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去年年底,内塔尼亚胡再次坐正以色列总理位置,随后组建最右翼的以色列政府,与巴勒斯坦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 拜登政府认为以色列现在,根本没有实力战胜哈马斯,如果哈马斯被激怒了,同以色列打起来,可能会把美国拖入战争泥潭。 很多人认为,以色列曾经打了五次中东战争就赢了五次,妥妥的军事强国,怎么就打不过巴勒斯坦了呢?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以色列早已经不是以前的以色列了,两场战争早已经把以色列的名声,败了个一干二净。 ![]() (内塔尼亚胡) 一、五战五捷演绎以色列神话1947年,国际社会鉴于犹太人居无定所两三千年,在巴勒斯坦地区给他们找了一块地,犹太人从此有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 耶路撒冷这个地方以前确实是犹太人的居住地,但是犹太人满世界流浪的时候,阿拉伯人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因此,阿拉伯拒不承认以色列这个国家,要求归还属于他们的土地。 与以色列有土地接壤的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联合伊拉克、沙特和也门,上演了七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戏码。 以色列毫不畏惧,以六千人的死亡打死七大门派一万五千人,把巴勒斯坦人从他们的家园赶走,抢占了巴勒斯坦八成的土地。 ![]() (对以色列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 围攻以色列失败,埃及十分不爽,1956年把苏伊士公司收归国有后,埃及不允许以色列从亚喀巴湾和苏伊士湾经过。 埃及的这种做法不仅难为了以色列,还损害了英法的利益,三个国家联合起来把埃及胖揍了一顿。 英法联军对埃及五大城市连续六天的轰炸,造成三四百人伤亡,国际社会对英法联军进行了强烈谴责,两个国家无奈之下,只好撤军。 在这次战争中,埃及被打落的飞机就有两百多架,受伤人员上万,一千多人失去了生命,而以色列的总伤亡人数却只有一千左右。 ![]() (蒂朗海峡) 1967年,在巴解组织越来越壮大的同时,埃及又和约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以色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认为自己有可能被瓜分。 于是,先下手为强,兵分三路一举拿下戈兰高地、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叙利亚、埃及和约旦三国遭受重创,不得不向以色列求和,以色列趁机又抢了6.5万平方公里的地盘。 前三次中东战争都是几个小国家的小打小闹,1973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始间接介入,叙利亚、埃及和约旦六年前被以色列抢了地盘十分不甘心,现在有苏联的支持,底气足了。 叙利亚、埃及和约旦联合伊拉克,集结了一千多架战机、四千多辆坦克和五十七万多大军,兵分两路,突然袭击仅有五百多架战机、一千七百多辆坦克,和不到十二万部队的以色列。 ![]() (叙利亚防空导弹) 好在以色列还有二十多万预备役人员,这才免得遭受四打一的围攻,面对大兵压阵,以色列没有上四国联军分而歼之的当,而是先集中优势兵力主攻戈兰高地。 埃及在戈兰高地首战告捷,但是,当美国的补给跟上,以及以色列预备役部队赶到后,以色列立即反扑,打了大约十天左右,在双方损失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以色列夺回了戈兰高地。 在西奈半岛,以色列最初是以正规军拖延时间为目的,当在戈兰高地高地把埃及打得满地找牙后,大部队立即开赴西奈半岛,一举夺了回来。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五次中东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四国联军报废战机四百多架,坦克两千多辆,阵亡八千多人,而以色列的数字是110架,850辆和2800多人。 ![]() (战争态势图) 第四次中东战争也是五次中东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不仅摘得了中东小霸王这个名号,让阿拉伯人确信要收回领土是不可能的,更是咣当给了苏联一个响亮的耳光,埃及从此不同苏联混了。 后来巴解组织就从宗教入手,在打压黎巴嫩境内同以色列关系好的基督教,援助伊斯兰教,以色列一怒之下就在1982年,展开了对巴解组织长达两个月的围剿。 以色列摧毁了巴解组织五百多门火炮和和一百多辆坦克,以一千人员的伤亡,打死打伤对方三千多人,还抢了四百多座仓库。 挨了一顿胖揍后,黎巴嫩认为伊朗更靠谱,找到伊朗扶持了真主党,正是真主党在24年后把以色列打来找不着北,以色列巨能打的神话也由此破灭。 ![]() (距离边境线大约170公里的地方) 二、以军侦察队麻痹大意吞下苦果以色列从1985年抢了黎巴嫩一大片土地后,经常被黎巴嫩游击队骚扰,不得已在千禧年撤出了黎巴嫩,但是保留了一块1967年占领的沙巴农场,这在黎巴嫩心里是个结。 2004年年初,原本德国把两国的领导人已经说和了,半年后,以色列又把真主党的一名官员给暗杀了,两国又进入对立状态。 2006年5月26日,马吉祖布在一次汽车爆炸事故中丧生,真主党认为是以色列干的,两天后在边境线轰击以色列,以色列给予了回击。 随后,黎巴嫩在边境线的巡逻频次越来越密集,翻过边界围栏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以色列估计,真主党可能要在一个距离边境线大约170公里的地方挑起事端。 ![]() (以黎边界线) 以色列特别派遣了一个小分队在这里侦察驻防,真主党就在以色列侦察小分队的眼皮子底下,在这里挖了一个掩体,并把大量的军火和生活物资运送到这里。 2006年7月2日,自以为没有任何异常的以色列小分队离开了这里,但是以色列军方却没有忽略这个地方,11日又派遣了一组巡逻队在这里巡逻。 这组巡逻队发现了二十多名真主党战士在附近活动,他们认为明天还有其他巡逻队继续在这里巡逻,所以就没有及时向以色列司令部汇报。 正是这两个小分队的麻痹大意,为下一个小分队带来了一场噩梦,这一天,真主党侦察队再次核实了相关军情,令以军痛不欲生的突袭和伏击,将在第二天如期进行。 ![]() (驻守在边界线的以军) 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驻守边境的以军从观察塔上,发现了密林中的一名真主党战士,这是一名反坦克导弹士兵,以军战士感觉大事不妙,准备等今天的巡逻战士到来时警示他们。 一回儿,一队以色列巡逻军来到距离边境线,大约170公里这个地方进行巡逻,刚才发现敌情的以军战士,这才发现以军通讯线路被真主党破坏,他根本无法通知这七名巡逻军。 埋伏在以色列这边的真主党战士,用火箭弹袭击前一辆巡逻车,埋伏在黎巴嫩一边的真主党战士袭击后一辆巡逻车,得手后,抓捕了以色列俘虏消失在密林中。 随后赶来抢俘虏的坦克,不仅没有找到真主党战士的蛛丝马迹,反而被真主党给直接炸毁了,真主党在没有一人伤亡的情况下,抓到两个俘虏,打伤五名,打死八名以军战士。 ![]() (以黎战争) 三、以黎战争2005年7月13日,吃了亏的以军,直接对贝鲁特国际机场进行狂轰滥炸,真主党也毫不示弱地轰炸了以色列的两个城市。 真主党的报复令以色列恼羞成怒,以色列对黎巴嫩的电厂、高速公路等民用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随后还封锁了黎巴嫩的空域和海域。 黎巴嫩开始对以色列进行疯狂报复,15日,以色列在海法拉来了三枚爱国者导弹进行拦截,但是,这根本没多大作用,黎巴嫩的四千多颗中国火箭弹和喀秋莎火箭弹,直接绕过轰入以色列境内。 事后以色列对这次战争失利进行了检讨总结,认为以色列这次惨败,主要存在两大根本的问题。 ![]() (哈鲁兹) 首先是空军和陆军相互配合不默契,时任全军总参哈鲁兹,原来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对陆军的作战模式不太了解,原本在1973年就退休了,因战时需要被紧急召回。 陆军缺乏主动感知战场变化的能力,往往只有在空军的引导下才能进行作战,而空军偏偏在关键时刻出现通讯故障。 这种情况就给真主党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才导致了真主党战士在距离边境线,大约170公里这个地方,在陆军侦察队的眼皮子底下,修筑了偷袭伏击用的掩体。 以及当空军侦查员发现真主党导弹手之后,无法通知地面部队进行躲避,最终导致8死5伤2被俘的败绩。 ![]() (平时也枪不离身的以色列民众) 第二个严重问题是,军队训练流于形式,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处于一个相对更和平的环境,以军认为已经没有战争的威胁了。 