多的“符号”缺乏文化内涵,此类学校文化往往成为学校的形象工程,不具备长久的生命活力。

学校文化内涵与形式同步就是要求将丰厚的校园文化内涵通过精彩、多样的“符号”来表达,它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还应体现在教育教学、校内校外的各项活动中。任何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物质表达形式,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同步的内涵建设和形式创新是学校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片

            图为在深圳坪山讲校园文化

2.创新与传承的统一。学校作为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其自身也面临着学校文化创新的重大课题和使命。学校文化创新,是传承中华儿女共同精神基因基础上的创新,其内容、形式、载体等都可以且应当在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寻找思想资源。创新要注意突出“培育学校精神”的重点,突破“创建学校特色文化”的难点,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学校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一所学校,不管历史的长短,一路走过的历程都是一笔财富,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北大第五任校长蔡元培先生当年制定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前后虽历28任校长而不改变,一直沿用至今,成就了北大独特的育人取向文化,也铸就了北大长期以来的社会地位和教育品牌。

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治校严谨,校规严格,从而形成南开精神。南开走出了周恩来、温家宝两位共和国总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仪表风范和精神气度看出南开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熏陶和铸就之力。

办学,就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的过程。要深入研究自己学校的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学风,应该大力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培育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既能尊重历史事实,做一名忠实的学校文化的“薪火传递者”,又能不断渗进现代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文化的养分,不断创新,为学校构建理想的教育愿景。

3.个性与规范的统一。学校文化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亚文化。学校文化应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服从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丰富的、深刻的、富有个性化的建设。

为了防止学校文化建设走向空洞的说教,学校文化建设应从关注校园生活开始。良好的校园应该是让师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的生活,是充实而有成就感的生活,是随时可获得各种关爱和帮助的生活。就学校文化建设来说,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学校文化。

图片

                           图为在浙江杭州看校园文化                

4.全局与重点的统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学校各方面调整或革新来提炼、构建出为学校成员所一致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等。同时,学校作为运行的实体组织,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学校文化建设牵涉范围的广泛性及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学校文化建设要作为整体性工程来落实,着眼全局才能够有效地协调内外部关系和合理分配资源。然而,对于发展中的学校来说,学校不可能拥有所有教育需要的优质资源来兼顾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一个部分。立足全局,挖掘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发展方向,就成了学校文化建设实践者的现实选择。

目前多数学校的文化建设都是围绕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展开的。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持久和整体的工程,不仅需要立足全局,协调各方资源,还应重点实施,推进学校文化以点带面的发展。

5.内生与借鉴的统一。内生是指学校文化的产生与培养都基于学校自身特色而展开,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主体、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等主要集中于学校范围内,即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学校内部的生成。学校文化内生在目前学界属于主流观点,因为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学校的个性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很多学者都认同对学校特色“土生土长”的培养是构建适合本校,并能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学校文化的重要手段。

反观学校文化建设实践,能将内生性观点实践的学校往往是功底深厚的老牌优势学校,绝大部分学校的文化建设仍停留在“借鉴”优势学校的阶段。这种“借鉴”在很大程度上是薄弱学校对强势学校成功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照搬照抄。理想中的借鉴是指学校文化建设不局限于学校内部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在保持学校原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以及专业学者的意见。

学校文化建设的内生性更多地体现在内容建设方面,而借鉴的适用性更多地体现在方法、策略层面;内生性保持了学校文化的本质性特色,借鉴则提高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内生性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长久动力之源,借鉴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加速器。

6.与时俱进与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统一。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对学校的文化传统进行重新发现、认定和弘扬。

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要弘扬主旋律,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和雕塑的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必须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要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要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未完待续)(本文收录于我的专著《学校管理重难点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