在这样的和平大环境下,以色列各个兵种各个部队的训练标准和训练强度,都大幅度降低了,在低标准的要求下,将士们的训练还马马虎虎走过场做样子。 原本以色列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连女士们出门逛个超市都会枪不离身,当以色列正规军的训练都已经流于形式时,对这些预备役部队的训练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对民众提出的这两大问题,以色列政府和军方站出来说,一定会进行积极的整改,至于整改没有整改,整改的效果如何,8年后的护刃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 (以色列女兵) 四、以色列护刃行动活生生打成了消耗战以黎战争爆发这一年,法塔赫被哈马斯击败,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哈马斯隔三差五对以色列进行骚扰,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了海陆空全面封锁。 以色列有政策,哈马斯就有对策,哈马斯开始在加沙地带挖地道,一些地道通向埃及等,用于运送军火和生活物资。 一些地道用来躲避以色列的轰炸,每当哈马斯骚扰以色列后,知道会被报复,就带领民众躲进了这些地道。 还有一些地道通往以色列,这样可以绕过以色列在地面上设置的边境隔离墙,进入以色列境内攻击以军。 ![]() (以色列后来发现的哈马斯挖掘的地道) 这些地道大概有50多公里长,身处21世纪,这种地道战打法确实相当低级,但是在护刃行动却起到了关键作用。 哈马斯在2008年的铸铅行动中,因为没有躲避的防御地道和进攻以色列的跨境地道,遭到了沉重打击,哈马斯吸取教训修筑了这些地道。 同时,为了面对以色列武装到牙齿全面装甲化,哈马斯还从叙利亚、伊朗等获取了堪称万国牌的各种火箭筒和反坦克导弹,同时对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换代。 转眼到了2014年,六月上旬刚刚过去,有人绑架杀害了三名以色列青少年,以色列怀疑是哈马斯干的,过了几天,有人绑架和烧死了一名巴勒斯坦少年,哈马斯认为是以色列干的,用火箭弹攻击了以色列。 ![]() (以色列搜寻被绑架的三名青少年) 以色列则以空袭进行还击,7月8日,以色列再次对加沙地带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和炮击,几百名巴勒斯坦人丧生或者受伤。 哈马斯也不示弱,在边境上用火箭筒向以色列境内轰炸,同时通过跨境地道进入以色列境内进行突然袭击。 当晚,五名巴勒斯坦战士偷袭以色列一个舰艇基地,结果被以色列的无人机发现了,以军步兵在坦克的配合下,击毙了四人,打伤了一人。 ![]() (地道中的巴勒斯坦战士) 9天后,以色列决定对加沙地带实施护刃行动,集结三万以军和七万多预备军,先封锁了海岸线,随后在上千辆装甲车和坦克的带领下开进加沙地带。 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武装人员仅仅只有一万多人,在几乎是十打一的绝对碾压兵力下,以色列认为,拿下加沙地带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但是,以军太高估自己了。 20日,以军机步旅哥兰尼旅在舍扎伊遭遇了哈马斯军队的伏击,哈马斯军队地雷、炸弹、火箭筒和导弹齐上阵。 ![]() (加沙地带的地道十分坚固) 很快,以色列一辆坦克人车全毁,另外5辆坦克全部被打废,以军赶紧向舍扎伊增援,令以色列大惑不解的是,哈马斯的军队似乎越打越多。 原来,这些兵力正是通过密如蛛网的地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舍扎伊的,双方在这里你打我我打你地胶着了整整五十天,也没有分出胜负来。 越是军事失利,以军就越狂轰滥炸,死伤的无辜平民也越来越多,面对汹涌的国际舆论,以色列不得不最后坐到谈判桌边来。 ![]() (以军重武器部署图) 不过否认,在以色列刚刚建国的前40年,其军事实力确实十分强大,作战能力也十分强悍,但是从以阿冲突越来越少后,以军的战斗力就以肉眼所见的速度快速下降。 如果说第四次中东战争让阿拉伯看到以色列几乎不可战胜,那么,以黎战争和护刃行动就把以色列拉下了战无不胜的神坛。曾经的“中东小霸王”的神话,已然破产。 当然,这种压制被打破后,阿拉伯又开始蠢蠢欲动了,看来,中东又要掀起血雨腥风了。 参考资料
|
|